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疯狂开业的俄罗斯商品馆背后的三大风险
去年以来,仿佛一夜之间,“俄罗斯商品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开遍了全国各地。从北上广深,到四五线小县城均出现其身影。不过近期,已有多个俄罗斯商品馆受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基层反映,“疯狂开业的俄罗斯商品馆”背后存在诱导“无证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亟待关注。
一是警惕食品安全“无证无照经营”风险。许多消费者对进口商品天然抱有好感,欧美和日本的高端产品的高昂价格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俄罗斯商品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它们价格亲民,包装又充满异域风情,吸引了不少对“进口”二字充满期待的消费者。但其实“背后的水”很深,涉及很多“无证无照经营”食品安全问题,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据南方都市报2025年1月9日《屡遭处罚的“俄罗斯商品馆”背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文披露,全市范围内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部分商品馆存在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等行为,并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上海市民侯先生表示,他在俄罗斯商品馆买完东西之后,发现商品标签上连个厂家都没有,就投诉到12345市民热线,相关部门联系到他,组织调解,然后商家联系了他,商家承认是三无产品,向侯先生表示歉意。据中华网2025年1月10日《成都排查俄罗斯商品馆72家 整治乱象保障消费安全》,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商家存在进口商品索证索票不齐的问题,已要求其立即整改;个别商家未能提供备案证明,被责令限期改正;还有一些商家的食品临时库房缺乏三防措施,执法人员督促其立即整改。此外,两家经营者涉嫌经营无中文标签的食品,执法人员现场扣押了涉嫌违法的产品并立案查处。
二是警惕虚假宣传“挂羊头卖狗肉”风险。据网易2025年1月9日《评论丨俄罗斯商品馆“伪俄货”泛滥,监管该出手时要出手》,一位俄罗斯博主在探访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时称,所售商品多为“伪俄货”,就曾引发广泛关注。而且,据报道,目前由俄罗斯农业部、俄罗斯出口发展中心官方认定授权的俄罗斯国家馆在全国范围内仅有4家。据科技生活快讯2025年1月10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疯狂开业的俄罗斯商品馆被立案调查》,部分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利用消费者对俄罗斯商品的喜爱和信任,采取不正当手段经营。有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他们通过打造 “正宗俄式” 的印象,让消费者误以为店内所有商品均为进口,甚至将国产商品包装成 “俄罗斯风味”,玩起 “擦边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据新浪财经2025年1月7日《多地俄罗斯商品馆涉嫌售卖假货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仔细辨别》,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福建省福州市5A级景区三坊七巷内的中俄国际商行(莫斯科风情馆)存在涉嫌违规宣传蜂蜜功效、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混卖等问题,部分消费者在俄罗斯商品馆购买的所谓“俄罗斯商品”,产地实为中国、越南等地。此外,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与外文标签不一致,外文字号大于中文误导消费者购买。三是警惕品牌加盟“快招”风险。这些打着“俄罗斯”旗号的商品馆,背后运营方(授权方)基本为国内企业,凭借加盟模式迅速壮大,他们往往存在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特点。这类“快速招商(俗称‘快招’)”项目,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加盟商,收取加盟费或物料费、装修费,在“割一波韭菜”后彻底失联,并推出新的品牌继续新一轮快招。据新浪财经2024年12月7日《有俄罗斯商品馆区县加盟费高达10万》,多个俄罗斯商品馆连锁品牌已在国内展开加盟招商,他们不光分布在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一二线城市,也在市县地区快速下沉扩张。如:俄比熊的区县代理费为10万(另外还需要5万保证金、2.5万荐店费),还有更多的品牌目前以不收取加盟费的方式快速扩张占领市场。据cbndata消费站《灵兽》2025年1月7日《俄罗斯商品馆,妥妥的智商税?》,一位快招人员透露,像“俄北熊”等品牌以大多数在三到六个月内即可实现回本的推广手段。这种“快钱”模式也是俄罗斯商品馆快速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与传统的“品牌招商”相比,此类品牌的加盟商,往往在投入较多资金后,面临销售不及预期,帮扶承诺不到位,物料价格昂贵、被压货,品牌口碑恶化等处境,加盟时应当擦亮眼睛,不被纸上承诺冲昏头脑。
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相关市场监督部门要真正起到监督者的作用,多层次、多维度的事前检查和事中检查必不可少。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指导商家规范诚信经营,要严格把关,建立一套对于经营范围、质量等科学、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资质审核,对违规违法行为应采取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提高欺诈消费者的违法代价。
二是明确厂家生产责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坚决查处生产假冒伪劣等商品的厂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创新动力。商家在销售商品时,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对国产商品与真正进口商品进行清晰、醒目的区分标识,确保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别商品来源,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秩序。
三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社交媒体、公共广告、社区宣传等渠道,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仔细查看每款产品的外包装,提高消费者对“俄罗斯商品”的识别能力,理性消费、擦亮眼睛、审慎选择,从生产商、经销商、产地等信息中判断商品的真实情况,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迷惑,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