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第二省会在杭州,真的假的?

在坊间,杭州一直有着河南省第二省会的名头,人称“豫杭”,这两个地理上并不毗邻的地方是如何搭上关系的?

一个直观表现是,在杭的河南人数量众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人最喜欢去广东,其次是浙江,而浙江省内河南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

2020年,浙江的河南人中有四分之一都在杭州,在杭州的每五个外省流入人口就有一个是河南人。其中超过一半的河南人聚居在萧山区和余杭区。

河南流出人口的主要去向▼

500

杭州的外来人口,河南人最多?

杭州的外来人口中,最多的其实是安徽人,但河南人的增速非常可观。

2020年七普数据表明,杭州的安徽人已达77.49万人,超出河南12万余人,占比杭州省外流入人口比重高达24.18%

与此同时,有着 “徽京” 之称的南京,其省外流入人口中,安徽人更是占据了其中的 38.94%,超出第二名河南近三倍之多。此相对比下来,“豫杭”的名头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名副其实。

无论是南京还是杭州

安徽人都比河南人多▼

500

人们会记住“豫杭”,是因为周围河南人变多了。

在互联网上,提起“豫杭”,人们也许会记得靖康之变带来的人口大迁徙对杭州的影响,但实际上“豫杭”一词的兴起也不过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其最直接的来源是人们身边的河南人变多了。

从增长趋势来看,在杭河南人的增长可谓迅速。2000年杭州的省外流动人口中,仅有7.97%来自河南,到2010年有12.91%,而2020年已增至20.40%,人口由14.96万人猛增至65.37万人,这还不包括近年来随着落户政策放宽而转入杭州户籍的河南人。

与之相对的是,在杭的安徽人比重有所下降,与快速增长的河南人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变化,能让杭州人能直观感觉到,身边的河南人越来越多。

在杭的外省人口前十来源地比重变化▼

500

河南人为什么爱往杭州去?

人口及生产要素从较落后地区流向相对发达地区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虹吸效应”。“豫杭”所表现的,正是杭州对河南人口的强大虹吸效应。

除此之外,河南人到杭州也是一场机缘巧合的双向奔赴。杭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标杆,也是用工高地,拥有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河南恰好与杭州的用工需求所匹配

杭州产业结构▼

500

而河南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来自以杭州等地的产业扶持和技能培训。在这种恰到好处的匹配之下,河南和杭州形成了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

可以看到,每年春节节后,杭州跨省招工打响“抢人”第一枪里,河南各地一定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河南各地政府也在努力带动本地居民到杭州工作。河南洛阳嵩县更是做出了“欢迎杭州企业来要人”的喊话。两地政府牵线,签订劳务合同协议,将劳务人员与企业精准对接,解决老乡就业问题。

杭州-洛阳劳务协作招聘会

(图:杭州市人社局)▼

500

大量的河南人在政府帮扶以及老乡的传帮带下,来到杭州这片热土,进入餐馆、电商、工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遥远的他乡,河南人们表现出了很强的聚居特征,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河南社区、河南村,杭州已然成为了老乡们的第二故乡。

在成本和距离的考量下,在杭州的河南人主要聚居在城郊的城中村。即使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旧有聚居环境发生变化,老乡们依然能够重新形成新的聚居地。

杭州的甘长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河南“的哥”村。紧邻杭州北站的甘长村凭借其相对便宜的租金和相对较大的人流量,成为了“的哥”们的理想聚居地,一度集聚了上千名河南“的哥”。

如今,随着杭州的城市更新,甘长村作为河南“的哥”村的历史不复存在了,其原址成为了杭州亚运电竞场馆。

在经历了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后,锦文雅苑、管家塘新苑等地形成了河南“的哥”们的新聚居地。

甘长村、景文雅苑、管家塘新苑位置关系图▼

500

来到杭州的不止有农民工,更有代表河南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家和大学生们。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是河南最好的两所大学,这两所大学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浙江一直都是热门目的地

郑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500

而杭州的西湖大学,更是有近四分之一的豫籍企业家担任校董。

杭州的河南人会越来越多吗?

在非官方数据源中,近年来在杭的河南人有较大的增长

2021年的河南人相较2019年增长了近43万人,成为了杭州最大的省外人口来源。其中,河南信阳籍人口在杭总数增长至48.5万,替代安徽阜阳成为了杭州外来人口第一来源地。

杭州常住人口前十大户籍地占比▼

500

未来在杭州的河南人会越来越多吗?不一定。

长期以来,河南一直通过促进人口外出就业的方式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在低生育率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可持续。2022年统计数据表明,人口第一大省的自然增长人口6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近几年河南出生人口数在快速下降▼

500

对河南自身发展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吸引人口回流,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外流人口返乡创业是两大并行措施。

随着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河南有意承接产业转移,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快车,尤其是承接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创造就业岗位,拉动人口回流。

目前,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回到家乡,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和利好政策,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创业致富

引进了食用菌产业的河南叶县龙泉草厂村

便是河南乡村发展极好的范本

(图:图虫创意)▼

500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杭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在家门口就能有好的前途。

“豫杭”的故事,或许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成为历史的尘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