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最近不写印度了

经常有人问我,你现在为什么不写印度了?前阵子印度前首富安巴尼儿子的世纪豪华婚礼,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印度人在加拿大海滩大便,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加尔各答医院的恶性奸杀案,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近期关于中印边境冲突的谣言四起,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中国商务部禁止新能源车企赴印投资,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每次印度那边有点啥新闻,都会有人希望我能谈一谈

500

▲就在发这篇文章之前几分钟还有人在问

是的,我当初就是在疫情期间通过写印度写出了点小名气。那会儿有句话叫“逢印必火”,印度的热点一个接一个,借着印度热度火起来的自媒体光是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大部分都是视频博主。而如今由于中国人去不了印度,唯一一个还留在印度的自媒体似乎就只有尼赫鲁大学留学生李梓硕;今年上半年原本有个叫“麻辣咖喱”的视频博主,娶了个印度媳妇儿,6月份跑去中印边境被印度当局抓了之后至今音讯全无……

话说在2020年之前,网上关于印度的信息相当混乱——要么就是胡吹,像某大使那样,把印度吹得天花乱坠,民主自由高福利,恨不得把印度人拉的屎都说成是香的;要么就是强奸脏乱差强奸脏乱差强奸脏乱差……来来回回重复一百遍。这些为“猎奇”而生的极端化信息搞得很多人都精神分裂,经常会有人把文章发过来让我鉴别真伪。更恶劣的是,有个别博主压根儿从来没去过印度,为了蹭热点假装自己跟印度很熟,把道听途说来的细节和自己编的故事混在一起,写的东西移花接木半真半假,特别容易混淆视听。

有道是“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我实在看不下去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印度文章,刚好疫情期间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开始自己写,正面负面都写,以正视听。作为当时少数身处印度且有能力也有意愿把印度真实情况写出来的博主,一不小心就借着印度的热度出圈了。

对于2020年的我来说,默默无闻写公众号写了六年,通过印度疫情和中印边境冲突等几个热点一下子出了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在疫情爆发后收入中断的经济困境。自媒体这东西,最难的是从无到有打开局面;只消局面一打开,病毒式传播出爆款就没那么难了。我又不是傻子,很快琢磨出了“流量密码”——第一你必须会蹭热点,当下什么话题火你就得说啥;第二要立场鲜明地提供情绪价值,让读者“爽”,满足他们的某个情绪点。

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网络新时代,自媒体真的很难抵挡住流量的诱惑。我刚开始小有名气的时候也蹭过热点,但我很快就发现,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况且吧,网上那些热点新闻刚爆出来的时候,谁敢保证自己了解到的不是一面之词?这年头舆论突然发生反转的事情难道还少吗?热点隔三差五有,能聊的热点却是可遇不可求。可偏偏网上就是有些自媒体博主,什么热点都能长篇大论;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大概真的都是“神人”,直到有一天他们聊到了我专业的领域,才知道他们有多水……那些什么热点都要蹭一下的博主,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不懂装懂胡说八道,目前还没发现有例外的。于是我很早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蹭热点。我最早写印度就是因为看不惯那些蹭热点乱写印度的文章,怎么能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呢?

我开始写印度之后,其实并没有刻意去贬低印度。但印度这个国家客观来讲,肯定是负面的东西多一点,假如拿来跟中国相比那就更拉胯;再加上我的行文风格会比较戏谑,结果我写的有些文章就成了许多人眼里的“爽文”。可贬损印度并非我的初衷,我只是想把我所看到的、经历的、了解的、想到的东西客观呈现,以消除国人对印度的误解,所以有时也会介绍印度的文化、甚至会写到一些印度胜过中国的方面(比如电影、生态环境)。我突然发现,那些被“爽文”吸引而来的人,曾经有多么不吝地“赞美”我,这种时候就会有多么恶毒地攻击我;同样的,那些被我介绍印度文化的文章所吸引来的“精神印度人”,也完全接受不了我批评印度。于是当时冒出过一个争议——随水这家伙到底是印吹还是印黑?我还专门写了一篇《随水究竟是个印吹还是印黑?》来回应这个问题。

那时候我就发现,很多人爱看的从来不是事实,只是迎合自己价值观的“爽点”而已。对于大部分自媒体创作者而言,读者/观众就是自己的金主爸爸,他们必须迎合这种需求,只好持续地进行情绪投喂,让读者感到“爽”。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笑贫不笑娼”,所以好多人宁可做饱受争议的“黑红”,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博出位。在我看来,这种利用网民情绪的自媒体跟在风月场上卖笑没啥区别;甚至比卖笑更恶劣,因为有些人就是靠煽动仇恨为生的。因此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客观,控制情绪输出,不刻意迎合读者的喜好,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从长远来看,我这样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人们对“情绪满足”的阈值会变得越来越高,一开始或许只是容不下对立的观点,渐渐他们会连温和的观点也容不下——“理中客”不就是这样被妖魔化的吗?最近社会上越来越多针对外国人的恶性事件不就是从迎合极端情绪的温床里滋生出来的吗?

2021年到2022年间,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观点发生撕裂,但自从张宏文的“共存论”被多方诛讨之后,一时间万马齐喑。我料到奥密克戎防不住,早在上海封城之前就说过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当时被骂得那叫一个惨。有些读者“幡然醒悟”,说原本以为我是一位“爱国的大师”,没想到居然是个“反贼”;我也幡然醒悟,看来有不少读者对我存在“误会”,他们居然以为我是那种会见风使舵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叼盘博主(对于叼盘的翻船我还是蛮悲伤的,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于是我决定给文章设置门槛来“洗粉”,我又不指着靠写公众号大富大贵,要那么多人关注我干嘛?(详见《没有人能让所有人满意》)

可即便如此,我公众号后台和评论还是经常会有读者来跟我“说教”,说既然我是中国人,就必须要有立场,理性客观中立都是“屁股歪”。对不起,我才不吃这一套。我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这并不代表我就要认可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要将各种不合理的现象强行“合理化”;对于有些事情我可以保持沉默,但我不能睁眼说瞎话——不糊弄人是我的基本原则,否则只会伤害自己的公信力,变成低级红、高级黑。(参见《为什么我们要善良》)这个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谎言,强行颠倒黑白,口号喊得越响,檄文写得越凶,越像一个笑话。

正是因为看了很多笑话,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要避免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千万别像某些博主那样,成天说一些“大义凛然”、“政治正确”的笑话和蠢话。

然而人们变得越来越极端化很可能是大势所趋,这个现象已经得到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关注和研究——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被相左的观点说服,只可能被相似的观点强化;更糟糕的是,相左的观点可能让人变得更极端和顽固。在大数据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联手打造的信息茧房作用下,一些极端观点的人群更容易找到同类形成“阵营”,互相传递虚假信息或极端情绪,形成傻X共振的“回声效应”。在共振的相互激发下,他们会将自己的阵营合理化,将持异见者妖魔化;许多人在遭遇不同观点时,不但不会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反而经常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不知不觉地跨到一个自己原本并不太认同的激进立场上,变得更加极端化。

对于这一现象,我最近这几年颇有亲身体会,相信很多读者应该也会观察到身边一些朋友的变化。自媒体圈子更是重灾区,我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原本挺喜欢的博主变得越来越偏激——这些博主一开始其实挺平和理性的,然而当他们经历过了几次封号、终日被人举报谩骂,到后来心态就崩塌了,变得越来越预设观点,碰到点啥事儿都往自己预设好的观点上套……

我其实还挺能理解的,因为我有段时间也有过这种趋势,人在遭遇攻击时总是会本能地迫不及待想要反击和自证。但我始终提醒自己——世间之事无完美,存在即有合理性,无论走向哪一个极端都会导致盲目。那些每天都在“赢麻”的博主固然令人唾弃,阴阳怪气“逢中必反”同样使人厌恶。所以我很快就意识到,去回应那些攻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内耗和负能量的输出,会让自己心态变得不平和,到最后变得失心疯,看到什么都杯弓蛇影,天天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假如人事先预设好了观点、不给自己设底线,那么他在逻辑上永远都是可以自洽的。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中印边境再次发生冲突死了多少多少人,我们圈子里头的人当然都知道没这回事儿,但吃瓜群众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闹到最后西部战区不得不亲自跑出来官方辟谣。照理说这样一来那些造谣的人总该闭嘴了吧?没想到“大棋党”跳了出来,说官方否认是因为现在要把重点放在“第一岛链”,要在对印舆论上保持低调,事情其实是真实发生过的……

500

这可不就是失心疯了嘛!你碰到这种逻辑是完全没有任何办法反驳的,因为阴谋论本身无法证伪。有些人身陷传销组织、杀猪盘,身边所有人都已经能看出来Ta被骗了,但Ta却还不断给对方的行为、自己的处境寻求“合理化”,不是因为这些人不讲逻辑,而是他们太“讲逻辑”。用阴谋论、“大棋党”的逻辑,可以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给说圆了

我平时研究宗教,对这种逻辑早已见怪不怪。“大棋党”们的逻辑本质上脱胎于宗教——世界上有一个全能全知全善的唯一真神,我们全都是某个宇宙伟大计划的一部分,现在所受的一切苦难、你理解不了的一切问题、看似不合理的一切现象必有其深意。某些佛教徒也有类似的观点——你误解和质疑佛法是因为你没有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又岂是你这种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所以再怎么去跟这些人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消一句“真主/佛祖/国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就可以让他们将一切谬误洗白、立于不败之地。

比方说吧,创立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全家老小都死得很惨,于是质疑伊斯兰教的人就问了:“既然穆罕默德是真主选定的人,为啥真主连个儿子都不留给他,让他断子绝孙?”

然后逊尼派穆斯林就说:“那是因为真主选定了穆罕默德作为‘众先知的封印’,而不是任何人的父亲,真主故意让他断子绝孙;同时这也是为啥穆罕默德没有指定继承人,因为他希望穆斯林自行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啊!”

结果什叶派穆斯林出来杠了:“不对!假如真主真的不想让穆罕默德后裔成为领导人,那为啥让他有外孙?为啥让他的外孙有后裔?穆罕默德家族的后裔肯定更有资格担任伊斯兰教领袖,因为真主选定的家族是不可能有坏人的……”

就算不熟悉伊斯兰教义和历史的人,是不是也会觉得这些逻辑很眼熟?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人为了将某些事情和现象合理化,可以多么没底线;遭遇的异见压力越大,就会反逼出更加激进、极端的立场……让自己陷入这些争论毫无意义。

话说我前几天发完那篇《人类的未来属于阿富汗?》后,很快就有人跟我“通风报信”:哎,那谁谁谁在写文章攻击你。其实我自己早就看到了——为了避免信息茧房效应,极左极右阴谋论伪史论大棋党恨国党的东西我都会看一点,多多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无益处,即便是我不认同的观点也常会得到许多收获和启示。但就像我之前写其他跟宗教有关的争议内容一样,不管别人如何攻击我,我都只是一笑了之不予回应,以免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那篇东西我写的时候就不指望大多数人能认同,毕竟99%的人都从来没去过任何穆斯林国家,除了恐怖袭击之外对伊斯兰意识形态的可怕一无所知;99%的人都没读过《自私的基因》,还在傻傻追寻生而为人的意义,这种认知维度上的差距是没有办法靠一两篇文章弥合的。

认知水平决定人的三观,提高认知水平,无非读书和行路,两者缺一不可。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读书只能作为辅助,行路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读书虽然比不读书要好,但读书读傻掉的也不少。我在30岁之前读书远多于行路,结果读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傻X二百五——一来世界变得太快,书本知识体系的保质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短;二来读书一样会存在信息茧房,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本身会存在偏好;三来读书读到一定数量还会产生一种自己很了不起的错觉,以为书本已经揭示了一切问题的答案……光读书不行路,到最后很容易变成像伊斯兰法学家那样的“宗教学者”,讲啥事情都要从书里面去引证一段,盲目迷信书本。

当你出门看世界,站在一个大环境里直观地全方位接收信息,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视而不见的,而且接收到的一定是相对最新、最真实的信息。所以我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不妄谈自己没去过的地方。原因也是一样,见过太多一知半解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那些别人希望我聊的印度话题,其实我都能聊一下。但印度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国家,最近这几年的变化迅猛,鉴于我已经快三年没回印度了,在我看来自己关于印度的一些认知是需要更新的,因此我现在对于谈论印度时事会比较谨慎。如果碰到那些跟我自己有关的、或者需要基于历史文化分析的印度新闻,当我觉得确实有些内容可以从新角度展开、深层次剖析,我应该还是会写一下——简单说就是只进行战略或历史角度的讨论;但如果是印度热点时事评论,我身在国内并没获取第一手信息的优势。只是纸上谈兵的话,我跟那些投喂情绪价值、每天都在“赢麻”的蹭热点博主有啥区别呢?我可没脸躺在印度话题的舒适区里吃老本,因而索性减少了谈论印度的频率。

我4月份递交的印度签证目前还没有消息,不知道啥时候能够下来;如果我能拿到签证回到印度,当然会继续写印度——毕竟跨喜马拉雅文化是我积累最深的领域。目前印度是世界上中国人最难去的国家,没有之一,即便我这样的家属也不例外(嫁印度的女性家属要容易一些,印度政府比较防着男性)。印度这几年来都将中印边境问题与中印关系相绑定,口口声声边境问题不解决,中印关系就没法儿正常化。这其实是在倒因为果,把中印边境冲突说成中印关系冷淡的原因。真相其实是——印度不希望中印关系正常化,所以才故意让边境问题卡在中印之间充当借口;不希望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也很简单,单纯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不想让中国人去印度。因为一旦中印关系正常化,其结果必定是无数中国人涌去印度做生意赚钱。

我知道99%中国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印度这种国家让我去我也不要去!印度的营商环境这么恶劣、做生意这么不讲信用怎么赚得到钱?假如不是因为接触出海圈子,我也很难想象时至今日还有这么多中国企业挤破头想去印度——一来国内现在是真的产能过剩,急需向外转移;二来印度毕竟有14亿人口,消费潜力不可估量;三来树大招风被印度政府往死里整的大企业终究是少数,闷声发大财的小公司才是多数。中东和非洲很多战乱动荡的国家,都挡不住中国人过去赚钱,印度这些小困难算个啥?伊拉克当地华人告诉我,光是在伊拉克就有10万中国人,你们能想象吗?

现在印度政府就是打算跟中国死磕硬耗,知道我们不会在边境问题上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此来阻止中国资本进入印度。当然这种做法本来就是双输,从中印之间不对等的贸易规模来看肯定是印度自己输得更多一点,所以最近印度政府有点快要熬不下去了,口风上略有松动。

我个人认为吧,从长远的国家战略利益上来看,不能一刀切地把中国资本去印度就看作是“资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卖东西可以,不搞技术转让,不帮他们建立产业链。其次,假如说某个印度需要的项目或产品中国不提供,那么全世界就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提供,这种咱们有能力卡脖子的东西是不能给的;但假如中国不提供,也会有别的国家提供印度,那干嘛不由我们来做呢?当然,我能想到的,印度商务部早就想到了,所以对外资入印提出了很多附加条件;咱们商务部也想到了,所以才会去约谈新能源车企限制他们赴印投资。中印双方在非核心利益上可以合作共赢,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就成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这个死结真的是挺难解的。更何况现在印度无论在核心利益还是非核心利益上,跟中国都是零和博弈的心态。(参见《印度的“零和博弈”心态是如何影响中印关系的》)

对于不按常理出牌的印度而言,老实说我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说自己一定能拿到签证。我有个朋友跟我一样属于家属,2022年初比我晚几个月被印度驱逐回来,他回国后第一次去印度领事馆申请签证,人家直接就没受理;去年第二次申请签证等了半年多之后被拒签;今年第三次申请签证,跟我一样还在等待中……我所知道的另两个目前身在印度的男性家属,除了人间蒸发的视频博主“麻辣咖喱”之外,另一个则被限制离境,总之都命运多舛。

好在就算暂时不写印度,我也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模式,那就是继续我擅长的、基于日常生活和实地行走的非虚构写作。比如去年的西部考察系列、拉达克岳父母东游记系列,以及今年的中东系列,这些文章的收益不但能够覆盖旅行的成本,也足够养家糊口还房贷。等我中东更新完,将有一个重磅题材正在酝酿中,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虽然我的收入比那些蹭热点、投喂情绪的自媒体少得多,但可以说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觉得我现在身心都非常健康,既没有负面情绪也没有太大的财务压力——每年出门旅行一两次更新对世界的认知,其他时间可以日常做饭运动带娃;阅读各种资料书籍,咀嚼消化旅途见闻,然后写成文字分享出来;持续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终生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我相信即便过许多年再看现在写的文字,应该还是会有些价值;等老了写不动时再整理出版一下,就算没有养老金,估计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吧。

行文至此,突然觉得“避免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真想做到却是千难万难——要抵挡名利的诱惑,要压抑人性的冲动……最难的是,要在这个堕落下沉的时代做一个逆行者,以一己之力对抗时代的洪流

写到这里我说个事儿,话说前几个月我有次开车去了周边某市几天。从基础建设、城市面貌上来看,某市跟上海真的没啥两样,然而在路上开车的体验却很不一样——某市这边的很多车变道都不爱打方向灯,突然就插到我前面。我平时开车,变道必打灯;堵车时候假如边上的车打灯示意要变道过来,我通常也都会让人家。有道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谁都难免有个需要紧急变道的情况。

可在某市,很多车都是完全没有任何示意就插到我前面。我一开始很不理解——打个灯有多难?这样不是增加出车祸的风险吗?直到有一次,我在一个路口走错了车道,需要从转弯道变到直行道上去。我像平时一样打灯示意自己要变道,通常在上海很快就会有车让我变过去;而某市这边的车子看到我打了方向灯,非但不让还故意加速,不留缝隙给我,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于是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某市的车都不打方向灯,正因为大家都不礼让,想要变道必须搞“突然袭击”才有机会成功加塞

假如我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那么我在某市开车的时候,要么每次都提前看好前面路口的车道设置、提前变道;要么就只能打着方向灯等着,等边上的车子全走完,或者等到有一辆好心的车让我插进来……

当不守规则有着更高收益的时候,人们就会对破坏规则趋之若鹜,守规则的人反而吃亏;当不知廉耻、不设底线有着更高收益的时候,那么很多人可能不得不活成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曾几何时起,“初心”和“理想”成为了奢侈品,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裹挟着流量为王的浊浪,多少屠龙少年前赴后继地成了恶龙。我自认是个资质平庸的人,大家看我写的文字就知道,没啥遣词造句的技巧,都是些大白话,能够写到现在主要还是运气好,赶了一波“印度红利”。

不过平庸也有平庸的好处,自知几斤几两,不容易迷失在掌声与赞美中,也不太会执着于一些代价高昂的“成就”,就这么简简单单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先过着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