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大制作的工业片我全都要,首推《蛟龙》
这次档期整个电影圈这么重视,说到底是前期电影票房和影响力势弱,引起了危机感,
其原因,首先是短视频的冲击,其次是满江红这样烂片的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市场大环境不好,那么风险最大的其实是真正大制造高成本的工业片。而我并不愿意这种类型片持续走向衰退
所以,我的计划是 蛟龙、封神、射雕 ,三个都看, 剩下的就洒洒水随缘了。
今晚已经看完蛟龙,强烈推荐
1. 量大管饱,140多分钟吧,其实从内容来看,揉了两部片子进去,潜艇戏足够单独成片,特战戏单独成品可能新意不够,
但是两个塞在一起确实是超量了,看这种片子会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2. 剧情没有太大问题,节奏很快,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剧情太顺,那么短的时间,揉合了多种要素的复杂局面,就直接让特战部队救到了对方的关键人物,把事情很快就理清了。剧情没有大bug,就是感觉太快,但是这也是必然,因为要揉进这么多故事进去,只能如此处理。
闪回红海的镜头和对红海的一些关联,正副队长的历史纠葛,觉得没啥必要,但是电影嘛,一个趋势是搞IP,一个习惯是必须搞些故事所谓的制造矛盾塑造人物,没辙。只能说不影响主体就还好。
3. 最大的亮点是潜艇戏和真真假假,带着科幻色彩的装备戏,开头的个人飞行器,后面潜艇鱼类战(鱼类分了集中),
潜艇戏不好拍,历史上成名的潜艇电影就那么几部,U-571,从海底出发我都看过,但很久没看新的潜艇戏了,这一看感觉还是不错的,
在国内这也是多少年的空白,本人最支持电影题材创新了,尤其是制造水平还跟的上,没出太大bug的。看着感觉是真好,不管真的假的,搞出那么多花样来。
相比之下,特战戏中规中矩,不是不好,而是它不是纯创新了,为了加难度,给对手上了机器狗,自己反而没有。
4. 演员表演中规中矩,没掉链子。最大的亮点我觉得其实是放在了声纳员,最后击中对方潜艇后的特写,我觉得有点像冠希 ..... 如果这片能火演员,估计是他。
4. 春节档唯一宣发一般,但是敢于点映的,看完理解了,估计导演和出品方自己也很有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