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影史第一动画背后的男人火了,i人的全盛时代来了?
打工人全面复工,但中国动画还在过年。
带领国漫走出迷雾、走向神坛的,就是被无数人封神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
5年前,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1》)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可能。
现在,当《哪吒2》砍下120亿票房、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10、登顶全球影史第一动画时,人们才开始注意到他背后那个男人的不简单。
饺子,本名杨宇,《哪吒》系列电影的总舵手,因为热爱画画,半路出家的他从医学生跨界搞起了动漫。
有人听了饺子的故事,调侃说:果然医学生还是太全能了,弃医从什么都会成功。
但也有人看到他性格底色中成就如今辉煌战绩的种种必然。
10年沉淀、默默坚守、极致死磕……作为一个内向的人,蛰伏多年,终于将心底那团名叫“我命由我不由天”、“专和老天对着干”的火种点燃,照亮了整个夜空。
01 饺子式成功:
慢速网站的爆款法则
内向人士的一大特征,就是在需要表达的场合率先替自己叠甲。
无数个采访中,饺子都局促地表达过自己的不善言辞。
《哪吒1》爆红的时候,他勉为其难地坐在镜头面前接受采访,刚坐下来就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希望采访我的媒体都能给我的脸打上马赛克。
续作《哪吒2》再次大卖,他又不得不一次次走到台前,“无理要求”几乎变成了请求:拜托了,还是放我回去搞创作吧。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采访,饺子导演的ootd没有换,口中的碎碎念也没有变:真的说累了,这几天把一年的话都说完了。
唯独在被问到“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时,饺子罕见地露出了一种“这题终于被我押中了”的窃喜表情。
然后如数家珍一般地吐出了上美制片厂、皮克斯、迪士尼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号。
一段动漫大厂的贯口之后,他略带挑衅地反问记者:还要继续说吗?
狂拽酷炫只是昙花一现,长久的隐身才是内向人的常态。
早在17年前,饺子的动画作品《打,打个大西瓜》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豆瓣评分高达8.8、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可始终没有人看到他出现在任何领奖台上,直到现在才知道那也是源于他的内向。
因为内向,不擅长在公众场合接受赞扬;
因为内向,不愿意在社交饭局透支能量;
也因为内向,到了自己真正擅长与热爱的领域,他也会突然大变活人,彻底推翻外界“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刻板印象。
在制作《哪吒2》的过程中,饺子团队遇到了许多创作者共同的困境:经费紧张。
为了省下一个动作指导的费用,饺子亲自上阵,演绎了几乎所有重要角色的重要表情和动作。
哪吒的邪魅一笑背后,是他;
太乙真人嬉皮笑脸的背后,是他;
边缘小配角海夜叉贱嗖嗖的台词背后,还是他。
远看是120亿票房的《魔童闹海》,近看原来是一锅饺子乱炖。
有人又纳闷了,看饺子的采访还以为是个内敛的人,没想到飙起戏来这么疯狂。
但真正了解的朋友知道,这是进入了心流状态才能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内向人的人格彩蛋,是他们非必要不视人的灵魂B面。
用时21天,《哪吒2》超越了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成为全球影史第一动画。
但是在和哪吒死磕的这条路上,饺子已经走了10年。漫长的等待,绝对是内向人与世界双向奔赴的最好证明。
就在这几天,一个关于内向人和外向人的梗图火了。
有人发帖说,内向的人就像一个慢速网站,可能拥有很酷的内容,但人们通常不会等到他们打开。
而下面的评论很快也给了外向人一个应得的名分:外向的人就像弹窗。
如同弹窗一般的外向人,就这样八面玲珑地闯入了你的生活,不由分说地占据了你的所有注意力。
而如同慢速网站一样的内向人,当世界给了他们加载的时间,他们也终于有机会为自己证明,内向绝不是什么性格缺陷。
02 i人上桌吃饭当世界开始欣赏内向者
这两年的互联网上,大家不再以内向和外向分门别类,而是各自以i、e为营。
i和e,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类性格。i人,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成内向的人,而e人则是它的反面——那个无所不在的弹窗。
似乎在i人和e人这个叫法被广泛普及以后,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暗自较量也产生了动摇。
内向性格不再是需要回避和为之羞愧的所在,你大可以骄傲地把i人的标签贴在脑门,效果等同于一个“生人勿近”的警示牌。
日新月异的社交平台也见证了i人的崛起。
互联网上至今清晰留存着i人被公开处刑的画面,那是博主@累渠_在两年前组织的一场“邀请i人一起K歌”的团建活动。
每个汉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理解了,是有多想不开才会组织一场i人的聚会?
但看到“应到36人实到9人”的数据后还是释然了,原来这已经是一群i人中的佼佼者了。
6分钟的视频,漫长得像一场大型i人真人秀观察节目。
初次见面,i人如同一个提线木偶,仿佛来参加面试一样先给在座的各位导师鞠了一躬。
硬着头皮点了一首《恋爱ing》,被i人演绎得如同妻离子散的哀婉苦情歌,余光瞟到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只能扣紧脚趾掐自己大腿。
当一位东北i人终于怀着使命感点了一首《大地飞歌》想要热热场子,最后却以噗嗤一笑宣告了出道的失败。
i人是装不了e人的,就像人无法背叛自己的基因一样。
视频爆红网络,i人在其中照见了自己,从而与散落在各个角落、同样声量微弱的伙伴们抱团取暖。
与此同时也达成了某种温暖的共识:我们只是类型不同,并没有低人一等。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互联网上,i人与外界逐渐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他们开始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交谈前会经历漫长的心理斗争、每一次开口发言都像是酷刑、宁愿自己玩命内耗也不想对别人造成一丁点的打扰……
制作表情包成了他们的第一生产力,用诙谐与幽默的方式重新向世界做出自我介绍。
沉默不是冷漠、不爱社交也不是不会社交、偷感很重是因为投入太多,i人的人情世故,来得总比别人慢一拍。
玩梗、自嘲、夺回话语权,当i人把自己的弱点开诚布公以后,他们反而成了一块铜墙铁壁。
曾经不屑一顾的人才终于发现,原来内向的人真的有可能是一个绮丽酷炫的慢速网站,相处久了才能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而在你意识到这一切之前,恐怕这个世界早已被内向的人默默接管了。
互联网知名内向大佬扎克伯格,曾经在公开讲话的时候都会紧张到身体颤抖。
魔法教母J.K.罗琳,作为不被期待的女儿降临到这个世界,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戴着眼镜、躲在角落、不敢发声的无名氏。
甚至是如今在各个场合侃侃而谈的马斯克,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被内向所困扰的过去。
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性格内向遭遇了校园霸凌。经历了漫长的蜕变、功成名就之后,他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每天都在制造着各式各样的drama。
但他从来没有否认过内向的性格带给自己的正面影响,还留下了一句广为流传的送给内向人的情话:内向是生活赋予你们的天赋所在,内向者才不是异类,我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有了这些知名内向人士的牵线搭桥,世界也逐渐改变了它的游戏规则。
远程办公、自媒体的崛起、人工智能的繁荣……内向的人也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独自取得成就,而不必迎合传统的“外向者社交模式”。
你不必口若悬河,也不必迎来送往。嘴巴跟不上脑子的内向人,终于能用文字、图像、作品来表达自我,让科技与狠活成为自己的杠杆,撬动起更加庞大的潜力。
03 性格是特点不是优缺点
是内向的人突然多起来了吗?不是,只是他们终于被看到了。
曾几何时,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游戏都是给外向的人发明的,而不合时宜的内向人,则常常被认为社交能力不足、扭扭捏捏、上不了台面的边缘人。
从小被迫上台表演,逢年过节面对一屋子的大人被教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大方方的。
长大以后,填写简历时硬着头皮写下“性格活泼”,明知道自己和这四个字根本是毫无瓜葛。
太长太长的时间里,整个社会都在逼迫内向的人表演开朗。久到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做一个内向的人是一种错误。
但如今,许多内向型人才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深度思考、专注力和独立性都是他们身上极为宝贵的品质。
时代给了内向人证明自己的时间和机会,互联网让他们的故事不再是无人知晓的传言。
这世界上有许多教内向人如何锻炼社交能力的方法论,但终于有一天,被“外向霸凌”的一代人也可以大声宣告:别再叫我活泼了,你才该冷静一点。
性格是特点,不是优缺点,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竟然现在才明白。
无论是“慢速网站”还是“弹窗广告”,都有他们独一无二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不被大流裹挟,坚定地和自己站在一起,坚持地走下去。
毕竟,比起慢速网站和弹窗广告,加载不出的404网站和动不动就跳转到购物平台的app,才更加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