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所以创办了小米”

​作者 | 大象

来源 | 大象放映室

2007年,成立19年的金山公司艰难上市,市值仅53亿港元,6.78亿美元。

2014年,创办4年的小米狂销手机6000万台,估值达到45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70个金山。

两家均由雷军掌舵的公司,面临着戏剧般的差异。

如果说,雷军在金山与巨头微软的殊死搏斗是“逆流而上”,那么,雷军创办小米,则是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风口的“顺势而为”。

本期视频,是雷军系列第二期,我们将全面讲述小米创立的历程。

500

500

500

2011年8月16日,雷军像往常一样穿着牛仔裤和深色T恤,吃完午饭后,前往798艺术中心的发布会现场。结果根本挤不进去,热情的米粉围了好几层,在4个同事的帮助下,雷军才艰难地挤了进去。

此时,线上的MIUI论坛已经集聚了50万粉丝,他们有的是水果店店长,有的是香港内衣设计师,还有些是外国人,他们一直关注着小米的进展。

因为担心人太多出事故,雷军提前5分钟开始了发布会,向800多名听众讲述了小米诞生的过程。

而在听众最关心、最敏感的价格上,雷军先在屏幕上放出了一张表格,展示了HTC、三星、MOTO、LG四款旗舰手机的配置,小米手机的配置在各方面都处于顶级,而且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处理器手机。

三星和MOTO的旗舰机,售价都在4000以上,分别为4999和4298。HTC和LG的两款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水货价格分别为3575和2575,国内用户购买的话必须加价,而且没有服务,没有售后,更关键的是,这两款的配置都远逊于小米,内存都不到1G,LG的手机甚至是双核1G的处理器。

在做了大量铺垫后,雷军终于亮出了价格,当四个金黄色的数字“1999”由小到大地出现在屏幕上时,几乎没有停顿,尖叫声从台下传来,之后爆发了长达半分钟的欢呼,一些人激动地大喊“雷布斯”。

开放预订后,仅用了22小时,30万台手机被抢空,雷军此前最乐观的估计是,小米手机在全生命周期卖到30万台,但如今,不到一天时间就达成了目标。

从这一刻开始,小米公司迅速壮大,当年收入超过5亿元,2012年营收更是增长2000%,超过100亿,2013年营收超过265亿。

同年面对广阔的下沉市场,雷军决定再次照搬“小米模式”,打造一个1000元价位的子品牌。

当时小米手机对标iPhone,几乎全部采用了苹果的供应链,所以定位偏中高端,而雷军一直声称要:

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所以也决定向中低端市场进军,恰好政府有关部门找上门来,表示希望小米可以研发一款手机,主要采用国产元器件,带动国产手机供应链的发展,双方一拍即合。

2013年7月31日,在金山公司一个仅能容纳40人的小会议室里,红米召开了1代发布会。

到场的媒体很疑惑,为什么已经财大气粗的小米,要选择这么个小房间开发布会?小米方给出的解释是:

只要产品足够好,一定可以爆掉。

线下虽然简陋,线上,小米早就联合了QQ空间,打算用预约资格码发售红米首批的10万台。

在发布会现场,当雷军宣布,这款配置上完全可以媲美1500元档次的手机定价只有799元时,消息立刻引爆了网络,10万部手机开售90秒即售罄,QQ空间的最终预约人数竟然达到745万,在当时的消费水平下,红米成为新一代国民手机,中国境内的山寨机业务被彻底扫荡。

2014年,小米销量超过6000万台,营收飙至636亿,以当时的汇率计算,突破了100亿美元;同年,中国手机市场完成重塑,诺基亚、摩托罗拉已然出局,中兴、酷派也辉煌不在,苹果风头虽盛,但仍要输小米一筹,三星则拱手将“中国最大智能机厂商的宝座”交给了小米。

仅仅成立四年时间,小米公司的手机业务就达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与华为、腾讯、联想比肩而立。

离开金山前,雷军问好友:

你相不相信,我离开5年之后还能做一个这么大的公司?

对比成立19年才艰难上市,市值仅53亿港元的金山,小米用4年时间,达到了相当于近70个金山的估值。

人们可以尽数剖析小米成功的原因,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互联网营销模式、完善的供应链布局、以及雷军个人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很有道理,然而,这一炫目的成就,除了人为的努力,更仰赖于不可复制的天时,在这背后,是时代波涛汹涌的大势。

2009年1月7日,中国发放3G牌照;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的3.2亿增长231.7%,较2012年的0.7亿增长1414.2%,无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移动互联网都进入了一个江流奔涌的时代。

在这一波涛汹涌的浪潮中,雷军用行动印证了他在苦恼多年后的顿悟——顺势而为。

当然,这绝非坐等天上掉馅饼,顺势而为的核心,在于如何“顺”,如何更早地发现“势”,找到“势”,再骑在“势”的头上,御风而行,这需要拿着望远镜去眺望,眺望到了之后,再不顾一切地奔赴。

洞悉规律,见微知著,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机器般理性的执行力,是人可以发力的方向,在不可违抗的时代大势背后,人,永远有主观能动性。

点击「大象放映室」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