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在台海大打无人机战,想什么哪!
印太美军司令帕帕罗说,要把台海变成hellscape,美国国防部副部长Kathleen Hicks要在台海大打无人机战。这是在吓唬谁呢!
美国自己知道,美国其实没有这个产能,但自诩有技术。日前纠结了26个无人机厂家汇聚台湾,商讨在台湾生产无人机事宜。说起来,台湾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制造业还有点基础,比如捷安特自行车什么的,还有号称世界最强的芯片制造能力,群搓无人机似乎是好地方。新闻里没有说是台湾为美商提供零部件,还是“台湾制造、美国贴牌”,可能都有。
不过台湾防长顾立雄说到:台产无人机可能不适宜用台湾品牌,但可成为国际供应链一环。岛内大哗,“全世界都在造无人机,伊朗无人机都出口俄罗斯了,我大台湾竟然只能造但不能贴牌?”
其实这不应该是岛内最大的焦虑。
在乌克兰战争中,美国援助了大量无人机。说大量,只是美国的大量,乌军使用的大疆无人机成数量级地超过美国无人机。不过这不要紧,美国无人机被发现在战场上表现不如预期,容易受干扰,不够可靠,或者索性不出工,到头来,乌军还是掉头用起更加量大管饱尤其是管用的大疆无人机,更加便宜可靠就不用说了,这已经是无人机世界的公理。乌军吐槽的包括“弹簧刀”。
弹簧刀300
弹簧刀600
“弹簧刀”包括300和600两个型号。“弹簧刀300”是小号的,单兵使用,好比自推进、带制导和双向数据链的60迫击炮弹。打人不错,打车不够给力。“弹簧刀600”是大号的,需要发射组发射,但好比120迫击炮弹了,可以打坦克、装甲车。“弹簧刀600”速度110公里/小时,射程40公里,巡航时间40分钟。
但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推出同级但更厉害的巡飞弹,速度144公里/小时,射程200公里,巡航时间105分钟。这射程够打台湾了。飞完全程需要1.5小时,时间有点长,但打固定目标没问题。那个通信基站是8点打掉还是9:30打掉,关系不大。
即使海峡南端距离更远,装上随便什么船,开出去一点,就可发射。巡飞弹的发射条件很低,不需要平台高度稳定,反正出膛速度不高,有大段飞行时间可以调整速度、方向、高度等,只要发射的时候不一头载到海里,命中与发射条件无关。“弹簧刀600”一级的巡飞弹单兵使用太大太重,但装上吉普车或者2人发射组就能使用,上船毫无问题。
最要紧的是,美国“弹簧刀600”卖给台湾1000枚,开价9.9亿美元,约合99万美元一枚。台湾“凯子”做惯了,但巡飞弹这价格也太黑了一点,100万都快要可以买“战斧”巡航导弹了。连发射系统和火控都太贵,巡飞弹的发射系统没什么讲究,火控系统也是一样。
NORINCO的“中式弹簧刀600”要是要价100万人民币,都是只有美式弹簧刀的1/7,但要是开放市场,这个价格绝对引来一拥而上,分分钟给你弄个产能过剩出来。实际上,“中式弹簧刀600”能有10万人民币一枚就是狮子大开口了。
伊朗的“见证者”据说成本也只有2万美元,射程还达到2500公里,但那东西太大了,部署和发射不便。
造价可能是中国军备竞赛的独特优势。美国C-17运输机单价3.4亿美元,中国运-20是1.6亿美元,相差2.12倍;伯克级驱逐舰单价22亿美元,055是10亿美元,相差2.2倍。如果说C-17至少比运-20更大、更先进,伯克级可是比不上055,差一截呢。
乌克兰战争的教训千千万万,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武器弹药的数量有时比性能还要重要一点。
中国相信“数量就是质量”,但也相信“质量才是质量”。两手都要硬,才是真硬。战争不仅要“一切为打赢”,还要损失最小。子孙后代在家听爷爷讲战斗故事,不比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更香吗?
中国新一代军事装备在性能上在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成本和数量上碾压美国,这才叫“从实力地位出发”。
其实美国以前也是。在很长时间里,F-15、F-16战斗机在性能上碾压苏联(苏-27和米格-29出道就晚了十几年,基本性能得益于时间差,但升级更新速度又落后了),在数量上也碾压。宙斯盾舰出道比谁都早几十年,在数量上依然领先,连中国吭哧吭哧都还没有追上。核潜艇从“洛杉矶”级到“弗吉尼亚”级,也是一样。
现在中国悄悄地在翻桌子,2010年以来,中国新下水的主战舰艇在吨位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了,而不只是在数量方面。歼-20在数量上也超过F-22了。运-20数量接近百架,还达不到C-17的数量,但后面的时间长着呢,装WS20涡扇发动机的运-20B才刚刚上路,加上加油机的数量,最终数量超过C-17指日可待。
中国起步晚,起点低,技术底子差,想象力缺乏,所以一开始就只能靠低价往死里卷。价格空间卷没了之后,只能往差异化卷。换汤不换药的差异化也卷不动之后,只能往高技术卷。这一路卷上来,低价这一头永远不能放松,一放松“友商”就立刻把自己卷没了,所以优质也不敢优价。都在质疑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谁喜欢对自己那么狠?大家开开心心不好吗?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这样的卷法从低技术卷到高技术,现在卷到军工,真是要卷到寸草不生了。黄巢早就说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精彩!
真的很同情你这智力水平。
中国近代革命志士秋瑾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文科生会说这抒发了豪情,换个理科生会问:拼将十万,就一定能把乾坤挽回么?这里的“十万”当然不是一个确数,但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数量的优势究竟在战争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用数学(本人的专业优势)来解析一下:
抛弃一切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单纯地想象一场阵地对决:假定红方与蓝方(没有特指,也无褒贬)只使用同样的武器,掩体坚固程度等客观条件也差不多,且均在对方有效射程之内;红方不存在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蓝方也没有没放过枪的新兵蛋子。总之一句话,就是双方半斤对八两。唯一不同的是兵员数量——红方有5,000人,蓝方4,000人,红方比蓝方整多出1,000人。双方开打了,枪林弹雨,如此你来我往地掐将下去,谁也不投降、不逃跑,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由于红方有数量优势,蓝方终将以被全歼而惨败,这是一般的演算结果。而我的问题是,此时红方还能剩下多少人呢?对方既已全军尽没,损失当然是4,000人,红方是不是也一定付出了相同的代价呢?
上世纪初,英国有个叫做兰切斯特(Lanchester)的汽车工程师,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就因为这个使他青史留名,却和汽车没什么关系,叫兰切斯特战斗方程。
兰切斯特的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双方在任一瞬间的战斗损耗与对方此时的兵力成正比。如甲方兵力为x,乙方兵力为y,有如下微分方程①:dx/dt=-ay, dy/dt=-bx. t表示时间;a、b均为比例常数,它们与双方的武器效能及掩体等因素有关。
简洁而优美的方程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交战一方的有效战斗力,正比于其战斗单位数(战斗单位,一般可以理解为参战兵员数)的平方与每一战斗单位平均战斗力(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消灭对方兵员的能力)的乘积,即所谓兰切斯特平方律。推导过程略去,战局的结果是乙方被全歼,即y最终变为0,甲方剩余人数当然就是x = sqrt(x02-y02)(sqrt为取平方根)。
由此,兰切斯特方程第一次以定量的方式论证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们的毛主席就是运用这一战法的大师)的正确性。兰切斯特采用下述例子说明平方律符合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如果甲方1,000人与乙方1,000人交战,双方单个战斗单位的平均战斗力相同,但甲方被乙方分割成各500人的两半。假定乙方先以1,000人攻击甲方的500人,则乙方将以损失134人的代价全歼甲方的一半;接着乙方以剩下的866人再全歼甲方的另一半,甲方在这两次战斗中将总共损失293人。”
再回到开始的假设:红蓝双方实力不相上下,即a = b;由等式②可以计算出,红方在将蓝方赶尽杀绝之后,还能剩下sqrt(5,0002-4,0002) = 3,000人,而不是1,000人,红方的数量优势导致其损失远低于蓝方。
而蓝方要想把红方放倒,就必须采用某种方法分割红方,以图在局部取得数量优势。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简化条件错综复杂得多,不谈硬件如何,仅仅是无形的士气就足以影响甚至决定战局。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兰切斯特方程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一些局部战斗的结果,更可能与之契合。
假如一个帮老大被别人抢了地盘,他打算和对手在一个空旷的废弃厂房或者仓库(电影里都这么干)里一决胜负。那老祖宗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所以火拼之前,不妨先拿兰切斯特方程算一算。假如对方用枪榴弹你用半自动,武器效能是你的整4倍(此时的比例常数a、b不再相等了);根据兰切斯特平方律,你带过去的喽罗数量至少得对方的2倍,才可以抵消对方的火力优势。
也就是说,十万头颅是否够用,得看双方的所有因素对比,不能只看人数。
无人机一上,ab都得变,ab都是经验参数,怎么来的?这需要靠大量的训练演习特别是实战的数据积累,也包括主观推测。
能明白这个一二,你军事运筹学基本上就算入门了。
可能是美日欧世界口水鼻涕眼淚铺天盖地的强力突然噴出,
是不是你有点天真了吧?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他们不可能突然介入。其次美日欧不管装备还是人员,都是些老弱病残,连拖鞋军都躲,打我们就别想了。当年他们有范弗里特弹药,16国联军都被我们打跑。现在条件反过来了,解放军的军魂还在,他们拿什么打。最关键是我国是最大工业国。中导产能和存量都占世界一半以上,我周边1000海里内,所有有价值的军事目标都会被我中导摧毁。
如果进行总动员,我们常规武器可以一打全世界不败。
诺曼底登陆,海宽只有区区的34公里,台海宽度是诺曼底登陆的5-10倍——150-400公里不等),运送部队及装备的登陆舰船须行驶4-8小时,在四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之内,期间有无数次的导弹与无人机的攻击机会,在现代海空天一体化“发现即歼灭”的打击模式下,数万枚反舰导弹与数十万无人机就可以轻松遮断台海上数千艘运兵船,将尚在乘载状态的部队沉入海底。这不是耸人听闻的瞎话,是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陆军强国实施自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登岛作战,不是儿戏,尤其对手都是些老牌到成精的海军强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