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宫一尘哲学随笔:人类存在的意义
【虎落平阳按语】学生宫一尘系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翘楚,在首善之区某单位工作年薪税前百万;其女朋友为火箭发射研究专家。蛇年新春宫同学回杭探母,昨日老夫应邀一聚,席间一尘聊起他大年初三所作哲学随笔《人类存在的意义》,觉得此文在思想深度、逻辑连缀、语言表达诸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记忆中,宫一尘同学中学阶段曾在我主编的几本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散文;记忆中,《“秋游”与“放风”》写得最有杂文味。想来其文科功底对于理工科方向的研究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
人类存在的意义
宫一尘
前段时间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关于人类本质的讨论,让我深思。
书中说,“自由主义重视个人自由,是因为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而到了20世纪,科学家打开了智人这个黑箱子,既没找到灵魂,也没找到自由意志,只找到基因、激素、神经元,遵守着与世界其他所有事物都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法则。”
很真实。人并非是独特的被造物,而是因一系列机缘巧合成为“万兽之王”的动物。就像比尔·盖茨并非是天选的首富,也不是身体手脚异于常人,因时代的巧合成就了他罢了。
在狩猎采集时期,人类有朴素的“万物有灵”的万灵论信仰。而到了人类占据优势的农耕及工业时代,人类就成万物之灵长了?真是可笑的自信。就像帝王将相成就自己后,区分阶级,而将落魄的人民视为下等甚至逐出人的行列一样。更多是权力使然,而不是事物本质。
人类本质和动物本质并无不同,都是基因编码的碳基生命,在时代间穿梭。基因让我们从单颗受精卵中长出手脚,分化出性别。生命中编码好的奖励程序,让我们进入“增强的回路”,持续追求基因奖励。
人类作为种群有意义吗?存续本身是意义吗?我很难想象草履虫能明确表达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我们确实观察到,所有的生物都确实在努力存续。
是否是在生物被偶然地创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就玩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消失的已不可考,存在的都是筛选后的赢家。无机物在浩瀚的宇宙中太多,有机生命是偶然的奇迹。在随机混沌中被创造出来的地球生物,睁眼看世界的时刻,发现全宇宙只有自己。生命是偶然,死寂是必然,如果生物死亡化为无机物的组合,则并不值得讨论他的永恒。
既是宇宙偶然之花火,那么生物存在本身就是美妙的。既是美好的,则值得保存。这上升到审美高度。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些突破我写此文的最开始的想法。但不妨让文字继续流淌。)
我既是生物一员,也是宇宙偶然之花火。我的所思所想所为,也是在存续这一花火。
而世界上还有更多的瑰宝,值得保存。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自然美景;画作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艺术的人文之美;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生物工程,逻辑推理的科学之美。这些都值得保存。
还有不尽推进的更新的创造,神经网络逻辑机器的持续进化,芯片上对纳米级工艺的雕琢,精准控制的巨物--火箭。所有这一切都是偶得,都是逆熵增的非必然。都是美妙的。
于人类种群,我似乎寻得意义;于自己,我也颇为感动。就此打住。
后记:
原本想写的主题是,人生本无意义。人要如何与无意义共处。但信马由缰至此,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