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时候,在写作训练上,是有明确分类的

【本文来自《在大陆的台湾人,回台湾后无非三个发展方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落雕都督
  • 也许是西式现代文学写作训练的结果,境外中青年作者的文章,特别议论文往往呈现结构松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效果,这在中国大陆自然难以得到认同。

我们那时候,在写作训练上,是有明确分类的。

记叙文是讲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好,让人爱看,就算成功。

议论文是阐明一个论点,讲究论据、论证。论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不行。论据要为论点服务,你选择的材料要证明你的论点。论证是组织材料的过程,是怎样表达论据的技巧。这三者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东一榔头西一斧子,那是写散文。

写散文,即使你东一榔头西一斧子,也得为散文主题服务,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这叫“形散神不散”。

把写散文的作法,挪到写议论文上去,结果,就象这位女孩的风格,不知所云。除了浪费自己笔墨,耽误他人时间,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作用。“闲谈终日,言不及义”,最后也就是名符其实的闲谈。

也读过一些与我上面说的不一样风格的文章,我想就是您所谓的西式写法吧。文章先从一个人,一件小事儿起,看着象记叙文的样子,然后笔锋一转,“象XX这样的,如何如何”,然后就是长篇大论。过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上常有这样的范文。多年不曾再读,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