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清军横扫中原,究竟是凭借骑射,还是机动步兵?

500

NO.2322 - 骑兵还是机动步兵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644年,长期盘踞辽东的清军叩开山海关的大门。历史学家以成王败寇的角度来描述明末的清军有多么勇猛,但清朝与蒙古非常不同。

蒙古在明末仍然有300万人口,林丹汗号称蒙古有40万大军。但后金就没这么多人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总人口不过40万人,能战之兵只有5万。此后虽然不断掠夺汉蒙人口扩充兵员,但其精锐主力仍然是5万八旗军。

5万清军横扫中原把李自成打回西北老家,让历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用清军勇猛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清军到底勇猛在哪里,又称为另一个争论的焦点。一派脑补清军犹如蒙古骑兵横扫欧亚的场面,认为汉族输就输在骑射上。另一派以女真人是渔猎民族不是游牧民族为论点,认为满清能胜主要胜在骑兵机动性上。清军本身还是下马步战取胜。那么,清军到底是靠什么在野战中打赢明军呢?

500

蒙古轻、重骑兵

其实女真人生活的东北亚是一个文明交融的地方。而且东北亚地区各民族又相对弱小,受到周边强势民族文化影响相当深。举个例子,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式蒙古文在蒙古族广泛使用,但满文基本消失了。再比如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今天他们的书法还是以写汉字为主。女真人的习俗也跟这一点很类似。

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一个显著不同是生活方式不同。渔猎民族主要靠打猎和捕鱼为生,骑马不是他们的必备技能。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放牧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骑马自然就是一个必备技能。从这一点来说,女真人靠骑马机动然后靠步战取胜确实能说得过去。但女真人的问题是与蒙古高原太近了又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今天内蒙古赤峰,你都无法界定他们是东北人还是蒙古人。女真人就很容易就被更为强大的蒙古文化影响。

500

蒙古骑兵

唐末契丹人开始崛起,曾经让武则天头疼的渤海国就被契丹给吞并掉了。后来金国崛起,女真人又把契丹人给奴役了。再后来,蒙古国又反过来把金国给吞并了。到了明朝时期,东北的朵颜三卫中的乌济业特本身就是蒙古化的女真人。

这个时候你说女真人是简单的渔猎民族就不太合适了,女真人在渔猎生活的同时又开始了游牧生活。骑射技能虽然不是必备选项,但此时的女真人对弓马骑射非常娴熟。说个更为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八旗兵战斗力在木兰围场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而围猎活动主要练习的就是骑射。

500

从生活习惯上已经知道了八旗兵具备骑射的先天条件,我们再往下看在纯军事上八旗兵是不是依靠骑兵作战。脑补八旗兵是靠着骑马机动下马步战的依据除了女真人是渔猎民族外,徐光启的一句“奴之步兵极精”成为重要依据。但徐光启这句话并不是在说清军骑兵不重要而是说清军步兵也同样厉害。这就好比你说解放军空军世界第二并不代表解放军陆军不行是一样的。

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对于八旗骑兵的作战能力非常有感悟。朝军尚未列阵,八旗骑兵就已经冲入阵中,导致朝军短时间内被溃败。如果八旗兵是骑兵机动下马作战,那朝军就不会对八旗骑兵有怎么深刻的印象了。兵部尚书王象乾曾经到过辽东前线,他给八旗兵的评论就是“闲于骑射”。熊廷弼给出的评价也同样是“善骑射”。

500

清军骑兵

终整个大明朝,所有蓟辽总督考虑的事情都是怎么遏制八旗骑兵的进攻,而不是如何应对步骑兵机动性带来的威胁。这两种是有显著不同的。这就好比步骑兵是摩托化部队,骑兵直接就是坦克营。

很多人都在说明军战斗力退化极快,到了土木堡之变时仅仅70年就已经失去了野战能力。这个说法极不靠谱,因为之后的北京保卫战明军骑兵还是展现了自己的野战能力。实际上,经历了弘治中兴后,训练有素的明军还能跟蒙古骑兵在边境对砍。明军失去野战能力还是嘉靖年间大规模欠饷开始的,最终就演变成“庚午之变”。

清军这边其实跟明军情况差不多,乾隆6年到56年举办了40多次木兰秋狝,清军的训练科目就是骑射。木兰围猎主要就是“哨兵”将野鹿引诱出来奔跑,然后各级八旗兵开始射猎野鹿得到相应的封赏。从康熙时代开始,八旗兵在各地的驻防都是以骑兵为主。骑兵与步兵的比例都是4:1,在西北地区这一比例变态到了9:1。除了必要的炮手外,八旗兵在陕甘地区都是以骑兵存在。

500

八旗兵

经历明末那场混战的吴三桂、耿精忠都知道八旗兵骑射的厉害。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最忌惮的就是八旗兵的骑射,耿精忠为了对抗骑射甚至常年训练自己的骑兵。康熙为了让清军保持骑射精神,所有科举的满人必须要考骑射。

当然了,我们这里说八旗兵以骑射为主并不是说八旗兵没有冲阵的能力。努尔哈赤自己就是李成梁的家奴出身,自己起兵的13副铠甲也是大明边军铠甲。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后金骑兵的训练方式本身就是明军的训练方式,只不过八旗兵是在蒙古和大明互相比烂的时候异军突起而已。明军由于长期欠饷整体士气低迷。蒙古骑兵由于上百年被大明禁铁连铁锅都用不起,平民都得吃“烤串”度日,真正精锐的就是带头的几个“蒙古勇士”。

平时明军与蒙古人在边境作战,基本就是明军家丁把领头的“蒙古勇士”砍死然后剩下的人就一哄而散了。如果蒙古人像俺答汗一样组织其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大明也得干瞪眼。组织度更严密的八旗兵面对明军往往是一顿骑射就能解决战斗。但遇到全都是家丁级战斗力的精锐就必须要肉搏了。

500

清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47年的萨尔浒之战。这里的明军都是刚经历抗倭援朝战争的精锐部队,个个都是家丁级战斗力。努尔哈赤与马林部的激战就是典型的骑兵冲阵。马林部在向南行进中遭遇了代善的后金军。马林马上命令士兵摆起四方大阵,然后在外围挖了壕沟。壕沟外布置了三排火枪兵,三排火枪兵外围又是一派骑兵和一排火枪兵。这种布置是明军与蒙古人作战的典型战法,从明成祖时代就已经成型。

马林又派了两队人马占据左右两侧高地形成掎角之势。努尔哈赤到达后首先命令八旗兵下马登山攻击侧翼明军。这个时候马林命令中军出营侧击努尔哈赤部。代善看到情况危机马上命令自己的两旗骑兵冲向进攻的明军,而此时剩余的骑兵向马林部本阵冲去,最终打破马林部防御获得完胜。

500

清骑兵

在天启元年的浑河之战中,三千浙兵面对八旗兵几万人围攻,打到弹药耗尽。八旗兵无法利用骑射灭敌就采用骑兵冲阵的办法与浙兵肉搏最后获胜。此后的几次大战中,关宁军与八旗军都要打到肉搏阶段才能分出胜负。

从以上战例来看,八旗兵最主要的战法还是骑兵战法,下马野战就不是常规手段。这也符合当时后金的国情。后金人口稀少,不可能把如此精锐的八旗兵用到步战中去。但这也不能忽视八旗兵的步战能力。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后,其兵种就有铁锤兵和环刀军。

500

在与明军前期对战中,八旗兵由于马匹数量少,攻坚次数多,往往需要用精锐八旗兵进行步战。为了对抗名军队的车兵,八旗兵往往都需要在关键时候下马步战解决问题。但这一情况随着满清日益坐大发生了改变,在前面步战的主要是掠夺来的包衣以及后来入主中原后的明朝降兵。只有5万精锐的八旗兵大多是留在后面压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