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奔赴让澳门协和医院也能为大湾区居民服务

  澳门协和医院昨日正式开业,这是「一国两制」下澳门特区与内地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是澳门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设立定将进一步优化澳门的医疗服务体系。澳门协和医院是澳门特区政府在国家支持下设立的一所大型综合公立医疗机构,由特区政府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营运和管理。经过特区政府多年的规划及各方的齐心努力,澳门协和医院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投入试营运,经过约半年的调试,昨日终于正式投入运作。适逢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以及澳门特区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双庆之年,澳门协和医院的开业别具意义。

  行政长官贺一诚在致辞时指出,澳门协和医院的愿景是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心,致力提高澳门对疑难重症及专科诊治的能力,增进澳门居民健康福祉,全面提升本澳医疗水准。藉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品牌、人才、管理、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必定能够带动本澳专科医疗服务水准的显著提升,并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的框架下,积极促进澳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及本澳与国际间的医学交流合作。随着澳门协和医院的成立,澳门未来定将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推动本澳高端旅游医疗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同时,助力建设本澳医学教育事业,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好地擦亮澳门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

  澳门特区政府曾经发布澳门协和医院的三级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第一级为免费医疗,对象为现时享有免费公营专科医疗服务的澳门居民,经卫生局转介至澳门协和医院后,可继续享有与现时相同的免费医疗服务;第二级为收费医疗,包括对澳门居民将考虑给予适当优惠,对非澳门居民如持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学生签证及特别逗留证等长期逗留者将按正常标准收费;第三级则为国际医疗,属私人医疗服务,将提供更高端医疗服务选择,收费会参考邻近地区高端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亦将考虑给予澳门居民适当优惠。

  由于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的六项政策措施,其中有一条是专门「度身定做」地为澳门特区而设:内地居民赴澳门参展、就医或从事演艺等活动,可以凭有关证明文件,在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窗口申办一年多次「其他」类签注,而其中赴澳门就医的,允许有一至二名陪护人员申办同类型签注。因而人们在认为这是对澳门特区政府致力推动本澳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澳门经济多元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之外,更是配合澳门特区政府致力发展医疗旅游,尤其是随着澳门协和医院成功落户、六大综合度假休闲企业计划推出以健康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将带动澳门私营医疗业界协同发展,加上澳门具备创新药物审批效率高和先进仪器设备引进快等优势,是次国家增加赴澳门就医的签注,必定能进一步推动澳门医疗旅游的发展。因而也就让人们产生遐想,澳门特区政府适宜以此为由,向中央政府申请,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居民尤其是干部职工,可以在澳门协和医院就医,并按照内地「医保」的报销标准,只收取个人自费的部分费用,报销部分则由协和医院透过法定的机制,向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医保管理机构结算。

  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内地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内地医疗卫生体系的一部分,该制度仅覆盖内地,不报销境外产生的医疗费用。因此,澳门协和医院如要参与内地医保机制运作,就必须获得中央批准,并适当修订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内地的医保制度,对进口药物是有一定程度的自费限制的,而澳门协和医院既然在澳门特区立足,在医疗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较多境外生产的药物,内地大湾区九市居民倘能获准在澳门协和医院使用内地医保,也存在着医生开出的处方,或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中,属于境外生产的药物结算的问题。不过,可以参照医保制度中的「自费项」,由患者自付费用。

  其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六项政策措施中,有一项是内地居民赴澳门就医可以申办一年多次「其他」类签注,并允许有一至二名陪护人员申办同类型签注,就是「冲着」澳门协和医院的即将正式开业而设。这是因为,协和医院是国家顶级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它隶属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其临床医院,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诊治疑难重症的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协和医院也是中国最早承担外宾医疗任务的单位,医院专门设立外宾和高干门诊部,开设专门的高干、外宾、特需病区。澳门协和医院正式开业后,可能会吸引内地尤其是大湾区九市的病患前来就医。

  而且,在内地的「三甲」医院往往是「人头涌涌,门庭若市」,受诊环境欠佳,可能还会遇到「挂号黄牛」之下,宁静敞亮的澳门协和医院,就可能会对某些具有较佳经济能力的病患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内地即使是「三甲」,也未必能够用得上进口药物,某些具有经济能力的病患,想用也用不上。而在澳门协和医院就医,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诚然,澳门特区与内地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同,澳门特区实行的是对弱势群体和传染疾病、部分慢性疾病的免费医疗,其中弱势群体包括澳门居民中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残障人士、儿童及适龄学生。而内地实行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对参保的职工和居民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报销,但无法做到免费医疗。因而内地居民到澳门协和医院就医,要解决两地医疗保障的衔接问题。除了是具有经济能力者完全自费之外,参与医保制度者的医疗费用结算问题,就必须慎重细致地研究。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国家层面已经研究制定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办法。具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二万多澳门居民在大湾区参与医保,特区政府也已制定了《居住于内地的澳门特区居民医疗保险津贴计划》行政法规,向符合资格者发医疗保险津贴,每年发放一次,津贴金额上限为澳门元一千元,津贴将按实际个人缴费金额审批发放。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先后三批公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名单。

  这与「澳车北上」等优惠措施一样,都是属于「单向奔赴」,对大湾区内地九市居民有欠公平。实际上,大湾区建设应当是「双向奔赴」,并肩前进。这就趁着澳门协和医院的正式开业,试行可以接受大湾区居民医保机制为发端,推动大湾区内地九市与澳门、香港特区的「双向奔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