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是为了什么
今天看了一个很久以前的视频,马未都在电视节目上怼北大历史教授的段子,就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下面是节目现场的一些截图
这段视频里北大女教授被马未都虐的很惨,她主要是吃了轻敌的亏,可能没想到有人会在节目上就研究历史的根本性原则上对她发难,掉进了马未都的逻辑陷阱。
马未都的观点是历史没有真实性可言,我们不可能还原历史真实,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习其中的道理,因此《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重要,并用司马光是用什么砸的缸这个问题怼得女教授语无伦次,其实这就是一个逻辑陷阱,我们不可能研究出每个事件的所有细节,而且据马未都考证,当时就没有那么大的缸,马未都是用自己对文物的专业知识打击女教授的历史知识,结果肯定是一怼一个准儿啊。
我是支持女教授的观点的,如果真像马未都所说的,学历史只是为了学道理,那我们可以不学历史了,学小说,学寓言故事,都教了很多道理,何必学历史呢?历史是不可能完全还原,但我们要尽量使其接近事件真实经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推动历史进程的一些真实原因,不然你能总结出什么道理?你总结的道理也可能是误导。那么回到研究历史目的这个问题本身,我们为什么要记录和研究历史呢?学习历史是为了获得一种身份认同,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只是一种副产品。我们不可能完全靠着过去的历史经验驾驭未来,只能借鉴它,所以说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习道理是一种本末倒置。而且研究司马光砸缸用石头还是锄头是强人所难的,那样的历史是镜头回放,不是历史,历史必须是有取舍的,马未都可以研究宋代烧制瓷器的水平,可以质疑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但不能以此来代替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要理清国家和社会的演进脉络,不是把所有鸡零狗碎的事情都说明白,那样会一叶障目。说《三国演义》的贡献很大我不反对,但三国演义代替不了《三国志》,《三国演义》也代替不了历史,如果不去追求事件的真实性,那历史记录还有什么意义?那样的历史不是历史,是伪史,会动摇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整个自己文明的认知。
历史历史,就是一种经历,如果用小说、演义代替这种经历本身,那记录历史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