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电视剧,已播19年,为什么这部国产剧能拍4000集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北方公园NorthPark
视频策划:捏一横
旁白:木村拓周
上个月登上微博热搜的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它是中国最长的电视剧,从2000年开始,这部在广东播了19年的情景喜剧已经拍了将近4000集,相当于把《乡村爱情》全集重拍10次。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部广东电视台拍摄的本土剧,能成为国内最长的电视剧?它是如何见证中国的电视剧这一路走来的?
在广东播了19年的情景喜剧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上个月第一次登上了微博热搜,13年前去世的“二佬”阿宗回归,用一封滞留在非洲13年的遗书,见证儿子天庥的婚礼。5月25日播出的第3951集《来自天堂的祝福》,给在电视时代的广东孩子,来了记结实的回忆杀。
等一下,3951集是什么概念?
它是中国电视史上集数最多的电视剧,世界排名第四,相当于把《乡村爱情》全部凑齐,再拍10遍。而且,这部剧,仍然未完结。
为什么知名度远不如《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的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竟然成为了集数最多的本土电视剧?
乘着改革春风,90年代的广东家庭在电视的消费力上,达到全国首位,他们甚至拥有香港电视台的“观看特权”。2000年开播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赶上了这波红利。
虽然这一代广东人是“看着TVB长大的”,但实际上,TVB在广东地区收视率记录没有超过10点,而《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巅峰时期,经常突破40点收视。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播放时间选在周末晚上的7到8点,这时段的香港的电视台通常在播纪录片,它避开了 8 点或 8 点半开播的 TVB 大剧的冲击。另外,19年里,除了已经逝世的郭旭和北上发展的刘涛,《外来媳妇本地郎》从来没有更换过主演和导演,使得剧集和观众的情感连结日益加深。
这其中,有82%的人只有初中以下的学历,很多人只从事低端产业。大量的外来人口,难免让本地居民感到城市空间和资源被争夺,继而产生了不满情绪,外来务工人员也在很长时间内被部分本地人用“捞仔”这样带有贬义的称呼所指代。
而《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剧的设定,一开始就落在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上。
故事由住在广州老城区的康家开始,四个“本地郎”分别是老实的下岗工人大哥阿光;市侩的个体户二哥阿宗;有点官隐的公务员三哥阿耀;大学毕业的办公室白领四弟阿祖。角色设定囊括了当时大部分本土家庭的人员构成。他们又找来说河南话、潮汕话、上海话和英语的“外来媳妇”,来自天南地北的媳妇,让外来人口也都一一找到自己的身份投射。
一间西关大屋里的故事,正是广东在改革大潮中,真实的生活投影,它承载着特殊时期里,外来和本地文化间的磨合过程。就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康家人和每个普通市民一样,经历过申奥、拆迁、打假、非典这样的时刻,这部剧也沉淀成新旧广东人在地情感的一部分。
2006年,饰演的“二佬”的郭昶因胃癌去世,这不仅是一代广东人无法磨灭的伤痛,失去了剧情担当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也受到巨大打击;再到后来,人们的娱乐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而增加,收视习惯也从电视转向互联网视频平台。如今,许多民生、社会问题已经很难有空间通过电视剧这样的大众媒体来表现,这部剧奇迹般的40点收视率,也在2017年下跌到9点,到现在已经下跌到了3点。
一波回忆杀后,事实是90后、00后已经不看《外来媳妇本地郎》了。但每个周末夜晚,它依旧能准时放送。73岁的导演陆晓光说:“只要还有人看,就一直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