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餐饮“破卷突围”方向,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上海站圆满落幕

30+餐饮大咖齐聚上海,总结2024年餐饮经营的经验,展望未来餐饮业发展。

12月18日,由红餐网、央广网餐饮频道主办,红餐成长社、聚慧餐调承办的“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上海站”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以“沪领味来 蓄势新生”为主题,重磅打造了3场主题分享及1场开放式的主题沙龙。

活动当天,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头部餐饮品牌创始人及供应链头部企业创始人等3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逆势增长、效率提升、餐饮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本次上海站活动具体有哪些精彩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01.

2025年餐饮大盘仍会上涨,

创新力是品牌突围关键

2025年的餐饮行业将呈现怎样的趋势?活动现场,红餐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樊宁预测,2024年餐饮行业整体营收将达到约5.4万亿元,2025年这一数据会继续上涨。虽然大盘存在增长,但个体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不佳,主要增长来自外卖和团餐,堂食的贡献仍显不足。

樊宁对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几点判断:

首先是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今年餐饮业各个品类的人均消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人均消费下移,快餐开始承接一些原本属于正餐的顾客,餐饮业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的趋势将愈加明显。

其次,尽管高端餐饮发展受挫,但消费者对高端美食的需求依旧存在,不过这种需求正在被重新定义,当下的高端餐饮强调精致、整体的质价比,而以往仅强调奢华装修的高端餐饮正在被抛弃

500

第三,小品类、小赛道更容易出彩。今年很多细分赛道或品类发展亮眼,比如酸汤火锅、砂锅、拌饭等,这一趋势可能在2025年还将延续下去。

最后,当前行业竞争的核心痛点是同质化与低价化,品牌的创新力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餐饮门店的选址策略在发生变化,出现了企业园区店、校园店等新趋势。此外,餐饮场景和体验创新层出不穷,比如一人食场景、KTV场景、Cosplay场景下的餐饮模式等。不过,整个餐饮行业在精神层面的体验创新探索不够深入,未来餐饮品牌需要努力为顾客创造更有深度的精神体验。

02.

资本催生的品牌很多已倒闭,

餐企想成功需“全能”

栈道资本创始人、CEO吴志伟结合在餐饮行业十余年的投资经验,围绕《面对红海竞争,餐饮品牌如何定位破局》进行了分享。

500

吴志伟表示,自2018年起,餐饮领域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海底捞等品牌逐渐崭露头角。2021年,众多机构纷纷开始投资餐饮品牌,比如咖啡馆和面包店等,不少公司也获得了融资,有的还申请了IPO。这一时期品牌的估值极为夸张,单店估值可达亿元,十家门店的品牌估值也能达到十亿元。

然而,目前这些公司上市的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这些公司的业绩纷纷遭遇挑战;其二,市场对其现阶段的估值难以达成共识。例如,某品牌最初有一百亿估值,现在连五十亿的估值都难实现。

如今,资本催生的品牌很多已经相继倒闭,这意味着餐饮连锁化、资本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餐饮品牌看起来进入门槛低,实际隐形门槛很高,品牌想要做好,产品、单店盈利模型和门店扩张节奏都需要把握好,才能增大成功概率。他还表示,创业者在开到十几家店或几十家店时,往往是盈利最佳的阶段。如何在扩张过后应对一系列问题,比如品牌影响力的流失、不适应新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管理成本的上升等,成为了企业能否持续成功的关键。

03.

存量博弈时代,

餐饮如何向认知效率要利润?

现场,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带来了《如何在存量博弈中,用餐饮认知效率提升利润》的主题演讲。在王斌看来,餐饮下半场最大的创新来自经营效率。

王斌认为,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消费者要求吃得好,只要肉多就很满意;第二个阶段就是吃得不同,需要尝试新颖的、独特的味道;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消费者要求吃得又好价格又便宜。

500

要满足消费者当下的需求,餐饮企业的突破口在于提升“认知效率”,即从食材的选择、风味的调配、服务的质量到环境的营造,餐企经营的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一切成本支出都要以消费者的认知为基础,从而让消费者感知到更高的价值。

消费者感知到的超额价值和实际成本支出的偏差,就是餐企的利润空间。王斌指出,传统餐饮的毛利逻辑中存在三大成本盲点,即调味成本盲点、食材成本盲点、烹制成本盲点,从这三个盲点入手,可以创造更高的效率。

比如调味盲点,今年火的酸汤品类在能够让人记住味道的前提下,实现了更低的调味成本,因此在消费者看来自己获得的产品又好又不贵,餐企也获得了更好的利润。

04.

餐饮企业如何提质增效?

30+位行业大咖深度探讨经营干货

在未来食创始人余奕宏的主持下,现场30余位嘉宾围绕“如何用效率和体验‘破卷突围’”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海派菜研究院的院长傅骏表示,当下餐饮企业已经很难在原材料端取得突破了,原材料很难带来新意,所以接下来比拼的将是烹饪技术和调味。理想状态是找到一个大宗、稳定供应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原材料,用调味料和水平较高的烹饪技艺将它做得好吃,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溢价。同时,餐饮人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发酵类型的调味,发酵会给风味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小厨娘董事长嵇小丽认为,老餐企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好的技术、管理人员,但随着员工年纪的增长,如何通过创新变革发挥员工的能力,提升效率,是老餐企推动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安安合食创始人刘成章表示,日本的萨莉亚值得学习的主要有两点:极致的门店效率和极致的供应链效率,而且这两点是相互绑定的关系。萨莉亚极致的门店效率来源于对门店细节的打磨,比如开铺清洁打扫流程从半小时精简到15分钟,选择更不易摔破的餐盘等。极致的供应链效率来自其对供应链的持久投入,比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萨莉亚到澳大利亚投资牧场等牛肉供应链。

杨记隆府联合创始人李冲表示,今年杨记隆府旗下的罗妈砂锅踩中了砂锅品类的风口,年内开出了500家店。目前,杨记还在不断丰富产品线、持续迭代门店经营模型,比如晚餐时段加入小火锅,提供更多素菜自助,米面主食的搭配也在不断优化等。

小谷姐姐创始人张可表示,总部去年开始筹备转型,今年4月小谷姐姐门店新模型落地,到目前数据还不错,转型的关键在提升堂食体验。首先,为了提升堂食的消费频次,我们重构了产品菜单,加入了带铁板的香锅,市场反馈非常不错;其次,我们增加了一些小吃,强化门店的小聚属性。此外,我们还通过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化用餐环境、提升标准化水平等方式提升顾客的堂食体验。转型之后,小谷姐姐门店堂食营业额较之前增长了40%以上。

廖记棒棒鸡总经理陈昕表示,到今年年底,廖记棒棒鸡大概有1000家门店,相比疫情期间净增长500家店。餐企突破内卷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来提升效率,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比如选址系统、寻店系统、督导系统等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另一方面要聚焦核心发展区域,比如廖记近两年将人员集中在核心的川渝、武汉、西安地区,提升这些地区的门店收益。

500

阿明小菜创始人舒志明表示,阿明小菜只有8家店,都是800到1000平米左右的大店,今年我们也加强了“内功”,比如每周固定内部培训两次。近两年,虽然门店的人均价格下滑了一些,但顾客复购率却提高了。

老盛昌董事长季其海表示,餐饮的餐饮本质是好吃,而不是营销。当下快餐的红利已经结束了,上海人口流失、快餐大品牌越来越多,很多正餐快餐化,这些都对上海本地快餐企业造成了冲击。老盛昌也在努力破局,比如2020年开始打造20亩生产加工基地,提升供应链水平。

快乐蜂中国品牌战略总监叶斐雯表示,中式快餐的破局要做好两个方面,效率方面需要选择进入细分赛道,聚焦一个菜品或者说一个品类,在该领域中做成专家、做成第一;体验方面需要更多的巧思来迎合顾客认知,事半功倍地提升顾客体验。

正新集团王海表示,做餐饮要重视人和工具,当下的数字化工具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更重要的因素是人,一方面是顾客,另一方面是员工。我们需要关注顾客消费完之后如何比较我们和其他品牌,其他品牌身上哪怕有一个亮点,都是值得学习的,要多观察顾客的表情。同时,我们也要多关注员工的表情,其实员工的表情是门店管理的晴雨表,一个门店到底好不好、和不和谐,都写在员工的脸上,而员工的情绪能传递给顾客,顾客能通过员工对服务做判断。

醉庐新上海菜创始人张克兵表示,行业内卷是供给过剩造成的,而过剩可能来源于想要的太多,比如在上海开店生意还不错,之后就想扩张到南京、北京,盲目扩张导致门店过剩。

老台门包子创始人陈庆松表示,餐饮的本质就是好吃、实惠,比如我们新推出的品牌熊猫包点,目前已经算是早餐行业的热门品牌,熊猫包点的标准化很简单,一共卖四款馒头、四款包子,单品零售价是2块,真正做到了好吃又实惠。所以,当下我们不要想那么多,想清楚产品能解决什么客户的什么问题,就能做好生意。

马记永联合创始人岑进表示,马记永目前在全国有300多家直营店,未来,健康化是我们关注的主要趋势。同时,马记永的产品会做精、做少,并花更多时间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

蛙喔联合创始人姚利剑表示,蛙喔创立已有8年时间了,现在拥有500多家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牛蛙品类受供应链限制较大,比如如果到华东以外地区开店,需要采用冷冻牛蛙,而冷冻牛蛙的食材口感不如鲜杀牛蛙。未来,我们计划减轻门店的投资成本,降低一定的利润,把利益回馈给消费者,从而拉长门店的生命周期。

超级泰·泰式麻辣烫创始人鲍璐表示,把餐饮做好需要创始人亲自回到一线,创始人、管理团队不能一直坐办公室,要到一线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不断给出更优惠的产品,提高门店工作效率。这些细节提升都是职业经理人没法代替创始人去完成的。回到一线做好产品,也在无形中创造了品牌文化,这种文化能在实战中感染每个员工,员工又传递给顾客,这样的文化氛围需要持续地、有定力地去做。

500

鲍厨娘创始人甄宗宽表示,做快餐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做好结构性的调整,没有结构性调整很难保持长期增长。在当下,场景创新是快餐结构性调整的主线,也是拯救现在餐饮人困局的“法宝”。场景创新的核心是增加消费场景,品牌需要花几年时间打磨产品、做营销、提升顾客体验,通过综合的布局拉动场景消费,仅仅是增加早餐产品不叫场景创新。

西塔老太太总经理咸瑛表示,西塔老太太在上海有60多家门店,目前在降低门店的人工数,人工减少了出品速度有些跟不上,这方面我们还在摸索调整中。现在我们还在抖音上做推广,今年跟抖音达成了合作,合作后10月份的业绩很好,11月业绩也提升了。

兰湘子联合创始人陈波表示,过去五年兰湘子不断提升门店效率,比如人工方面,周末和节假日增加兼职工、小时工,全职工和兼职工的比例为8:2。门店模型方面,我们不断优化门店动线,厨房面积减少约10平米,同时后厨效率有所提升。产品设计方面,菜单上只有28款单品,都是通过大数据和顾客喜好筛选出来的。背后的逻辑是思考品牌对应的客群,研究客群需求,然后再去匹配品牌的定位。

萍姐火锅联合创始人王一涵表示,当下餐饮人处在“围城”中,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追求表面数字的增长,比如开店数量,未来我们需要管理好扩张预期;第二点是缺乏稳定的高管团队,或者团队对战略的执行不够坚定。

曼玲粥创始人邓公断表示,以前做外卖只要产品便宜就好了,现在不行,也需要做好服务。目前曼玲粥正在慢慢从纯外卖往线下店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纯外卖店的平台转化、进店转化、下单转化都比较低,消费者在上班的途中,在公司或者小区楼下看到过一家店,在线上选择这家店的概率会高很多。此外,餐饮的本质首先在于毛利,一味卷价格损伤毛利行不通,特别是做加盟的品牌,加盟商需要生存,生意不好的话三五个月后加盟商就不干了。

朴大叔创始人伏微表示,我们正在思考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效率,拌饭品类需要效率,但我们没有为了追求效率减少SKU,反而将SKU增加到35个,提高了产品的丰富度,以弥补产品结构的缺失和价格段的缺失;第二点是差异化,我们会针对不同区域做差异化产品。

煲一世煲仔饭创始人陈焕庆表示,近两年,煲一世通过技术研发获得了煲仔饭机器的相关专利,机器做好以后我们才开始拓店、招商,加盟商选择我们的原因很多也是因为机器,门店不需要厨师,洗碗阿姨学15分钟就可以操作机器。产品体验方面,我们主打锅巴“金黄酥脆不黏牙”,门店还通过抖音做投流,传播、突出锅巴这一亮点,于是门店营业额提升了,客户感知度也上来了。

广州蕉叶餐厅董事陈浩光表示,自己今年72岁,做餐饮已经有几十年了,感觉如今做餐饮十分不容易,希望同行的年轻人们都加油。

有家酸菜鱼董事长伍俊杰表示,当下做餐饮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擅长的事;第二,尽可能保持稳定的现金流,不贪快、不贪大,等待不确定的风险,给资金留有余地;第三,用最大的诚意为顾客服务;第四,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非常重要,总部每个月必须到门店,不能只看分析数据。前端后端员工要相互理解、认可。

慕玛披萨创始人顾叶挺表示,餐饮的本质在于效率,效率来自于创始人能不能回归到餐饮一线。哪怕有职业经理人团队,如果创始人失去了对前线业务的理解和探索业务的动力,这家企业最终也会失去效率。创始人第一时间知道业务是如何运转的,第一时间掌握数据,是一家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最大源泉。

餐享会创始人吴龙跃表示,餐享会目前主要做的事是给餐饮人提供情绪价值,首先是照顾好餐饮人的胃,其次是为餐饮人做音乐节。12月31日,餐享会在上海外滩将打造一场餐饮人跨年之夜,活动持续到当天晚上12点,欢迎广大餐饮人来参加餐饮人的音乐节。

范日道餐饮集团合伙人李俊表示,除了做餐饮选址和餐饮投资外,其还开了几间艺术餐厅,推出了名画美学菜,还在餐厅中加入舞蹈等,营收一直在增长。

糯雅芳粥创始人石南云表示,2019年时我们只有一家直营店,加盟店有近200家,2020年以来我们做了重要改变,开始聚焦直营,同时还做了明厨亮灶,迭代门店模型,聚焦销量高的产品等。去年,我们的堂食和外卖的比例基本上可以达到堂食占四成,外卖占六成,门店数量整体也翻了一倍。开店快一方面由于我们不断迭代门店模型,优化门店运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很多老加盟商主动在区域内开出二店、三店等多店,有加盟商最多在区域内开出了十家店。

聚慧餐调联合创始人王斌表示,产品核心问题有三方面,即食材、调味和烹饪,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通过设备、调料还是食材去改善味道,中间有很多学问,不是通过简单的组合就能达成效果。

江边城外创始人孟洪波表示,当下的复购率从哪儿来?不是从营销来,而更可能从客带客来,通过顾客引流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引流方式。当下经济环境不好,顾客的满意度也是最低的时候,我们要更加尊重顾客、把每个顾客当成上帝来服务,让顾客们回来。

最后,未来食创始人余奕宏总结道,眼下破局的关键点在于“提质增效、降本让利”。“提质”的目的是留住老顾客,而不是拉新,今天餐饮店已经经不起老顾客的流失,而且老顾客只要留住了就可以帮你带来新顾客,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其实顾客也很焦虑,因为他们找不到真正靠谱的餐厅。“增效”需要挖掘企业的产能,让顾客的体验和门店效率都能够得到提升。“降低成本”,方方面面的成本都要降下来。此外,还要“让利”,把利重新让给顾客、让给员工。

结  语

在嘉宾们的思维碰撞中,“中国餐饮城市行-上海站”活动圆满收官。作为“中国餐饮城市行”活动在2024年的最后一站,上海站总结了今年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对明年餐饮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同时也为广大餐饮人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为餐饮人明年的经营提供了一定的指引。

2025年,“中国餐饮城市行”还将走向更多热门城市,期待与更多餐饮人交流,共探餐饮发展新趋势。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