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过于关注和追逐“诺贝尔奖”,不利于国家长远计划的实现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发布即将开场了,中国一些流量媒体也开始了乱哄哄、瞎嚷嚷的炒作之旅。需要明白的是,诺贝尔奖是不是世界顶级荣誉奖项?如果600万重奖,可谓重金;如果学术顶级,恐怕未必。既然诺贝尔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和挪威议会授予的国际奖项。世界上有197个主权国家,1000多万科学家,为何瑞典一国颁奖即为顶级?

500

毫无疑问,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是健康与科学的,但随着资本介入、商业化炒作,意识形态加持,几经变异,诺贝尔奖尤其是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奖,变得越来越不纯粹。如经济学奖,自1968年成立以来,以1974年的特·冯·哈耶克和1976年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开启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时代。在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虽然美国有52位(占诺贝尔经济学奖总数的66.7%)获奖者,但并没能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促使美国经济内生增长,而是长期陷入滞胀状态,且成倍拉大了国内的贫富差距,加重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掘开了全世界的经济鸿沟,造成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于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被世人公认为“政治奖”,意识形态色彩最浓。强力输出西方价值观,如颠覆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多国政权,造成了今日叙利亚难民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与诺奖宗旨格格不入、反讽着美国霸权的笑柄。

500

实际上,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学术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还有待长时间的检验。一些获奖成果(经济学奖等)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甚微甚至是反其道,因而很少有人记得他们的成就、研究领域与做出的贡献。另外,诺奖获得者也涉嫌伪科学、造假等问题。以致从 “智力之巅” 跌落至 “脑残之谷”。

当年,诺贝尔依靠炸药发财,曾经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他心怀愧疚。因此,诺贝尔决定用自己的所有财产让瑞典政府帮他完成一个心愿,就是支持科技进步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并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弥补过错的奖项变成一个意识形态附身与娱乐性颁奖节日。

对世界各国各行各业设置的名目繁多的奖项,包括诺贝尔奖,可以视为促进科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的一种民间奖项。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盲目迷信。对诺奖及成果,同样需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有挑战“权威”的质疑精神。不要被诺奖及其得主所“忽悠”。

500

上世纪90年代,钱学森先生曾对国内学术界日渐盛行的崇洋媚外风气十分忧虑。1990年代中期,他与中国各领域学者的往来通信中一再叮咛道:“我们不该总跟着外国人跑。我们要分析他们的得与失。”“我国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似乎太迷信洋人了,总是跟着外国人跑,还陷入机械唯物论。”“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他尖锐地指出,在精神上渴求外国人承认,在行动上“跟着外国人跑”,是中国科技人员自信匮乏的表现。

1993年,钱学森在回答“为什么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无缘”的问题时认为,争夺诺贝尔奖不是我们国家当前的主要目标。过于关注和追逐“诺贝尔奖”,是精神上被外国人带着跑,不利于国家长远计划的实现。他说:“中国人绝不是没有做物理基础研究的能力;如吴有训、赵忠尧、钱三强、何泽慧在国外都曾做出非常出色的物理研究。……基础研究是无国界的,成果皆公开于文献和学术会议中;我们可以利用别人的基础研究成果。当然,要学会利用别人的基础研究成果,自己也得做基础研究才懂得此中底细。所以我国今日基础研究的国家目的即在此,而不是去抢夺诺贝尔物理奖。”他强调:“我们考察国家问题必须从大局着眼”,国家的强盛才是中国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国事之大,大于一奖。怀揣国之大者的老一辈科学家,祖国的利益重于泰山,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值得永远铭记与代代传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