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就像男女朋友吵架,开始吵的时候你没解释,事后说再多对方也觉得你在找补

微博@朵朵小九九:

舆论就像男女朋友吵架,一开始吵的时候你没解释,事后说再多对方也觉得你是在找补。

青岛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几乎网上所有案件,舆论能闹这么大,都是官方经验不足导致的。

很多事情的舆论汹涌,官方一整个都是麻了的状态,他们甚至搞不懂:这么点芝麻大小的事,怎么就能撕得满嘴火星子啊?

谁也想不明白,这点事怎么能吵这么凶。

但是,你们忽略了两点。

第一,网上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就是有这么多啊。我一个小博主每天都有无数杠精360度的喷,那一个案子爆发了网友能不热议吗?

第二,在你们官方看来是小事,可在老百姓眼里是大事,你觉得不过就是两个人打了一架有什么好吵的,可在老百姓看来,自己没可能成为高高在上的执法机器,但一定有可能成为被打的那个。

所以他们一定是会生气的。

官方做事的时候,有重点考虑到这两点吗?

没有。

从这一点来说,官方总是成为最终受伤者真的不冤。

他们办事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饭碗,没想过这些事情会对政府造成公信力的影响。

你说这样对不对,那肯定不对。

当大家干活前总是下意识的先想保饭碗、而不是想着公信力,那么一定会伤了群众的心,伤了心的群众一定会走向对立——这,就是一切乱象的根源。

但我也知道官方这么做的原因。

第一,平台不在官方手里,第二,官方媒体全是两面人。

我前几天说过,经过媒体这么多年的努力,一遍遍地替坏人“挖掘可怜之处”,终于让所有人都形成了一个道德崩坏的惯性:遇上凶案先同情一下坏人,不管坏人多么傻b恶毒,先行想象一下他的可怜之处。

相反的是对好人的刻薄。

不管是平台还是媒体,都在忙着挑事搞对立赚热度,而在这种长期的养蛊模式之下,网友都跟火药桶一样。

这种气氛之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疑与偏见,好人不敢信任别人,而坏人可以得到同情。

当一出事了上热搜,官方显而易见的会是所有人的问责对象,一个箭靶子。

而官方人员呢?

他们也麻了,他们处于一个“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的表情包之中,他们不确定大众的是非观是什么了。

看不懂,人麻了。

而经手人员最怕的是丢饭碗,那么采取的就是消极回避——能拖就拖,能避就避,就这么影响了舆论走向。

而且官方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感觉,他们特别害怕老百姓议论,好像最好老百姓都做沉默的大多数别开口说话一样,他们对舆论有应激反应,你一开口他就觉得你想害他。

讲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就是高速过峰时的事。

当时真的情况很不好,我当时不是在医院嘛,院方不知道怎么就发现了我是大V(我到现在都不确定是怎么发现的),通过企业给我打招呼,叫我不要乱说话。

事实上我一直都偏向同情一线医护,我认为他们奋斗在一线是最艰难的。

但我也很理解,他们只是不想丢饭碗。

我每多说一句他们都怕引爆热搜丢了饭碗,对他们来说就是“你闭嘴对我很重要”。

你理解这一点就理解官方为啥总是把一个普通的小事拖成经典案例的了。

可现在信息时代,发生的热点事件,网友哪能做到不开口说啊?

你如果这么判是有道理的,那在当时舆论发酵时,就要立马出来回应,及时消除各种误会,掐断网友猜疑的念头。

而这猜疑链一旦形成,你再说啥都不好使了。

在这方面,我觉得也有做得很不错的地区,那就是广东。

就我观察到的,广州、深圳在这方面没吃过亏。

之前北极鲶鱼那事,别的你不说,舆论处理是很优秀的水平。

北极鲶鱼闹出事上,司法机关的先急不来,那得先发个声明吧,及时告诉网友,此事官方已经收到反馈,正在认真核查,接下来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出了事,官方马上给出回应,这就是有沟通的态度,那么网友也就多一份理解。

我感觉有些政府部门,似乎都不上网似的。

他们既不了解群众的想法也不肯面对网上的舆论,他们根本无所适从,对线下的个体选择和稀泥,对网上的热点选择当鸵鸟。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因为我知道挺多官方人员是上网的,他们很多都关注着大V。

我建议政府部门还是要多学习一下先进经验,对于网络舆论要主动面对,解决问题永远大于一切。

只有直面热点才能解决问题。

你如果出事了总想着拖,那么拖到最后,挨骂的铁定就是你们官方自己。

或许你们的饭碗是保住了,但官方的公信力一旦丢失,是再也补不回来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