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人复明?马斯克官宣:盲视产品获FDA认证

  马斯克日前宣布“盲视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理论上,这将真正实现人类“不需要眼睛,也能看见世界”。

  撰文 | 凌骏

  9月中旬,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旗下“盲视技术”大脑植入芯片Blindsight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马斯克声称,这一设备将彻底改变视力恢复领域,能让失去双眼和视神经的人重见光明。按照他的设想,“盲视”将使人类“不再需要眼睛”,外接设备会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入大脑。

  这是继人工视网膜后,科学家在探索治疗“最严重失明”道路上的最新技术。

500

  马斯克发博称,Blindsight将让盲人看见世界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骁健告诉“医学界”,“对于双眼结构、视神经等严重损毁的患者而言,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法重新构建神经环路,而通过‘电子体’代替人自身器官、神经细胞,看似科幻,却也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能行得通的方式。”

  在此之前,全球在人工视网膜领域的研究几乎已宣告失败。此番砸下重金的马斯克,能否通过脑机接口,让盲人复明?

  脑机接口如何恢复视力?

  自2018年起,马斯克曾至少4次公开表示,要全面开启革命性的脑机接口人体试验,把能捕捉脑信号的芯片植入大脑组织,以治疗瘫痪和失明等难治性疾病。

  为此,Neuralink开发了“盲视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外接设备,将外界的光信号转为电信号,绕过人类视觉系统前端,直接无线导入大脑。而大脑中提前植入的电极在收到信号后,会刺激视觉皮层神经细胞并产生图像,理论上,这将真正实现人类“不需要眼睛,也能看见世界”。

  尽管马斯克还未公布具体的技术实施细节,但Neuralink并不是第一个尝试这么做的团队。此前,包括西班牙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均已在人体内植入了类似的设备,并且实现了患者部分的视功能恢复。

  56岁的巴萨德就是全球少数冒着脑部手术风险,植入视觉假体的盲人之一。他在17岁时因视网膜脱落而失明。据《连线》(Wired)杂志报道,2021年,巴萨德了解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后,主动报名参加。

  此后,医生为他实施了开颅手术,取下大脑后部的一块头骨,并将25个芯片植入到他的视觉皮层。这些芯片实际是微型刺激器,大约有橡皮擦那么大,每个芯片包含16个微小电极,可以单独控制。巴萨德总共被植入了400个电极。

  手术完成后,巴萨德还需要戴上一款特殊定制的“眼镜”,上面的摄像头会捕捉外界影像,并在一系列信号处理后直接和大脑内的芯片网络“沟通”。由于尚处在探索阶段,为了确保安全,医生植入的电极只覆盖了他脑中很小一部分的视觉皮层,这让巴萨德只能在视野左下方看到影像。

500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实验团队发布的原理图

  同时,图像的分辨率也不是很高,如果说正常人能看到上亿像素的高清世界,巴萨德看到的更像是早期雷达图像上的“光点”,只有几十、几百像素。李骁健分析,“这和植入电极的数量和范围有关,现在的植入配置策略,离刺激大脑产生高清图像还相距甚远。”

  埃尔南德斯大学也在开展相关研究。医生为志愿者植入了一个包含 100个电极的设备,根据2021年发表在《临床调查杂志》的研究结果,该系统让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能看到线条、形状和简单的字母。之后,研究人员还在另外三名盲人中重复了这一发现。

500

  一位盲人在植入脑机接口后,成功指出了“黑白边界”

  实际应用方面,马斯克并不是走得最快的。此前,美国仿生眼技术公司Second Sight曾宣布,其研发的人工视网膜让盲人恢复了视力,但这一技术路线终究没能走通,Second Sight在2020年宣布破产,并在2021年被科技公司Cortigent收购。

  收购完成后,Cortigent也将“复明”的希望押宝在脑机接口技术,已有6位盲人完成了初期试验,公司声称,在2027年就能实现旗下产品的商业化,“届时部分盲人将能重见光明。”

  目前,马斯克并未回应他的“盲视技术”预计何时正式启动临床试验,美国FDA也未透露更多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马斯克曾表示,Blindsight已在猴子身上取得成功,虽然目前的分辨率还很低,但最终可能会超越正常人类的视力。

  治疗逻辑跑通了,然后呢?

  “人工视网膜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眼球内的空间实在太小,只能放下几十个电极通道,传输视觉信号的质量有限,很难构建出清晰图像。”李骁健告诉“医学界”,脑机接口不同的是,其在颅内操作空间大,植入手术操作也比在视网膜中容易。

  虽然治疗逻辑跑通了,可实际操作中的挑战仍是巨大的。此前,Neuralink就曾公开表示,一位瘫痪者在植入脑机接口后的几周内,脑内发生了电极脱落,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丢失了部分数据。

  “即便如此,当时业内对运动脑机接口仍持乐观态度。因为哪怕脱落了80%以上的电极,对于仅有几个自由度的脑控运动任务而言,剩余的信号仍是足够的。”李骁健说。

  在治疗运动行为相关的疾病或症状方面,脑机芯片能将脑信号无线传输到外部应用程序,后者将数据解码为对应的意图或动作。今年年初,马斯克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四肢瘫痪的患者,安装上脑机接口后,用意念操纵赛车游戏并击败了正常的人类玩家。

500

  四肢瘫痪者通过脑机接口,“意念控制”赛车游戏

  但和“意念打游戏”“意念拿水杯”等脑控运动不同的是,视觉系统的修复需要海量的信号,李骁健表示,这就需要更大的刺激电流、更多的电极,以及更广、更精准的植入范围。

  即便不发生任何电极脱落,目前的技术仍无法实现完美的视觉。“增加电流并不难,但持续较强电流意味着电极寿命会缩短,同时导致的电极发热,可能造成神经元的热损伤。”李骁健说,“高密度的精细视觉刺激也是非常难的技术,它要求电极不能只放在几十个靶点,需要大面积覆盖。”

  在视觉皮层大面积植入电极丝是一种创伤,过多刺激还可能诱导癫痫发作、疼痛和脑组织损伤。

  更重要的是,这些电极应该植入多少,覆盖哪些区域,最佳靶点位置和数量的组合仍不明确。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试验后表示,“每个人的视觉皮层都存在不同,所以必须反复试验电极位置,以及要施加多少刺激。”

  但李骁健形容,这属于“一锤子买卖”,“电极植入后,无论是效果不好,还是电极寿命到了,都没有‘后悔药’。一旦拔出这些电极,会破坏患者的视觉皮层,相当于整个靶点区就废掉了。”

  另一个未解的问题是,失明时间长短是否会影响这些设备的效果。一般认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为在失明多年后,大脑皮层的视觉系统会开始退化。

  而对于那些先天性失明的患者,马斯克早在2022年就声称,“即使他们从未拥有过视力,我们仍相信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视觉”。

  对此,学界并不好看。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用脑机接口恢复视力的前提,是患者拥有正常的大脑视觉皮层,能处理电极施加的电信号,但先天失明的人从未使用过大脑这一区域来处理视觉信息。

  李骁健同样告诉“医学界”,此前曾有动物实验表明,如果在动物出生后直接蒙住双眼,“与世隔绝”一段时间后,它们的视觉皮层发育会严重不良,是否还有功能,有多少功能并不好说。

  视觉重建充满挑战

  擅长讲故事的企业家有很多,马斯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类比“特斯拉”定点充电桩,他曾描绘了Neuralink的未来布局场景:人们可以前往周边设施,通过机器人快速在大脑中插入设备,可操作的功能从治疗瘫痪、失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到“意念”操纵电子设备、读取记忆等。

  事实上,Neuralink在脑机接口领域起步并不算早,直到2016年才正式成立。但依托于马斯克,Neuralink搭建了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并拥有神经外科、电子工程、机械、软件等学科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团队。庞大的资金链也让Neuralink能最大程度地接受试错成本。

  2019年,马斯克向全球展示了旗下完全植入式的link N1大脑芯片,它只有硬币大小,1024个电极通道分布在64根头发丝1/4粗细的柔性电线上,无线感应充电。

  相比传统的硬质脑机接口“犹他电极”,link N1采用了柔性电极,能有效降低植入大脑后的损伤,1024个通道也能实现高质量的神经信息采集。根据Neuralink的规划,公司最终将生产出具有16000个电极通道的设备。

500

  link N1电极

  此前,马斯克确实将诸多难以实现的“野心”,转化为全球范围内一次次重大的科技变革。而他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巨大投入,能否推动Neuralink在视觉重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李骁健对“医学界”分析,2019年的link N1属于用于展示的“原型机”,但实际在试验中使用的相关设备参数,Neuralink还未公布细节。“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应该做出了不少调整。”

  据李骁健介绍,link N1电极丝的一大特点是“细”,低损伤,但近年来Neuralink真正投入临床试验的产品,实际上也“加粗”了电极。在给人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电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此外,“link N1最初是为采集信号而设计的,对于视觉重建来说,电极丝数量就不算多了。同时视觉重建需要输入信号,其中的电刺激会使得电极更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影响寿命,这都需要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造。”李骁健说。

  “更多通道的电极,理论上能形成的视觉信息更多,但会面临大功耗带来的发热;柔性电线能降低排异风险,但更软更细电线的寿命还有待观察。”李骁健表示,“Neuralink自己开发的手术机器人也是如此,像缝纫机一样往大脑里自动种植电极,从没有过类似设备用于人体,监管部门的审批也会更谨慎。”

500

  Neuralink像缝纫机一样的手术机器人

  更重要的是,即便对于马斯克而言,硬件设备上的技术突破或许并不算难。但关键问题在于,要真正转化为医疗应用端的革命性成果,还需要在视觉神经系统、临床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多医学突破,这并非一家公司所能完成的事情。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难题,马斯克虽然强调了“有望治愈盲人”,但也提到这将是渐进式的。他表示,为了正确设定期望,公司会明确告诉参与试验的患者,现阶段可能实现的视觉效果,类似低分辨率的“雅达利图形”,即“马赛克”般的视觉运动。

500

  雅达利是最早的电脑游戏厂商,曾开发二维马赛克方块的“打乒乓球”游戏

  李骁健认为,毫无疑问的是,目前脑机接口在视觉重建上的应用远谈不上成熟,实际在人脑中产生的视觉信号,可能只有高清摄像机采集到的万分之一都不到。但因为视神经损毁等疾病无法靠“生物方式”治愈,科研人员在电子植入物治疗失明上的投入,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最期待的倒是这个技术的临床试验。运动脑控是相对成熟的方案,而视觉重建则充满挑战。”李骁健说。

  参考文献

  1.The Next Frontier for Brain Implants Is Artificial Vision

  https://www.wired.com/story/the-next-frontier-for-brain-implants-is-artificial-vision-neuralink-elon-musk/

  2.Visual percepts evoked with an intracortical 96-channel microelectrode array inserted in human occipital cortex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51331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