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出路必须是减少农村户藉人口,使人均土地不断增

【本文由“飞跃2200”推荐,来自《我也说说“农事”(二)》评论区,标题为飞跃2200添加】

农村苦的根源是生产资料太少,人均不到两亩土地,净产出一年不到一千元。包产到户前,农民被束缚在生产队这个组织中,只能在土地上劳动,所以穷。包产到户后,农民自耕是不需要全劳力投入的,开始进入第三产业,鸡毛换糖、修鞋、当保姆等,扩大了收入来源,逐步卷入了工业化浪潮。

人民公社是企图用农业解决庞大的人口生存问题,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而工业化必须改革开放,也必须释放农村劳动力。包产到户是因应这个大形势的。

当前农村的问题根源是人口流向城市,而土地产权仍是分散的,许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仍然保留着农村土地所有权,使土地不能集约开发。即使在现有科技条件下集约经营土地,农业仍不可能养活全体农民。2023年第一产业GDP占比不到7%,而农村人口有5亿,显然不可能小康更不要说富裕。

农村的出路必须是减少农村户藉人口,使人均土地不断增长。而这一点也不太可能,城市经济的周期性还需要农村做劳动力缓冲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