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视业的组织方式很值得中国同行学习,但是很值得政府提高警惕

【本文来自《为什么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的电视业没有衰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是一个挺好的问题。

我进入外企工作比较早(上个世纪90年代…… 突然感觉自己好老😅),由此得以在欧洲多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工作,并“见识”了一下这些国家的电视业运作的模式。

在这些国家中,我个人觉得法国电视业运作系统的组织和执行力相当好(有很强的公众舆论导向能力,对法国社会文化的控制力最强),属于典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法国电视业的内容有很多类型,覆盖所有社会收入群体和社会话题。

这些话题和相关节目的组织方式每年(学年)都会做出重大变换,小到节目名称变化、场地变化、主要参与者变化,大到节目组织方式变化(主要涉及娱乐竞赛类节目),年年都变,满足观众最基本的“新鲜感”需求。

令我比较佩服的是法国电视业对法国社会的政治历史方面的高强度操控能力,以至于在法国社会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方向没有偏离两个世纪前法国统治阶级留下来的“世代训诫”。

法国电视业用“平等资助自由媒体人”和“高度商业化”巧妙地掩盖了事实上的操控社会舆论导向的实质性行为:反共产主义,仇华,反俄,亲美。

法国电视业的核心力量是“全民参与”形式,电视报道一定是“街头偶遇式民众采访”(最终只播放统治阶级需要的“民声”),电视辩论是“(普通)观众作为现场背景(这些普通观众中很多是法国高校政治历史学科的大学生)”,电视娱乐竞赛节目则是为满足老百姓“自我表演”需求而量身定制,并绝对友好亲民(绝对禁止类似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现场霸凌参与者和评委之间互相霸凌的行为)。

每年的节目排档期都是严格遵循国际政治历史文化标志性时间点安排的(两次世界大战、天主教宗教节日、重大国家政治危机、重大国家文化活动……)。

比如每年戛纳电影节,诺曼底登陆(故意冷落“马赛登陆”),两次世界大战的爱国宣传月(5月至7月),环法自行车赛,法网公开赛,欧洲遗产开放日,法国国庆排练,每年学校开学第一个星期,每年汛期旱季,查理周刊恐袭,黄马甲游行 ……

这样的电视业运作模式让法国老百姓对电视节目“爱不释手”,具有非常高的参与度,让法国电视业比报纸业的话语权强了很多。

法国电视业的组织方式很值得中国同行学习,但是很值得中国政府提高警惕,因为这样一台洗脑宣传机器才是法国社会盛行种族仇华行为和思潮的主要“罪魁祸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