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1年后,患者能看见吗?

  140多名医护用21小时,完成了这例超高难度手术。

  撰文 | 燕小六

  亚伦·詹姆斯(Aaron James)的眼睛有两个颜色——左眼是褐色,右眼是蓝色。这是因为,他在去年接受了全球首例全眼移植手术(含部分面部组织移植),轰动了整个医疗界。

  长期以来,全眼移植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眼部结构极为复杂,手术还面临免疫排异、神经吻合等难点。即便是在动物实验中,“移植眼”的最高存活纪录也只有30天。

  亚伦的“移植眼”打破了这一纪录。9月9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手术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文,介绍了亚伦的恢复情况。一年多来,医生为其移植的眼睛仍然很健康。

  看完论文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钟捷向“医学界”解读称,这是全眼移植手术“成功的第一步”,但距离恢复眼功能和视力等核心目标,仍有漫长距离。

500

  亚伦近况,他已回归正常生活。图源/NYU Langone Health

  手术难度极大

  亚伦是一名电工,早在2021年,他在遭受7200伏特电击后,失去了鼻子、嘴唇、左脸颊和下巴、前牙以及左臂,并摘除了左眼。在当年的手术中,医生尽可能为其保留了视神经,以备实施左眼移植手术。

  为了顺利开展这一手术,亚伦的医疗团队做了精心准备。团队由140名医护组成,他们在捐赠者的遗体中至少做过15次模拟手术,以熟悉眼部解剖和手术方案。

  一位有着40余年执业经历的某大型三甲医院眼科主任告诉“医学界”,全眼移植手术有诸多难题,“包括我国在内,角膜移植已常态化,但此前这么多年,多国都在研究全眼移植,却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就拿全眼移植的神经、血管吻合来说,术中有大量需要吻合的微小血管,但眼眶内可操作空间十分有限。一旦出现供血不足或回流不畅,眼球会迅速坏死。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顾问委员会曾指出,由于难以确保血液充分循环、神经节细胞轴突无法切割,任何移植哺乳动物眼睛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即使手术做完了,移植物也很难扛过免疫排异。

  为了避免各种意外发生,亚伦的诊疗团队创新了手术方案。首先,他们提取包括周围眼组织在内的整个左眼用于移植,含眼球、眼窝、眼睑、眼眶骨骼,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神经网络等。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带血供的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VCA)”,多用于手部、面部移植。它能有效重建、恢复形态和功能,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更高。风险是更易出现皮肤排斥。

  其次,手术团队在吻合眼部血管的方式上也“另辟蹊径”。

  眼睛需要从眼球正后方的大脑区域接受血供。理论上,外科医生要切除部分颅骨,才能将亚伦的血管和供体眼球连接起来。这可能增加创伤,延长手术时间,提高眼球长时间缺血、失活等风险。

  术前,医生通过血管造影发现,亚伦的颞浅动脉有一根分支靠近眼眶外壁,长度恰恰能连上供体眼球的动脉血管。通过这一路径,手术团队仅仅耗时25分钟就搞定了血管吻合。

  为使手术能顺利进行,医疗团队还设计出眼眶骨“卡扣式重建”,以修复骨骼、固定软组织。“我们基于捐赠者和亚伦的面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精确计算要取多少眼眶骨,能方便地和眶周组织等牢固连接,又不会破坏眼球或临近血管结构。”手术团队介绍。

500

  左图为供体取骨和组织;右图为受体移植后。图源/JAMA

  此外,手术团队在缝合神经时也有巧思。早在摘除亚伦受损左眼时,手术团队就特意留够视神经长度,为后续全眼移植创造机会。“如果留少了,就和电线截短没法接是一样的。”前述眼科主任告诉“医学界”。

  仅“安”上眼球还远远不够。为了促进视神经生长,手术团队从捐赠者的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培育出CD34+细胞,并注射到视神经缝合处的近远端。此前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心脏移植中,CD34+细胞有助于心脏血管再生。

  钟捷则告诉“医学界”,亚伦的移植眼能存活,更多是因为美国团队的外科手术功底扎实,“愣是把神经、血管都接上了。”《JAMA眼科学》的社论也指出:“技术层面非常出色,团队突破了创新的界限。”

  移植后,眼睛能看见吗?

  早在2023年11月,手术团队曾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术后半年,亚伦恢复不错,视网膜和脉络膜实现灌注,有足够的血供和内部流体压力,可以产生眼泪。

  让人惊喜的是,术后1年时,亚伦的眼周神经进一步恢复。他左眼眶深处开始有瘙痒感,眼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不断改善。移植眼的眼压稳定在8-11mmHg,没有出现动物实验中逐渐干瘪、萎缩等不良情况。迄今,亚伦没有出现急性排异。

  “撑开亚伦的左眼睑,我们能看到移植眼呈淡褐色,饱满、水润、有弹性,和他自己的淡蓝色右眼一样。”手术团队介绍,这远远超出动物实验所取得的成绩。

  在JAMA一文中,手术团队专门用一个章节,解答临床最关心的视力恢复情况。内容显示,亚伦的左眼视网膜电图能捕捉到最小光反应。根据MRI,在术后第92天和术后第196天,移植眼受到光刺激,可能产生视觉皮层反应。

  有分析认为,这是好兆头,说明“亚伦能看到光”。但钟捷告诉“医学界”,这可能仅仅是视神经有少量纤维断端连接能传导光刺激,并不代表神经功能恢复。

500

  亚伦·詹姆斯(Aaron James,左二)和诊疗团队。图源/NYU Langone Health

  在亚伦术后半年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急症与眼外伤专家、副主任医师钟刘学颖接受媒体采访指出,专业层面评估移植眼球是否存活,主要基于血液供应、组织健康、神经连接和功能恢复等4个维度。

  结合钟刘学颖的描述,亚伦的移植眼在前两个维度获得成功。但没有证据支持移植眼的视神经与亚伦的神经系统重新建立连接,亦无从得知眼球是否能传递视觉信号到大脑并解码成视觉信息。

  截至术后1年时,亚伦在视神经相关指标方面也未收获改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显示,他的视网膜感光器被破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变薄,视神经萎缩。

  前述眼科主任告诉“医学界”,视神经非常脆弱、很难再生。一旦受损,里面的神经纤维束、神经细胞就可能坏死,神经信号传输中断。即使经过吻合、恢复完整的形态,也未必能和颅脑关联,有效传导视觉信号。

  根据《科学美国人》此前报道,在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中,还没有出现成功的视神经再生案例。

  钟捷表示,“从荧光素血管造影等结果看,移植眼球状态很好,血管吻合成功,眼球容积没有减少。”但他基于一系列证据指出,患者如今的移植眼无光感,角膜无知觉,无法运动。

  这意味着,“移植眼”现在还只有形态,没有功能。

  全眼移植术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已经达成第一步,之后可能发生很多事。作为全球首例,我们真的是边做边学。”

  当地时间9月9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发布新闻稿称,现有证据表明,全眼移植手术是安全、具有潜在效果的。未来,多学科团队将持续跟进,尝试生长因子、干细胞等多种方法,帮助亚伦恢复视力。

  钟刘学颖曾介绍,在全球范围,有团队在研究电子眼、视网膜芯片等辅助设备,以期达成复明目标。

  在国内,眼部移植也正受到学界关注,未来可能有3个主要发展方向,包括采用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促进眼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治疗特定眼部疾病;以及结合仿生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智能化的眼部移植手术技术、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JAMA眼科学》的社论表示,除了恢复视力,恢复眼睑张开、闭合等功能外,应对神经萎缩性角膜病及感染问题,匹配同色系的供体眼、优化移植容貌等,可能是全眼移植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一旦手术成熟,器官捐献的登记报名表可能就会加一条——填写眼球颜色。

  社论还指出,仅2020年,全球就有4300万人因灾难性伤害或疾病出现完全视觉损失,大量失明者或因亚伦的“利他精神”而获益。

  “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手术,不会帮助患者恢复左眼视力,甚至移植后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其正常的右眼、造成视力丧失。”社论表示,即便有很大风险,但亚伦依然同意了手术。

  这是因为,“一方面,他知道做面部移植会用免疫排异药物,这有助于管理自身免疫性疾病。另一方面,他曾表示想尽一切可能,支持那些有助于推动医学进展、让更多人受益的研究。”

  《JAMA眼科学》社论盛赞亚伦的选择和全眼移植手术,称其为“旅程中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Daniel J. Ceradini, et al. Combined Whole Eye and Face Transplant Microsurgical Strategy and 1-Year Clinical Course. JAMA. doi:10.1001/jama.2024.12601

  2.Elizabeth A. Bradley, et al. Whole Eye Transplant—The Journey Begins. JAMA Ophthalmol.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24.3670

  3.Chen T, et al. Host CD34+ cells are replacing donor endothelium of transplanted heart.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doi:10.1016/j.healun.2023.08.015.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