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95)因为富有

    前日,从闽东返回金华的第二日,我与金华商城“晓文工作室”的朱姐预约了“下午三点半左右”过去取一套定制好的西服。在回程的BRT-1上,遇见了一位我不认识而他似乎很了解我的老人。那是一位个子不高,面带红光的老人,虽然很难看出他的实际年龄,但可以估计一个比看起来更高寿些的年龄,约摸七十。

    当时在中途上车,车厢中部站着不少人,显然乘客比座位多。于是,我提着一袋子的服装往后车厢走去,那位眼睛明亮的老人向我招手,而后动作迅速地退到里面的座位,让出了他刚才坐的靠走道的那个位子,示意我过去就坐。那一刻,我满心欣喜甚至为之感动,不知自己何德何能竟教老人给我“让座”,尽管只需他人举举屁股之劳,但也不是随处可遇的。

500

    落座片刻之后,老人满脸笑意地问我要去转314路,还是坐到体育中心(终点站)。老人的亲切顿时让我产生了一种我们认识很久的感觉,我没来得及回味这种奇怪的感觉,像和熟人说话般直接答复他道,我要坐到终点。老人好像没听到我的回答似的,他赶忙划亮了手机屏幕,说要帮我查一下314路的发车时刻表。

    不要误会老人是否得了什麽可怕的脑部疾病,他的热心之举唯一让我感到惊愕的是,我真的不认识他,而他为何会知道我经常转车的事。然而,一路上除了可以在面前的“后山”(站点名)转314路以外,也可以到终点站转其他的车次。

     老人划了几下手机,抬起头抱歉地告诉我,他拍了314路的发车时刻表好像存在家里的另外一只手机里了。我听了,总算是松一口气,赶忙表示了感谢,然后再次告诉他,我这次要坐到终点站,顺路到乡政府旁的快递驿站取包裹,在终点站会有更多的车次到乡政府。

    老人收起了手机,像是自言自语道,在后山转314路,或者在体育中心转322路,都能到和仁堂。光凭这一句话,我可以断定老人真的认识我,他连我的住址“和仁堂”都知道。而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我却始终一头雾水。我弱弱地问他,也是去和仁堂吗?老人不紧不慢地回说,他是湖海塘这边的人。在金华小地方上,和仁堂与湖海塘的距离,差不多是全国版图上的天津与北京。

    不等我追问,老人就告诉我说,他的电动车就停放在湖海塘。接着他问我道,要不要他骑车送我回家。老人的友善热心丝毫不输北京的大爷。我连连道谢,重复我还有去乡政府那边取快递包裹的事。老人对我的话简直是充耳不闻,他略微换了个句式,再次发出同乘的邀请:“从湖海塘骑过去(和仁堂)也是很快的。”我连声道谢并婉拒了。

    BRT-1越过了“后山站”,下一个站就是湖海塘。这时,老人指着车窗外前方左侧的几栋高层楼群告诉我说,他在那个小区有三套房子。不必搞清楚老人告诉我这些的意图是什麽,我随即礼貌地回应道“不错,不错”。老人说,三套房子是湖海塘拆迁时分来的,他在乡政府那边还买了一栋房子。我由衷地感叹道:“有那么多房子,最有福的还是你的孩子们。”

    “可不,我们以后又带不走。”老人一边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一边起身准备下车。我认真打量了身边这位不可貌相的老人,发现他的手指上戴着一个个头不小的黄金方戒,说话慢条斯理,举手气定神闲,晚年过得富足而潇洒。临下车时,老人隔着两排座仍与我絮叨着,“留下来就统统归他们了。”真是一位又和善又可爱的老人。

500

    内人随我来浙江金华居住多年,不论是在商场,还是开车上路,这里的人们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友善。“你们江浙真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地方啊!”内人常常如此赞道。为此,我常常要对内人的话略加纠正,至少我认为内人的话颠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果关系。江浙人普遍友善,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有文化、有教养,而是此地乃富裕之乡,这里的人乃富有之民。

    富有,是茁壮一切美好生活的沃土。只有在富裕的土壤里,金华这座浙江省内第四大都市才能如愿绽放“信义和美”四朵文明灿烂的金花。

    翌日早晨,我去买菜,在菜市场路口处被卖菜的老夫妇叫住。“这些天一直没看到你来买菜,后来问你娘才知道你去福建了。”听老大爷这么招呼,我就在他们的菜摊前停住脚步。一旁的老婆婆抬头微笑地望着我,老大爷继续说道,“我是老昏了头,上次你买冬瓜,我称重时摁错了,多算了钱,一直等着你来再找回给你。”

    我依稀记得半个月前在那里买过一块冬瓜,按六块钱一斤称重,当时我只是默默感叹怎么连冬瓜也涨了那么许多。原来是老大爷眼睛不好,摁错了价钱。“你来买冬瓜时,我刚好有事走开一下,回来时才知道老头子多收了你的钱,我还骂了他。”说着,老婆婆从零钱盒子里取出四枚硬币一共三元五角钱往我手里塞。

    我连连摆手说:“没关系的,不用找了。或者,我在您这里买点藕饼,等下直接扣掉就可以了。”可是,老婆婆执意把“三元五角”塞到了我手里,并说“一码归一码,钱要算清楚”。然后,老婆婆埋头为我准备制作藕饼的原料。

    我久久凝视这对卖菜的老夫妇,他们经营的可谓小本买卖,辛苦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却念念不忘要将多收的菜钱还我。他们的诚信和友善,也许无法直接归因于他们在物质上的富有。但是,从他们每日从容淡定的目光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满怀能够变得富有的希望。满怀希望,他们已然是富有的人。(完)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