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岩:北极熊团的就只有1个步兵营,何来全歼北极熊团之说?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刚开始的作战目标很大,毛主席运动战阶段给彭总的电报里经常提及歼灭敌军几个师的战役目标。不过结果大家都知道,官方也承认志愿军从未歼灭过美军一个师。到了1951年的阵地战阶段,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作战原则。很多专家对此作战原则的提出过程及斯大林的反应曾做出过精彩的论述,在此我就不再赘述。
不独没有歼灭美军师一级的战例,按官方的说法,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歼灭美军团一级的战例也仅有一次,那就是九兵团在二次战役东线的长津湖战场上歼灭了美军北极熊团——7师31团。
官方正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对此战有较详细的描述,可各种中文文章对此战的胡乱夸大更是数不胜数。可惜,歼灭“北极熊团”属于战果夸大。
为何说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是战果夸大?看看1951年2月九兵团这份敌情通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说志愿军在战斗进行中的11月底、12月初对长津湖东岸被围的美军建制尚不清楚的话,那么到了1951年2月,就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简单的说,被志愿军击溃的是美军的两个步兵营31团3营、32团1营和1个炮兵营(57 FAB),其中属于北极熊团的就只有1个步兵营,何来全歼北极熊团之说?
事实很简单,志愿军确实将后人称之为“费斯支队”的这2500—2800人击溃,使之失去战斗力。建制混乱后,有1000余人几乎全部负伤,这一千人跑回陆战1师师部所在的下竭隅里。
那么击溃费斯支队,志愿军又付出了什么代价?
在12月27日至12月1日的战斗中,志愿军共投入80师全部和81师的两个团,另外11月30日得到27军炮团1个炮兵营的支援。那么战斗结束后志愿军这5个团的伤亡如何?我们按照战斗时间来看一下。
11月27/28第一夜战斗结束后,进攻内洞峙美军1/32的240团1营、3营伤亡严重。据《未能全歼内洞峙敌人的检讨》这份材料,“内洞峙战斗的第一晚上,240团1、3营伤亡较大,7、8、9连各剩一个排,1、3连伤亡大部,仅2连伤亡较小。第二晚2营归建时,也仅有一个多连的兵力”(该团2营第一晚配给238团进攻新兴里)。
也就是说,240团第一晚战斗结束后,伤亡约2/3。当晚进攻新兴里的238团、239团伤亡情况不详,负责断路的242团伤亡应该不大,仅在凌晨进攻57炮兵营营部和15防空营D连连部阵地时招致伤亡。27军子弟汪洋在采访了很多老兵后撰写的《东线之火》一文中指出,“一昼夜的进攻,北极熊团伤痕累累,我军参战各部也伤亡较大,四个团减员约三分之一以上。”
11月28/29第二夜战斗结束后,《东线之火》一文指出,“29日,鉴于我军参加部队冻伤、冻亡和伤亡减员已达三分之二,各步兵团不得不合并建制并整顿各级战斗组织。238团编为6个步兵连,每连4至6个班,每班仅6、7人。239团编为3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重机枪连。”
汪洋先生关于238团、239团29日的缩编应该是出自27军军史。
11月29日,27军领导决定集中力量攻击新兴里美军,于是又调81师241团加入战场,因当晚241团未能到达,故29日没有对新兴里展开大的攻击,仅小股袭扰。11月30日美军第7师师长戴维·巴尔将军乘坐直升机来到新兴里,据巴尔透露,卡洛斯·费斯告诉他,撤退的最大困难是当时的500名伤员。
11月30日夜的进攻,241团第一次投入战斗,由于对美军情况认识不足,招致重大伤亡。据27军彭军长在军党委扩大会上的报告:“241团参加攻击新兴里之敌,打得很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是很好的,对歼灭该敌起了作用,但在部署与战术指挥上犯了错误,队形拥挤,造成伤亡过大,第一天晚上即失去七个连的战斗力。”
241团总共9个连,一晚上就伤亡了2/3以上。新兴里之战结束后的12月2日,81师奉命去长津湖西岸支援79师和59师,这个241团就被留在新兴里打扫战场了。
12月5日,27军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据《27军征战纪实》一书,“第27军经第二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部队伤亡(包括非战斗伤亡,主要是冻伤)数量较大,建制破坏严重。为适应下一步作战任务需要,军迅速调整了部队建制。第79师两个团合并编为3个步兵连,第80师3个团编为9个步兵连,第81师3个团编为17个步兵连,第94师280、282两团编为7个步兵连。各连实际人数仅有四五十人。”
新兴里之战结束后,81师把242团和243团两个营派到长津湖西岸阻击撤退的陆1师,但仅有243团的8连接敌作战,“连部及2、3排大部伤亡”(81师咸南战役总结报告),估计伤亡在百人左右。
也就是说,80、81师二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还有约(9+17)*50=1300名步兵。战前两个师有多少人?大伙应该都清楚吧。
当然,应该指出,费斯支队在被志愿军围攻时,得到了美军空军和陆战队战机的空中支援。美军空中火力极大遏制了志愿军的进攻。不过,现代化战争就是如此,美军有空军和海军参战,不能只看纸面兵力。五个团的志愿军表面上面对不到一个团的美军,其实也面对美军的整个海空支援体系,能打出这个战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事实上,长津湖战场上大部分志愿军官兵虽然文化程度极低,但极其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举世无双。若不是他们以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地冲击美军的火海,恐怕连这个战绩也打不出来。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抵如此。事实本身足以让人对志愿军士兵肃然起敬。
1.组成
第31团战斗群由第31团直属队,第31团2营(缺E连,补1营B连)、3营,第32团1营,第57野战炮兵营(系师属105毫米榴弹炮营中的一个,缺C连,补防空第15营D连)编成。简单来说,就是1个团直、3个步兵营、1个混编的炮兵营(由2个榴弹炮连和1个高射机炮连组成)。
总人数美军约3300人。
2.损失情况
美军统计,从后浦撤回以及从新兴里突围到下碣隅里的美7师官兵共约1640人(后浦325+新兴里1315),约1150名伤员被空运后送,剩余490人还能战斗。
3.结论
“北极熊团”伤亡超过85%,算不算被全歼?
朝鲜战争美国都不愿意提,你其实是在揭美国伤疤,毕竟打成这个鬼样。
你是怎么好意思把这话说出来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抗美援朝的士兵很多都相当于现在的本、专科层次了,那时能认字的都不多,你要是拿那时和现在比,是不是就太那啥了
第31步兵团协会所著文献指出,“在特遣部队最初的约3300人中,只有385人在到达下碣隅里的陆战队防线时没有受伤。” 1
可见,31团级战斗队的战损率高达88%。
不过,由《朝战中的美国陆军》披露的长津湖第十特遣军人事部统计表给出了不一样的数字。根据该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美第7步兵师战斗减员2760人,其中2505人失踪;美第7步兵师附编的南朝鲜军战斗减员1602人,其中1560人失踪。因此,整个长津湖作战中,美第7步兵师共战斗减员4362人,其中失踪4065人。2
由上述资料可见,美7师第31团级战斗队的损失很可能被低估
按照共军的习惯,长津湖战场上大部分志愿军官兵的文化程度都高于90%的当时的中国人了,九兵团准备用于解放台湾,先不说战时都有的夜校识字班,就是整训期间的日常学习都能让全军文化素质平均到初小了,解放军的军令系统不是口头化的,班长这个层级都是要求能够写简报和总结的,士兵一般都能阅读上级下发到班的任务条令,文化程度低的话是做不到共军那个作战素质的,而像UP主这种不接地气的文人,总凭自己狭隘的想象觉得当兵只能粗鲁才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