没有驿站大下岗,李自成就不会造反?那是把明末官场想得太好了!
驿站大下岗造成李自成起义是流传已久的说法,仿佛大明从此取消了驿站一样。其实驿站从来就没有被明朝政府取消,并不是所有的驿站工作人员都下岗。但即使没有崇祯皇帝坑祖宗(李自成他们真的挖了崇祯的祖坟,说他坑祖宗一点也不错)的裁员政策,李自成侥幸留在了驿站中,明末糟糕的官场潜规则也会让李自成揭竿而起。
首先驿站并没有取消,明朝政府依旧需要驿站传递物信息,各个老爷们依旧可以把驿站当作是不要钱的旅馆(真要是取消了驿站估计刘懋等人会被同僚喷死)。刘懋刘大人的建议是整顿驿站业务,严格接待标准,“革除滥给勘合火牌,以苏民困”,这样每年可以节约数十万两银子,从而抵消新加税负。
这个建议看起来很美好,但操作起来出了大问题。首先崇祯皇帝一看到能省钱就两眼放光,把省下的钱财全移到军费开支中,还把刘懋的职位从刑科给事中变为为兵科左给事中,专门负责驿站的整顿事宜。刘大人在省钱工作上非常给力,两年时间内就给崇祯皇帝省下了685720多两银子。正是因为驿站费用大减,穷困的银川驿才不得不大裁员,李自成因此下岗。
但即使没有大下岗,估计李自成还是十有八九要造反。因为驿站这活实在太难干,那些保留了岗位的驿站工作人员也经常被弄得倾家荡产,是明末造反的主力之一。老刘省钱的工作干得很好,但整顿驿站违规接待问题上却打了马虎眼。在明末大家都占驿站便宜的前提下,他太认真就是和整个官场为敌,因此他对超标接待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明末的常公子也不少
一个崇祯八年的事情就能说明老刘的整顿有多马虎,多难做。四川总兵邓玘治军无能,在湖北兵变中被乱军杀死(任务是镇压湖北的起义军),家属不得不返乡。按照规定邓家人不能享受驿站服务,但邓玘和大学士王应熊是同乡,邓玘的儿子邓文还是王应熊的干儿子。邓公子没了当总兵的亲爹,却还有当大学士的干爹,威风地好比常威,通过干爹拿到了兵部尚书张风翼亲自颁布的堪合住进了驿站。虽然张尚书写得勘合非常给力,可以免费用马十二匹、人夫六十名,王应熊王干爹却还写了名贴,让干儿子带着家丁向驿站索要驿马二十五匹、人夫一百二十三名。邓家家人不光一路超标白吃白喝白住白用车,还向驿站索要“压马钱”,标准是每个驿站20两银子。在经过河南禹州时,当地驿站只从府库中借到了了12千铜钱,惹得邓家人勃然大怒,将两个驿卒打成重伤。老刘知道这事嘛?或许知道,但他没当一回事。
驿站没了财政收入,全靠压榨底下的驿卒维持运转,西北地区在岗驿卒要么下岗,要么去接私活。李自成以前就因为赔偿驿站的马匹欠下了高利贷,就算他一时不下岗,也坚持不了多久,造反也不过会推迟一段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