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吗?
对于新加坡的印象,绝大多数国人甚至是世界上不少人都是从“四小龙”开始认识到的,毕竟说到底那么点小国家(小城市)在全世界各种体量的国家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但是新加坡靠着李氏家族的手段确实发展起来了,于是再加上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独特功能性地位,导致新加坡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很早就开始广为传播了。
实事求是的说,哪怕当时建国初期,新加坡的条件很恶劣,也就是说先天要素禀赋很欠缺,一个小小的岛(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几乎是要什么没什么,但是人一大堆。发展最基本的农业,但是土地新加坡也没有;实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除了面临着有限的自然资源,还面临高失业率和政治不稳定(隔壁的马来西亚)等挑战。
但是新加坡确实靠着一系列手段发展起来——比如由于扼守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逐步发展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一点和香港很类似。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大力压迫本国的劳动者(新加坡的原始资本积累虽然不像美西方那么血腥,但是和当年的珠三角的发展经历还是有几分相似,只不过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新加坡的当局更狠心)来发展,来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由于本质上还是个华人社会,又是高度类似香港,所以新加坡很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发展。政府大力投资教育,培养起相当部分的高技能同时又适应能力很强的劳动力(这句话就看这么理解)。当初起步的时候,新加坡的劳动人民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又如何在李氏家族的文宣(洗脑)下确实极其卖力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哪怕回报并不成正比。新加坡的发迹历史就公开在网络上。
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很发达,香港和新加坡的较量中(竞争)虽然常常占据上风,但是不得不说,由于新加坡是个完全独立的社会和国家,其灵活性甚至是在灰色地带的操作空间远比香港大得多。也就是说,新加坡本身的优势和后来居上的能力不容小觑。再加上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属性,对于害怕落后挨打以及岛国本身的“危机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所以新加坡积极拥抱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这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加坡人的对新鲜事物和时代潮流和趋势的感知能力还是很强的,在这一方面显然优秀过香港。
但是,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新加坡真的就那么好吗?除了那些想要转移资产出去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哪怕那里也有很高的税,但是毕竟可以把钱洗干净,而且不被来源国执法),新加坡也许是个好的选择。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真的意识到新加坡的所谓的“优势”了吗?
笔者有一些新加坡的朋友,不少还是来中国工作很多年的,应该说走出新加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当然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祖国,以及认识到了新加坡当局宣传的所谓的“光鲜亮丽”。
首先新加坡的“拥车证”制度被当局冠以所谓的环保等名号造成了相当高的成本和社会不满。具体来说,拥车证价格不菲,甚至不少都够车子本身的价格了,换言之普通老百姓(占绝大多数)根本负担不起,口口声声新加坡是发达国家,老百姓连个车子都买不起。再加上只有10年的有效期,不得不说,新加坡人买辆车就等于买了奢侈品。而且实际上在操作中,有钱未必能够买到车,人们的购车自由被严格限制。
当然,新加坡当局的说法是环保和减少拥堵,大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等等。但是问题是,一个所谓的发达社会,连人们的基本购车驾车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主义社会吧。不过,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新加坡不过是打着“资本主义国家”旗号的“家族岛国”——还是那种不洋不土的传统内核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的存在。
就像新加坡的社会政策,民族政策,以及经济政策,新加坡实施种族多元和文化多样的政策,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化解种族矛盾,塑造共同价值观,培养新加坡国民意识——背景来源主要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新加坡说到底从根上造了一个所谓的“国籍认同”。虽然确实是特殊背景造就特殊结果,就像美国一样,本质上不存在任何民族,也就更没资格说别人种族灭绝。通过强化美国人的身份,淡化肤色和信仰,语言等等,但是问题是美国做的越来越失败,美国梦下的美国人越来越感受到噩梦。
新加坡的建国领导们,主要是李家非常擅长如何在海外搞一个家长式的国家(用新加坡人自己的话——新加坡的就是奴化的教育内涵)——家长认为自己懂得多,有权威,于是一切都安排好,哪怕不少人都是靠着自己的血泪汗换来的国家,但是到头来貌似并没有享受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住房,福利等等。新加坡人看起来人均GDP很高(也是其引以为傲的发达国家的一大标准),但是说到底新加坡人没多少有自己的房子,这一点很像香港,绝大多数人住在政府的组屋(类似于香港的公屋),2022年组屋户数占比为77.9%,显示组屋在新加坡住房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当局对外宣传以及不明就里的国人听到新加坡的住房政策都是多么好,但问题是新加坡的组屋存在很多缺点,比如1)权益有限:购买组屋时,居民只是获得了99年的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永久产权。这意味着在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必须把房屋归还给政府。2)空间有限:组屋的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提供足够的私人空间和储存空间。3)不可扩建:政府禁止在组屋上进行任何改建或扩建,这意味着居民无法在家中进行任何的改建和装修。4)地理位置受限:HDB组屋一般建立在市区的边缘地带,远离市中心和交通枢纽。虽然新加坡政府积极地把公共交通扩展到这些人民组屋,但归于一些限制,让部分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有一定的不便。5)设计及配套设施不足:组屋在设计及配套设施方面均不及私人住宅,无法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住宅品质需求。
中国人可以买车买房,而且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政府追求共同富裕,哪怕是先富带动后富,但是大家都在慢慢有钱。但是新加坡当局可不是鼓励人人都有钱的,换句话来说新加坡当局是希望自己的相当一部分国民固定在特定的阶层,这一点最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底色——资产阶级是不可能想要很多的人能够实现阶层的跃升。
我认同一个新加坡朋友的话,他是早些年就来中国参加工作的,当时还是有不少新加坡人自以为有“优越感”的,毕竟当时中国还在学习的起步阶段。但是几十年下来,他说如果再回过头看新加坡,那里的管制真的很像一个“监狱”——说的通俗点就是,新加坡当局管得太严,什么都管,或者说根本就不人道。而中国人,买房买车,出国旅游都开始稀松平常。
新加坡到底好不好?看外表和当局的官宣,以及西方的标准和排名,确实发达。但是问题是,新加坡人到底幸不幸福?社会公平吗?法治健全不假但是人道吗?去过新加坡的人都会知道那里的物价有多高,而至于新加坡的所谓的选举和民主(这个点,应该说东西方都不认为新加坡是个自由民主社会)说到底也只是李氏家族控制罢了,哪怕是挂上了政党和西式选举的名义和形式,说到底新加坡人说到底也不过是“洗脑出来的——当局怎么教怎么管,他们都只管接受”。而这种情况注定了新加坡的资产阶级注定追求剥削和廉价劳动力,李氏家族和其裙带多么富裕,其底层的老百姓就有多么的穷——没有好的福利,没有好的财产保护(当然,有财产是前提)。
回头来说,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新加坡当局领导人如何“三种语言顺利切换”啊,“国庆上如何宣传自己国家多好”,甚至在大国之间充当“沟通桥梁或者墙头草”,但是李氏家族注定是永远的家长(这一点最搞笑的就是那些被洗脑的新加坡年轻人还是认为自己生活在更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确实呵呵了),新加坡的自我洗脑和管制是很厉害的。这种洗脑下的情况就是哪怕不少新加坡人也全世界跑,但是还是对自己国家“引以为傲”。这一点是注定的。
因此,说到底,这些话是说给不明就里的国人说的,是给能够跳出新加坡的极少数人来说的。
最后还有一个普世的结论——这些海外的华人不是中国人,国人可以稍微带点好感,但是绝对不能让别人或者幻想别人(这些华人已经不是中国人)来认同自己的观点,来支持我们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在美西方冲突加剧的当下。但是,当然,新加坡华人也好,马来西亚华人也好,肯定是不会像美西方那么消极的,过分偏颇地看待中国的。这一点只是一个特点罢了,毕竟说到底这个世界除了中国,就是都是西方的那一套运转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它们接受的新闻都是美西方强势主导的BBC类的信息,指望它们正常思考很困难,但是由于自己的华裔身份以及确实至少一半以上依赖中国,说到底会好点。
就拿中美的政治斗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的中国人都会发现新加坡站在美国人的那边是最多的,这就说明了一切。新加坡做墙头草没关系,但是一谈政治就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不得不说,奴化教育果然很成功。
不过,有些人注定是棋手,而有些人注定是棋子,功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