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94)难忘的假期

    10月6日,台风“山陀儿”搅扰过后迎来难得的一个晴天。趁着好天,在去小宝的二姑爷家做客之前,岳母专程带小宝走了一趟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闽东宁德纪念园,内人和我,还有岳父都是一起前往纪念园的随行人员。

    这些年,各地纷纷兴起红色旅游的热潮,然而岳母带小宝的这一趟,不仅仅是对新生一代开展家门口的革命精神教育,更是为了完成家里面的红色基因传承。岳母的父亲——内人和我的姥爷,小宝的太姥爷是“长江支队”南下入闽四千多名指战干部中的一员。

500

    来到纪念园,遇见宁德当地一所小学某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刚刚完成了一次洗礼活动。类似的活动在此地几乎每天都有,使得庄严肃穆的纪念园从不冷清寂寞。看着同龄人兴高采烈的劲头,小宝瞬间对纪念园内的情况多了几分好奇。尽管小小年纪的她还不能完全懂得75年前组建这支“打过长江去”的队伍的光荣使命,但是她多少已经感觉到自己与此血脉相连。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留在宁德工作的先烈英名录的巨型石碑前,岳母轻轻弯下身子,向小宝指出太姥爷“陈顺德”的名字的那一刻,小宝不由自主地蹲伏在地,严肃的表情饱含着满满的崇敬之意,这是小宝与这神圣名字的第一次面对面。

    如果说光辉的一瞬会铸造永恒,那一刻,小宝的内心是否能萌发出这样一种迈向永恒的自觉,从此往后,她的人生清单中便要增添一项新的任务:认识与探索这名字当中究竟蕴含着多大的含金量。

500

    随后,在岳母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纪念园内革命烈士石雕墙,岳母和内人、小宝这“红色三代”在“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石刻碑前合影留念。仔细一看合照,小宝当时似乎还未从哀悼革命先烈的沉痛中舒缓过来。

    纪念园一行让我们这次返闽之旅拥有别样的光彩。此次十一假期临行前,母亲特别叮嘱了我们几句,要在福建多住几日,多陪陪那边的老人们。为此我们提前两天出发,到达宁德的那天下午不巧赶上满城四起的警笛声。事后得知,那竟是当地一家闻名全球的大企业突发的一场重大火情。水火无情,但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倍加珍惜亲情。

    内人的奶奶——小宝的太奶奶今年已是96岁高龄,但老人家的身子骨依然硬朗,头脑灵活,而且坚持一个人在老房子独居的自由。这次回来之前,内人在金华商城的裁缝一条街专门给奶奶定制了两件丝绸外套,到了奶奶家试新衣时,内人发现奶奶的贴身内衣有些旧了,不怎么合体,好说歹说地又带着奶奶去商场挑了两件新的。

500

96岁的太奶奶与孩子们

    从商场回来,岳母已在家做好了一桌好菜。出发前,我在金华家里也专门做了奶奶爱吃的一道猪尾红烧板栗带到福建。作为资深的美食家,奶奶特别喜欢吃猪尾巴尖,她用筷子轻轻夹起而后咬下入口即化的猪尾巴尖尖,不停地赞道:“猪尾巴很补,你做的真好吃!”奶奶如此喜欢我做的菜,当然是我的莫大荣幸。

    10月4日是岳母的生日。早在前一天的晚上,岳父找内人和我暗地里商量要给岳母一个惊喜。我们的秘密计划是,4日那天由我主厨午餐和晚餐,岳父负责采购食材和订制蛋糕。由于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午餐时分直到蛋糕突然出现在餐桌上,岳母才恍然大悟。

500

10月4日的晚餐,部分菜品

    5日,“山陀儿”擦身而过后,台风预警虽已解除,但它留下的风雨仍在。我按计划乘动车去福州,顺道前往鼓屏路分社老院探望年近九旬的老记者李开远先生。曾经叱咤新闻摄影界几十年的李老,如今他的头脑已不中用了,在家属反复向他提起我的名字后,李老面露一惯的微笑,伸手示意请我“喝茶”。一边喝茶,一边与家属闲聊期间,老人家几次插说“你的名字很熟悉”,但他愣是怎么也想不起我是哪一位。

    闲聊得知,近两年,分社老院里的多位前辈记者不幸撒手西去了。他们都是我进分社时就已离休的前辈,但他们仍关心着像我这样的新入社人员。也许是我略微出色的表现,让前辈们纷纷投来青睐目光,遇到我时都会上前暖心地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今距我离开分社返乡照顾父母一晃快八年过去了,分社老院犹如经历了一场洪荒巨变早已物似而人非,让我泪目。(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