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卖给苏宁,24年辉煌缘何落幕?
屡次否认出售传闻后,家乐福终于真的卖掉了其中国业务。60亿的估值让人大呼“便宜”。
(图/视觉中国)
两年来几度传出家乐福中国将被出售,这一传言终于成为事实。
2019年6月22日,苏宁易购(002024.SZ)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与家乐福签订《股份购买协议》,苏宁国际将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并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东。这是继年初收购万达百货之后,苏宁易购又一次购买线下零售资源。
苏宁易购在给《财经》的公告中表示,控股家乐福中国可以为其带来国内优质大型综合超市资源,帮助其进一步完善全场景、全品类布局,增强在大快消品类的市场竞争力。苏宁方面还表示,苏宁零售体系的4亿会员及家乐福中国3000万忠实会员也将形成互补。
苏宁在公告中称,此次交易已通过苏宁和家乐福集团董事会审批,尚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此次交易拟将以现金方式支付,苏宁易购也将对家乐福中国提供股东贷款,作为运营资金支持。
收购完成后,家乐福中国的监督董事会中5名监督董事将由苏宁国际委派,2名监督董事由家乐福委派,主席由苏宁国际委派的人士担任。管理董事会将由1名管理董事组成,作为家乐福中国首席执行官,负责家乐福中国日常管理。
60亿估值太便宜?
此次苏宁控股家乐福中国并不是家乐福与中国企业首次“联姻”。
2018年初,家乐福曾与腾讯控股和永辉超市达成股权投资意向,同时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将在供应链整合、科技应用和业务赋能等方面展开合作。但从结果来看,这次合作未能拯救家乐福中国的命运。
今年4月10日,家乐福中国还曾宣布与苏宁的竞争对手国美达成战略合作,其全国200余家门店中的电器区域交由国美来运营,预计7月底前完成200余家门店的改造。此次苏宁完成对家乐福的收购后,后者与国美的合作是否能够继续尚不清楚。
苏宁在此次公告中详细解释了其收购价格的计算方法: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收为299.58亿元,本次估值采用0.2作为股权价值/收入倍数,因此家乐福中国的全部股份估值约为6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股权价值/收入倍数比的均值约为0.88,其中三江购物为1.87,永辉超市为1.37。
零售业资深观察人士、“灵兽”创始人陈岳峰告诉《财经》记者,这一定价“不贵”。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也说:“家乐福急于甩货,卖不出好价格。三江购物等超市估值都比家乐福高。”
2016年,阿里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泽泰用21.5亿元人民币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估值达67亿。目前三江购物(601116.SH)的市值为78亿元。2017年阿里以224亿港币取得了高鑫零售的36.16%的股份,估值更是高达622亿港币(当时约合528亿人民币)。
2018年末,家乐福中国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27亿元,2018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8亿元。苏宁易购在公告中表示,家乐福中国账面净资产为负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线下零售业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不过其在资源、经验和品牌知名度上都有较大的优势,随着近两年网络优化效应逐步显现,亏损收窄,在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告诉《财经》记者,此前家乐福和腾讯的合作更多是支付和会员方面的合作,家乐福扮演了腾讯与阿里抢夺线下支付场景中“站队腾讯”的角色,那场合作对家乐福本身的核心业务提升没有太大帮助。
而苏宁在给《财经》的回复中则表示,控股家乐福中国后,苏宁可为其提供电商更为擅长的物流配送能力,并对家乐福门店进行全面的线上线下数字化改造。苏宁线下超过6000家苏宁小店可与家乐福门店联合,这有利于家乐福中国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对苏宁来说,家乐福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核心位置拥有大量优质且稀缺的网点资源,苏宁家电家居、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金融、苏鲜生生鲜超市、苏宁小店即时配送等丰富业务,都可以进入家乐福,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
李成东表示,从业态看,家乐福弥补了苏宁在商超业态上的不足,此前苏宁的业态主要集中在家电、3C数码、百货方面。王国平也对《财经》记者表示,通过收购家乐福,苏宁能够补齐大卖场业态,从专业业态延伸到全场景业态,各业态流量形成共振。
家乐福的衰落
家乐福于1995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主营大型综合超市业务。
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国内拥有约3000万会员,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及6大仓储配送中心,店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
家乐福在中国一度发展势头良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乐福管理层人士曾告诉《财经》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家乐福在中国的业绩巅峰,“钱多得用不掉,只能把门店改得好看一点,油漆用得好一点”。
但是进入2010年代后,在本土超市和电商的双重夹击下,家乐福中国的收入和门店数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乐福有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时有传出,最近一次传出家乐福将被出售的消息则是在今年5月初。但是,家乐福对历次传闻均予以否认。
近年来,外资超市在中国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英国乐购、韩国乐天玛特、韩国易买得等外资零售企业纷纷退出中国,留下来的外资超市则纷纷寻找本土合作伙伴。如沃尔玛与京东合作,乐购则被华润入股,法国零售商欧尚的中国业务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伙伴大润发全面接管。
路透社今年3月报道,德国量贩超市麦德龙也正通过招标形式出售其中国业务,至少有8家竞购者对麦德龙中国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苏宁和阿里巴巴的身影也在其中。
6月中旬,因多年亏损,泰国零售超市卜蜂莲花亦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泰国正大集团建议将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普通股。此前的2012至2018财年,卜蜂莲花仅在2017财年净利润为正,其余6年全部亏损。
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在中国市场的衰落,首先与竞争日趋激烈有关。家乐福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类似的大卖场还很少,一个大型商超门店可以吸引到半径五公里内的消费者,但是随着本土卖场的崛起,往往几公里范围内就有数家大型超市可供选择。
同时,电商的崛起使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到超市里能买到的所有东西,进一步分流了客源。“以前我们的对手清单里只有大润发、沃尔玛,就是说我们不认为淘宝这种电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要复盘他们的活动,”上述家乐福管理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在传统超市陷入困境的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则在纷纷布局线下零售业务。此前,腾讯已经入股永辉超市,而阿里巴巴更是相继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此外,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等新生代也对传统超市形成了冲击。
李成东表示,目前传统外资超市都比较难过,如果管理本身不够本土化,亏损厉害,没有理由在中国市场长时间停留。“外国企业的海外业务讲究财务盈利,长期亏损让它们很难坚持下去,”他说。
确实,家乐福面对新兴市场,是时候需要转变。正如公告中,苏宁说明了收购家乐福中国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加速公司大快消品类发展
家乐福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快消品、食品零售领域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是国内领先的品牌零售商。家乐福中国拥有成熟的大卖场运营经验,较强的本地化采购能力,专业的自有品牌研发及客户运营团队,通过20余年的本地深耕,家乐福中国的店面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51个核心城市,在国内连锁超市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市场影响力。
本次收购的实施,一方面能够实现苏宁易购大快消类目的跨越式发展,产品品类将得到极大的丰富,有效提升苏宁全品类经营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苏宁易购强化快消领域的自有品牌研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以及食品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供应链赋能。
2、有利于构建苏宁易购全场景零售业态,实现与苏宁业务的融合
本次交易将帮助苏宁快速获取优质线下场景资源,进一步完善公司全场景业态布局。苏宁易购将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与线上超市频道打通,实现O2O数字化经营;探索苏宁家电家居、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金融8等业态与商超业态相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更场景化的购物体验以及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打造门店全新的核心竞争力。
3、有利于丰富苏宁会员生态,提升用户价值
家乐福中国拥有忠实会员3000万,本次收购后有利于完善苏宁易购的消费者群体。家乐福中国用户高频消费的特性,与苏宁现有电器、3C产品的消费特性形成有效互补,在苏宁易购既有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关联推荐、关联消费,增强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4、有利于建立大快消品类全国仓储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家乐福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及仓储能力,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本次收购,双方将在仓储、物流、人员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共享,进一步补足苏宁大快消品类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能力。家乐福中国现有的大型配送中心、现有门店均可作为公司最后一公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在有效满足用户的即时配送需求同时还能有助于成本的控制。本次收购也将加强公司在生鲜冷链物流业务方面的发展。
5、有利于公司获取优质物业资源,提升线下门店竞争力
家乐福中国在一二级城市的门店网络具有较明显的位置优势,在靠近人口密集的商圈,通过自持和长期租赁获取了大量的优质物业。苏宁易购通过本次交易获取的优质物业资源,将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对苏宁易购提升销售收入、树立品牌形象、保障经营稳定性以及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未来苏宁易购亦可通过创新资产运营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物业价值。
文章内容整合自中国经营报、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