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每16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印男性群体到底有什么问题?

作者 | 库叔说 唐璐

编辑 | 杨倩 江怡

500图源:网络

印度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对女性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对于印度女性来说,不论她们在出门路上、公共场所、工作地点,甚至在家里都有可能受到各种性侵威胁。

2012年,23岁的女大学生Nirbhaya(为尊重受害者,印度媒体用此化名,意为无畏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辆夜间行驶的黑公交大巴上惨遭轮奸曾经震怒了整个国家,引发全国各地旷日持久的声援抗议,数千名妇女打破对性暴力的沉默。人们曾发誓不能让对Nirbhaya令人发指的罪行在印度重演。

500

2024年8月16日,在印度高哈蒂,人们手举蜡烛参加抗议活动。图源:新华社

然而,不久前31岁的实习女医生Abhaya(印度媒体为向Nirbhaya致敬给受害者起的化名,同样意为无畏者)在加尔各答一家政府医院被暴徒强奸和谋杀,再次在全印度引发公众的愤怒和大规模抗议。

12年后,印度依然在强奸、愤怒和抗议的恐怖循环中徘徊。

事实上,强奸案件每天都在发生。仅在Abhaya遇害十天之内,印度各地又新增加了数十名受害者,她们之中不仅有护士、病人、寡妇、学生,甚至包括幼儿园女童。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的统计,2012年印度有记录的强奸事件大约2.4万起,2022年超过3.1万起。这表明尽管政府出台了更严格的法律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印度的强奸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

为什么印度女性依然生活在极度恐惧和不安全的环境中?导致印度不断发生这类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减少对印度女性暴力的出路何在?

一、在哪里能感到安全?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自NCRB的数据显示,印度每16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性暴力是对印度女性的最大威胁之一。

500

《经济时报》相关报道官网截图。图源: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8月8日晚上,已经值班36个小时的实习医生Abhaya走进医院内一个研讨厅休息待命。由于院方没有为上夜班的女医生提供专门休息室,这里成为很多待命医生的临时休息场所。翌日凌晨,Abhaya被发现在研讨厅死亡,法医证明她是被强奸和谋杀。随后,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在女医生的带领下走上街头,有些人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如果一名女医生在医院值班时被杀害,我们女性在哪里能感到安全?”一位走在抗议队伍中的医生告诉电视台记者。

不光是女医务工作者感到不安全,印度的女电影工作者、女教师、女摔跤运动员、女记者等职业妇女同样在性暴力的恐惧下工作。曾经报道过德里强奸案的印度独立女记者鲍米克无奈地表示,自2012年以来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女人们仍然愤怒、害怕、焦虑和失望,仍在寻求正义,仍在抗议这种限制印度妇女生活的暴力文化。“每次旅行,每个深夜工作,都带着深深的不安和脆弱感。这种持续的战斗或逃跑本能地令人筋疲力尽”。鲍米克说道。

互联网上充斥着印度强奸案的新闻加剧了女性的恐惧感,让她们变得更加警惕和偏执。家住德里的女孩莫哈克(化名)告诉当地记者,家里的任何声响都会让她立刻变得紧张和焦虑,她会开始查看房间每个角落以确认是否有“非法侵入者”。莫哈克说,“随着越来越多关于Abhaya强奸和谋杀的可怕细节被曝光,我现在很害怕,感觉很不安全”。

对于莫哈克来说,仅仅是担心家里出现“非法侵入者”,而很多印度女性就是在家中或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被亲朋好友性侵或者强奸的。NCRB的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86%的强奸案是由亲属、邻居、雇主、同事和朋友等受害者认识的人所实施,202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96.8%。根据印度反对乱伦和儿童性虐待问题专家古普塔(Anuja Gupta)所做的一项调查,很多印度女性提及,在她们长大过程中至少遭遇过一名家庭成员的袭击或骚扰。难怪古普塔感叹地说,“印度女性在任何地方都不安全。”

二、父权制和厌女症

印度是父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让印度人从小就接受一种基本信念—男人比女人更强大,男性可以通过对女性施加性支配来证明他们的阳刚之气,而女性需要宽容和顺从。这种心态将女性视为二等公民,导致男性对女性极度不尊重,使得性暴力在印度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父权制性别规范下,一旦女性遭到强奸,她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沉默和顺从,以避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耻辱。不仅如此,父权文化也更倾向于把强奸的罪责归咎于受害者,并把男性的不当行为合理化。

正是在此背景下,每当强奸案发生后,社会舆论却指责受害者“穿着暴露”“夜不归宿”“不道德”地“引诱”施暴者。一些大男子主义者甚至鼓噪,“独自在公共场所的女性不是一个好女人”。加尔各答强奸案受害者Abhaya所在医院院长一句麻木不仁的言论曾经激怒了公众,他称“这个女孩在晚上独自去研讨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Nirbhaya案的强奸犯之一穆克什·辛格几年前也曾经发表过一番颇受争议的言论。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辛格面对镜头称,“女孩对强奸的责任远比男孩更大,因为一个体面的女孩不会在晚上9点四处游荡”。这名罪犯甚至无耻地扬言,如果女性不“好”,男性有权通过强奸来“教训她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被强奸的女性应该保持沉默,接受强奸”。很显然,已经被判处死刑的辛格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恨之意。印度作家特里帕斯认为,辛格的言论道出了印度强奸频发的真正根源,“这不是关于性,而是关于控制、权力和暴力”。

500

2013年9月10日,在印度新德里一家法庭外,一名示威者呼吁对轮奸案犯罪嫌疑人予以严惩。图源:新华社

除了父权文化,厌女症也是导致印度女性权利经常被忽视和侵犯的罪魁祸首。印度议员、著名律师赛巴尔在《新印度快报》撰文指出,“印度频繁的强奸案表明我们的社会极端厌女,认为女性是取乐和嘲弄的对象,每个不敏感的男性都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惩罚。这种观念源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女孩在家庭中处于次要地位”。

其实印度自古就有女神崇拜传统,女神被视为母亲和对抗邪恶的力量而受到崇拜,然而女神崇拜并没有转化为现实中印度妇女的平等地位。相反,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厌女症和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往往成为性暴力目标。值得玩味的是,这种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在印度仍然被广泛认为“可以接受”。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接受政府调查的印度人中,将近50%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示,丈夫有时以“不尊重”父母或未经允许外出等过错殴打妻子是合理的,婚内强奸不是犯罪。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许多强奸案的女性受害者被当作“受损的货物”对待并感到羞耻,而作为强奸案的罪魁祸首却受到同情,并且永远不会因其罪行而受到恰当的惩罚。

印度专栏作家塔夫琳写道,2002年,在古吉拉特邦,11名男子轮奸了当时正在怀孕的21岁女子巴诺,并杀害了包括其3岁女儿在内的14名家庭成员。没有想到,20年后该案强奸犯不仅从终身监禁改为减刑释放,出狱时竟然还受到花环和糖果的迎接,仿佛他们是英雄而不是被定罪的强奸犯和杀人犯!更有甚者,当记者问及是否应该被减刑时,当地官员竟称“他们是婆罗门,因此不会做任何坏事”。

三、现行法律的威慑作用有限

2012年新德里强奸案后,印度重新修订了涉及强奸案的立法,新法律扩大了对强奸的定义,对暴力侵害妇女行为规定了更严厉的惩罚,包括更长的刑期和对强奸犯判处死刑。2015年,《少年司法法》也被修订,允许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在谋杀和强奸案件中作为成年人受审。2018年,宣布对强奸12岁以下儿童的人实行死刑。为加快处理强奸案和儿童性虐待案,印度政府还宣布在全国各地设立专门的快速法庭。

在一些印度律师以及妇女保护组织人士看来,目前的法律框架足以控制暴力侵害妇女的行为,但由于证据不足或法律漏洞,这些更严厉的惩罚既未能减少强奸案,也没能有效提高女性安全。而且,对强奸案中新增的死刑判决也受到极大争议。很多舆论指出,死刑并不能有效威慑包括强奸在内的犯罪行为,也无法消除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印度需要解决性别不平等和暴力行为的根源问题,而不是简单依赖更严厉的惩罚。

随着公众对强奸案的认知提高,近年来向警方报告的强奸案件数量有所增加。然而由于司法系统没有能力处理,法院积压的未判决强奸案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打击性犯罪更为不利的是,印度的强奸案定罪率目前只有26%,这意味着每100起报告的强奸案中只有26起被定罪,其余70余起嫌疑犯被无罪释放。

正如一些专家所观察到的那样,在打击强奸案问题上,印度当前需要解决的“不是惩罚的严重性,而是惩罚的确定性”。新德里印度大众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戈斯瓦米指出,定罪率低下让很多强奸犯心中少了对惩罚的恐惧。而取证、调查等工作的拖延往往让一些强奸犯变得更有信心,认为他们可以逃脱罪责。

不仅如此,印度司法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对女性的偏见和厌女症也对强奸案的判决产生影响。印度记者普拉温·斯瓦米认为,这种偏见导致法官和警方在处理强奸案件时往往倾向于怀疑受害者,而不是保护她们。

The print网站曾经披露多起法官在性暴力和强奸案中使用“贬低性”和“侮辱性”语言,质疑受害者陈述所引发的争议。例如在一起儿媳妇作为原告指控公公对其进行强奸的案件中,法院批准公公保释,理由是“在印度文化中,公公与其他人一起强奸儿媳非常不自然”。该网站援引专家的话指出,这种行为“不自然”的观点与NCRB的数据相矛盾,该机构的数据早已表明,超过90%的强奸案受害者是被其熟人或家庭成员所侵犯。由此可见法官的判决显然是对现实情况的忽视和误解。

四、宝莱坞该为此负责?

在宝莱坞电影中,性暴力和男性主角经常被美化,而女性则通常以物化和性化方式被描绘。男主角恶作剧式的尾随、当众骚扰和挑逗女性早已经在宝莱坞电影中被常态化,强奸则成为宝莱坞电影中刻画最露骨的场景。昏暗的房间、无助的女人、淫荡的恶棍和一个拯救受害者的英雄。这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宝莱坞电影中固定的强奸套路。如今这种赤裸裸的强奸场景在宝莱坞银幕上已经大大减少。印度影评人士指出,虽然直接的强奸场景不再常见,但电影中的某些元素,如双重含义的歌词、大胆的舞蹈表演和性暗示的镜头,仍然可能加剧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性暴力。

《印度时报》曾经对宝莱坞似乎忘记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严厉抨击。该报指出,在宝莱坞发行的数百部有强奸内容的电影中,编导人员对强奸的描述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其中包括:用强奸笑话来获得廉价的笑声,把原本十分敏感的强奸话题低俗化;遭到强奸的女主角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她要么受到排挤,要么离家出走,或者父母会因为她给家庭带来了耻辱而尽快为其安排婚事;而男主角或反派人物则拥有所有的乐趣,他可以强奸一个女孩并逍遥法外,也可以唱着带有贬义的歌曲赢得观众的赞誉和喜爱。

印度社会学家斯里瓦斯塔瓦在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通讯社记者采访时毫不客气地谴责宝莱坞“将强奸正常化”。斯里瓦斯塔瓦说,强奸常常被用作一种控制手段,以展示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占有权和对家庭荣誉的维护。因此,宝莱坞电影中的男子气概与强奸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虽然更多的印度学者反对把宝莱坞电影视为促成“强奸正常化”的最大原因,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过多的性侵场景让宝莱坞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了公众对强奸罪行的接受度。印度公共政策研究学者阿格拉瓦尔表示,当电影中的女主角表现得很无助,无法与罪犯抗衡时,这会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印象,即女性是弱者,因此可以被剥削。如果女主角最终爱上对她进行性骚扰的男主角,男性观众会认为这是追求女孩的恰当方式。例如,宝莱坞最具标志性的电影《勇夺芳心》,虽然受到几代印度观众喜爱,但这部影片却是“通过浪漫化性犯罪来构建成功的浪漫故事”。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宝莱坞对于强奸等罪行的描绘开始变得“更加敏感”。2021年,宝莱坞推出影片《强奸犯》(The Rapist),这是印度为数不多的关于强奸和性骚扰问题的电影之一,被认为是“对助长印度性暴力盛行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睿智审视”。

在涉及强奸题材的宝莱坞电影中,《妈妈》(Mom)和《马特尔》(Maatr)颇为引人注目,这两部片子都是围绕女主角为自己被轮奸的女儿复仇而展开。主演《马特尔》的女演员坦顿表示,“我们对强奸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敏感度,现在,印度影视作品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尽管并非所有宝莱坞电影都完全摆脱了性别歧视和男性主导的方式,但许多明星采取的立场表明,即便宝莱坞一直由男权主导,该行业也可以改变对女性的态度。

五、从改变男人心态做起

如果说2012年新德里轮奸案,曾经让很多印度女性看到解决强奸问题的曙光,12年后加尔各答的强奸案,让她们愤怒也感到极度失望。不少女性这样表达自己心中的的悲哀:“又一次残酷的强奸。又一次意识到女人在任何地方都不安全。新的强奸暴行提醒我们,自Nirbhaya悲剧以来已经过去十多年,但仍然没有看到什么变化。”

加尔各答强奸案重新引发印度社会从各个角度对女性安全和性别规范的深刻反思。连日来,印度主流媒体以及社交媒体上针对女性安全问题的讨论如火如荼。具有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不仅从各种角度分析印度强奸案屡禁不止的原因,更对如何减少性暴力和强奸案提出见解。

减少印度性暴力流行应从性教育开始。性教育在印度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禁忌。而性教育缺失造成的对性的偏颇理解以及围绕性行为的羞耻文化,恰恰是导致性暴力和强奸心态的主要原因。很多印度专家呼吁尽快普及性教育,这将有助于解决年轻人扭曲的对阳刚之气的看法,并提高社会对暴力侵害妇女的认识。

一些专家提出治理强奸问题不仅需要进行政治、司法和法律层面的体制改革,更需要社会变革,因为印度对妇女的歧视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由此,印度必须从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地方做起,让大家意识到女性不是二等公民,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重要。

印度著名律师赛巴尔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性别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通过灌输性别平等观念、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培养家庭成员的正义感和勇气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减少强奸等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鉴于父权制把印度男人培养得咄咄逼人,如何教育男性改变对女性的心态成为很多专家关注的焦点。西孟加拉邦女诗人阿拉姆说,由于印度的教科书都以男性为中心,导致“男人就是老板”的优越感根深蒂固地印在男孩的脑海中。在这一制度下长大的男性很容易将这种特权内化,并将侵犯女性视为理所当然。资深教育专家瓦塔尔认为,为了解决暴力侵害妇女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男性和男子汉气概的定义,确保让每个男孩都成长为“好男人”。

一个来自拉贾斯坦邦的17岁男孩阿比纳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他说他为自己从小到大没有对女性使用过任何侮辱性语言而感到自豪。“学校里每个同学都会用脏话侮辱女生,老师也是如此,周围的同学对我从来不对女孩使用粗鲁语言感到奇怪,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似的,他们取笑我不会使用这些脏话”。

另一个男孩夏尔马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女性,他很庆幸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我保证这辈子都不会用坏心思对待女性”。

他俩的叙述足以证明,让一个男孩,从小就学会尊重女性而不是歧视女性,有多么重要。然而,改变整个印度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恐怕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根除印度盛行的性暴力和强奸现象恐怕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尽管如此,“仍在等待所有女性都能独立和安全的那一天”。宝莱坞制片人佐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她的期待。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在这里,每16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