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佣金的京东外卖,想解谁的愁

用户只关心能不能省钱

500

撰文马   嘉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e

“月薪两万,吃不起外卖”的调侃,打工人不语,只会一味地共鸣。倒不是真的买不起一份外卖,而是太便宜的不敢吃,有点品质的又太贵,最后抠抠搜搜地浪费了很多钱。

很多人怀疑,商家赚不到钱,消费者吃不到好东西,都是因为外卖平台抽佣实在太狠,导致这场三个人的游戏,只有一个人笑得出来。

2月11日,试水已久的京东终于官宣了“即刻入驻,全年0佣金”的外卖项目。不过在美团、饿了么尚未作出反应之前,苦佣金久矣的商家和打算戒掉拼好饭的消费者先动了。

抛开商业较量来看,其实商家能不能赚钱赚口碑,消费者能不能省钱吃好饭,或许才是外卖业务这块大蛋糕的核心层。

商家的当务之急是赚到钱

“只要能引流,哪个平台都无所谓。”得知京东要开展外卖业务后,薛陆的第一反应并没有太兴奋。

2021年,薛陆辞职做起了餐饮,先后在商圈开了两家连锁餐饮店,一家汤锅店,主打合家欢聚会,一家烤肉店,主打年轻人消费。在经营的4年多时间里,薛陆先后经历了店铺漏水、人员流失、疫情闭店等餐饮人几乎人人都要经历的糟心事,经营压力陡增。

后来薛陆便开始在引流上下功夫,薛陆试过推出低价团购套餐,虽然给店铺增加了点击量和评论数,但既没办法提高营收,更让店铺管理的难度变大了。于是薛陆试着做外卖,“其实我们这类商场堂食店是不适合做外卖的,价格没有优势,而且还需要另外配备人手和材料来做,有点麻烦。”

不过薛陆后来被同行的一席话打开了思路,“如果外卖能把库存去干净,那也挺有用的。”

从一开始,薛陆就同时入驻了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经营一段时间后,薛陆发现美团外卖能够带来的流量更多,单量也稳定,所以哪怕是对抽成和服务费感到有些肉疼,也还是继续坚持下去了。

在薛陆看来,京东针对商家的0佣金策略确实很香,但更重要的还是究竟能不能带来实打实的订单。“佣金高是很肉痛,但只要多少能赚点,就还能接受,但佣金低,单量也低的话,那至少对我来说是没什么用的。”薛陆对锌刻度表示。

500

京东以0佣金入局外卖业务

事实上,这的确也是大多数商家的共同纠结,流量大的平台往往强势,但为了订单,妥协不得不做。不过京东的出现,对“薛陆们”来说意味着另一重希望,那就是大平台的下场,至少会搅动整个行业的一池春水,让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博弈,部分转变为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博弈。

且不论博弈结果如何,但商家最迫切的愿望是:多一个玩家入场,那就有机会把蛋糕做大,平台里的商家自然有了赚钱的机会。

用户不谈忠诚,谈价格

商家最关心平台能不能让他们挣钱,而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平台能不能让他们省钱。

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月,一日三餐几乎都是靠外卖解决,但太便宜的难免担心食材、卫生太差,太贵的又有些负担,所以常常打开外卖软件刷半天也不知道点什么。

“众所周知,上海人有自己的沪币,月薪两万,吃不起外卖,真不是开玩笑的。”张月说道。

所以关于京东0佣金吸引外卖商家入驻这件事,张月的第一想法就是外卖党是不是有救了?“如果京东把佣金降下来,那商家就能多赚点,以后他们要么把外卖价格降一降,要么把品质提一提,总之对消费者来说都算是好事一件吧”。

不过有消费者在京东外卖上线后发现,京东外卖的配送费不低,或者跟其他平台免除配送费之前的价格差不多。

500

京东外卖目前的配送费高于其他平台

他们通过比较发现,其他外卖平台免去的配送费通常是由平台或商家承担了,而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京东外卖可能是由于已经免除了佣金费用,因此在配送费上不再优惠,也可能是计划重新培养消费习惯。

对此,消费者的态度倒是两极分化,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点外卖时会比较平台之间的最终价格,也就是用掉所有优惠之后的实际付款价格,谁便宜谁胜出。

但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如果配送费是能够完全揣进配送员腰包的,那么这项付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一来,说不定配送质量和服务态度就能够明显提升,而商家也不必为此纠结,可以全力保障食物的品质。

可见,消费者在点外卖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忠诚度可言,但价格、品质、服务则是绕不开的吸引力法则。

大厂之间的护城河消失了

外卖太香,以至于每家大厂都想吃一口。

从当年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餐饮O2O行业从三足鼎立时代逐步过渡到双寡头时代,再到抖音、快手纷纷试探短视频外卖的可能性,试图补齐其本地生活业务极为重要的一环,最后到眼下电商巨头京东“简单粗暴”的0佣金下场,无不展现着外卖业务实在诱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占网民整体的49.9%。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5.4%。

500

外卖市场还有上升空间

另外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量已突破4000万单,市场份额高达65%。靠着压倒式的优势,美团已经构建了一个从外卖到团购,从娱乐票务到酒店预订的完整本地生活服务生态,这形成了美团的基本盘,也是美团“送万物”战略的体现。

不过问题也油然而生,当外卖平台不满足于食物配送,而触及到万物皆可即时配送时,大厂之间的护城河坍塌了,新势力要崛起,老玩家自然要被迫转型。

京东瞄准的外卖市场痛点无非两个,一是商家的佣金负担,二是用户的食品安全担忧,所以针对商家的“0佣金”策略和针对用户的品质餐厅策略都是在直击痛点,也避开对满大街炒饭盖浇饭的低价内卷。

美团对其他巨头的挑战,似乎早已脱敏。

此前曾有美团高管公开回应行业竞争问题,“无论其他行业参与者可能采取什么举措,我们都有信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可见,美团对其基本盘有十足的信心。

可这并不妨碍其他巨头想分一杯羹的心,就拿京东来说,自带的“物流外挂”达达,还有主APP带来巨量流量,都有机会撬动更多京东会员的潜在消费需求。

我们时常会讨论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是一场生态的竞争,那么怎样的生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光有流量的不是,光有业务的也不是,能够洞察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才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