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青藏铁路雪水河隧道惊见岩壁文字

转自“梅梓祥书屋”公众号

雪水河隧道岩壁文字之迷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9年至1974年,铁道兵先后三次开赴高原,于1979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683公里铁路修建任务。

500

去年11月底,曾经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铁道兵袁武学、杨明秀、白新民、杜鹏孝、李闯民、杨向晖、李来所、王文友与2名青海乘愿传媒公司摄影师,一行13人重走青藏铁路。12月2日,他们走进雪水河隧道,在拍照、摄像过程中,惊见隧道岩壁上,零零散散用油漆书写了数以百计的字句,虽部分字迹油漆脱落,但能够辨认的文字有14处,一百字以上。繁体书写,端庄,刚劲,颇有书法功底。“人定勝天 趕英超美”系用排笔、黑色油漆书写的黑体字,每个字约50公分见方;其余则为毛笔、红油漆书写的行楷,每个字约20多公分见方。内容是记录当年施工的生活环境,以及官兵们的理想、信念与情操。

现按文字书写次数排列如下:

馍(16次);水(7次);空氣(4次);兒子(3次);祖國萬歲(2次);同志們(2次);兒子!爸爸好想你(2次);人定勝天 趕英超美  堅持到底 堅持 父 绝不放弃 同志们(各1次)…… 

这是当年修建隧道的铁道兵十师47团指战员留下的墨迹!

500

500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58年9月开工,1959年2月,铁道兵十师47、48团和49团一个加强营奉命担负吉泉东至纳赤台278公里施工任务。其中,全长80米的雪水河隧道由47团2营承建。该隧道1960年8月开工,成洞50米后,因国民经济困难工程下马,同年12月封闭。这之后的2001年青藏铁路再度上马时,因铁路改线而废弃。

47团是铁道兵十师的“红旗团”,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以及修建鹰厦铁路、清绿铁路等工程。隧道岩壁上的文字系47团官兵所书,迄今65年,当年修建隧道的铁道兵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有的已不在人世。现展示文字,希望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获取当年书写的历史与信息。不忘初心,缅怀先辈。

主要字句解析:

一、人定勝天 趕英超美(2次),祖國萬歲(2次),堅持同志们(1次)。绝不放弃,同志们(1次)。

500

这是铁道兵指战员的理想信念。“人定勝天 趕英超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全国的口号,表达着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

书写标语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铁道兵部队无论在战场、施工现场,都有书写标语鼓舞士气的传统。如解放战争时期,列车车厢书写“前方打到那里,我们修到那里”;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口书写对联“山大大不过战士的决心”…… 

祖國萬歲(2次)。

500

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当时大跃进年代,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搞建设;又正值西藏全面叛乱,铁道兵十师除担负铁路施工任务外,还执行剿匪任务。“祖國”在战士心中的分量格外重,

堅持同志们(1次),绝不放弃,同志们(1次)。

500

500

铮铮誓言,雪域高原筑路战士的意志和决心。 

馍(16次),水(7次),空氣(4次)。

500

这是岩壁上书写最多的字句。古代有“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成语,意思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助想象来安慰自己。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施工环境、生活条件。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西北高原尤为严重。据47团史料记载:“上级按定量供应的军需给养难以保证部队正常需要;地方政府经济困难也无力协助部队补充给养;加之驻地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资料匮乏,部队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干部战士体质下降……”又据当年参加施工的铁道兵老战士介绍,青海、甘肃粮食不能自给,部队需从三四千里外的陕西、河南载运,筹粮、运粮难;少肉、少油、缺副食、缺蔬菜普遍存在。从事隧道掘进施工,体力消耗大,施工人员时常感觉肚子饿,所以向往“馍……” 

水。

500

铁道兵十师史料记载:“部队驻地分散,由于运输车辆少,生活用水的水车未能解决……泉吉河河水硬度大、含硫酸盐的成分多,部队饮用发生腹泻、痢疾现象多。”指战员期盼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空氣。

500

雪水河隧道位于格尔木南约50公里处,地处风口地带,常年尘土飞扬,天气干燥寒冷,山上寸草不生;海拔3400米,空气含氧量仅仅有内地的三分之二。从视频中看到,隧道外狂风呼啸,隧道里说话气喘。铁道兵施工昼夜二班倒连轴转,抡大锤、打炮眼,运动量大,需要充足空气;爆破、出渣自然生发粉尘,空气质量不好。施工人员渴望新鲜、充足的空气。 

兒子!爸爸好想你。

500

这一句催人泪下。我国五六十年代早婚早育,20岁左右结婚比较常见。47团于1949年组建,历经战争与铁路建设,部队有一定数量的已婚超期服役老战士;又因为部队在上高原之前担负的鹰厦、清绿铁路系战备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战士探亲很少,甚至不允许探亲。久别故乡,官兵特别思念儿女。 

铁道兵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修建青藏铁路,铁道兵三上三下,在环境极其恶劣、任务特别繁重的条件下,胜利完成683公里一期铁路施工任务。雪水河隧道岩壁上的文字,是铁道兵艰苦卓绝生活的真实记录,昭示着中国军人、铁道兵指战员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也是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缩影。 

雪水河隧道是一处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景观。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临走将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房东老大娘,当地为此建专题陈列馆。我建议铁道兵改工的中国铁建、铁道兵十师改工的中铁二十局,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格尔木市,对雪山河隧道岩壁文字做进一步考察,尽快给予保护,建成纪念场馆,以传颂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功绩与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写作参照袁武学、白新民、杨向晖等人拍摄的视频、撰写的文章,在此深表谢意。)

雪水河隧道零散岩壁文字选

500

祖國萬歲。堅持同志们。馍。

500

堅持

500

500

铁道兵历史老照片

500

解放战争时期,列车车厢书写“前方打到那里,我们修到那里”。

500

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口对联“山大大不过战士的决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