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文言文的质疑,我觉得不是它没用,而是日常用的太少
【本文来自《为什么中国会有要求学生背文言文这种过时的教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得得阿菩
什么叫做文化传承?什么叫做文明延续?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
以个人视角权衡利益,当然可以不用去学,吃糠咽菜也能活到老。科学研究说明,容易被带节奏的群体,往往都是本身没有牢靠的知识根基,知识版图微小,没有外延,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带偏。就像“外语是否可以不学”的话题一样,因为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外来的,而且翻译成篇的读物毕竟是少数,译者的理解不一定适合大多数读者,用原生语言去读原著可以理解更加深刻,外语就成了很多追求更深范畴学问的必备技能。你说我不想这样,那你当然可以不用去学外语,唐人街里一句外语不会的人也多了去了,手脚一阵比划也能活下去。
如果你说你不想管后不后代干什么,也不想学什么高深学问,一把扫帚走天下,当然可以,谁管谁啊!你要把近200年中国遭受的耻辱归咎文言文的错误,那就跟那些说“中医无用论”一样,忘了自己的祖宗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中医,自己的祖宗不知在哪一代就断了香火了,还能有今天的你吗?
个人说一个新奇的视角,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常用语特别是脏话越来越偏向简单直接,说实话,那怕是骂人,谁不想达到诸葛亮骂王司徒的力度,更不要说苏东坡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啦!或许大多数人日常根本用不到文言文,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用不上,最起码文科生都应该掌握,当代社会活着并不难,想要过得更好,最起码得有点对美好的追求的,我相信每个接触过文言文熏陶的国人在某个时刻,脑子里都会蹦出一句符合情景的古文,前年意大利太空人在宇宙中朗诵一段《兰亭阁序》,引出无数国人共鸣,这就是基因里带的东西,有一篇外网的贴文,国人安慰一位失恋的外国女孩,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引起外网震动,慨叹中文的美感,这种美是自古以来的!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质疑,我觉得不是他没用,而是日常用的太少,觉得文言文不好记,那什么好记,不需要死记硬背呢?工作后好多数学公式几何定理也用不上,是不是数学也不用学啦!当国家在课纲里面加入文言文,就用心去学,感觉难,就先背下来,用时间来消化,当你融会贯通,会发现,并不难,最起码不要让他成为象牙塔里的东西,成为一部分人的学习内容,最起码现在,学习文言文仍是所有中国人的一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