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复兴 —— 需要从商丘重新出发(一)

作者:汪涛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荣恒先生提供的大量历史数据和观点启发,在此深表感谢!

本文颠覆性的核心观点、突破和全新视角:

商丘是中华文化之母,也是中华文化的祖母。没有充分研究商丘的人,没有资格说自己真懂中华文化。

自古天下名人过半出自河南;自古河南名人过半出自商丘。

商人、商品、商业......这些名称前面的“商”字就来自商丘。中华文明不仅是一个重农主义社会,只有理解了商丘才会明白:中华文明自古就是一个重商主义社会,只是性质与西方的重商主义有显著区别。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如此辉煌的中华文明的。商业不仅是财富之源,也是不同文化汇集和重新创造的最重要社会机制。

商丘作为二王三恪制度集中体现,在弹丸之地却汇集承袭前朝历代文化血脉,这也使他一再成为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的中心。

百家争鸣是商文化的第一次复兴,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中心地带距离商丘不超过200公里,核心人物绝大多数都出自商丘或其后代。缔造当今中华传统文化框架和肌体的这场文化大创新,几可称之为“商丘论坛”。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皆为“商家”。不是直接出自商丘的,也是主要出自原商朝都城安阳附近,还是“商家”。

秦汉唐是商文化的第二次复兴,宋朝是商文化的第三次复兴。要想最深刻理解当代中华文明复兴的真正奥秘,其钥匙无疑也在商丘。

解开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奥秘的钥匙在商丘。

要完全理解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的最大奥秘,钥匙在商丘。

什么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商丘的历史会给出最经典的答案。

中华文化能够引领未来世界的社会奥秘在商丘。

人类前两次全球化的奥秘在商丘,引领未来第五次全球化的奥秘也在商丘。

......

证明以上观点的并不是什么新发现的历史证据,而几乎全都是中外学术界一致公认的铁证。但为什么人们之前没有认识到这些颠覆性的事实和观点,认识不到商丘如此之重要的核心地位?原因不仅在于当前的历史学科研究视角存在的很多不科学性和误区,也因为几千年来,商丘一直是“功成不必在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正因如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系列文章很长,有4万多字。我们将分期分批发表,本文是第一篇。后续正式发表时目录可能有修改,以正式发表时为准。

目录

一、以往认识历史的误区

1.历史并不完全是越老越值钱

2.如何准确理解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的文明?

3.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不是鼻祖

4.都城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二、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的核心历史证据

1. 商丘——中华文化的祖母

2. 周朝不是灭商,而是“分商”

3. 二王三恪制度

4. 百家争鸣——商文化的第一次大复兴

5. 今天的中华文化,是在商文化一次又一次复兴过程中形成的

6. 起源、传承与集大成(注:新增内容)

三、秦、赵、楚与商文化的继承关系

四、秦国的建立——商文化的第二次复兴

1.秦国的建立是商丘论坛成果的诸子百家思想交汇、碰撞之后的大融合

2.秦国的建立是实现商纣王未竟的统一事业

五、汉朝——商文化第二次复兴的完善

六、李唐王朝——商文化第二次复兴的顶峰

1.隋唐在起源上与商丘并无直接关系

2.睢阳之战的意义

七、宋朝——商文化的第三次复兴与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地位的隐退

1.为什么叫宋朝与应天府南京

2.靖康之难及对商丘作为中华文化基地的根本影响

八、功成不必在我的商丘

1.水患

2.南宋及之后商丘文化历史地位的显著下降

3.商丘不同的特殊历史使命

九、新时代商丘的复苏

1.新中国建国前经历的一道大坎

2.解放战争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商丘

十、文明进化的三种基本模式

1. 分裂式进化

2. 融合式进化

3. 湮灭

十一、研究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的超级战略意义

1. “农业社会”还是“农商社会”?

2. 中华文化引领的人类前两次全球化

3.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第五次全球化

4. 纠正大量长期的常识性误解——“中”与“管”

5. 花木兰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十二、商丘可以告诉我们的更深道理

1. 什么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2. 有文化与没文化 —— 共产党为什么会战胜国民党?

3. 统一与分裂 —— 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较量

4. 融合式进化的条件 —— 和合与龙图腾的进化

十三、诸子百家主要人物出生地及思想形成地汇总

附录:商丘历史变迁(以商丘市人民政府官网对本市“历史沿革”介绍为基础增补而成)

一、以往认识历史的误区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哪里?这个问题是非常吸引人的,中国人也特别有历史感,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是网上各个大V们最喜欢谈的话题之一。它当然也是历史学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个课题也通过不断寻找新的证据去获得新的认识和发现。

但是,本系列文章的核心观点——“商丘是中华文化之母”所提供证据并不是新的,或者我们并不是依靠新的、可能有争议的证据,而是采用基本为中外学术界一致公认的铁证。但为什么这个观点不仅几乎是从来没人提到过,而且如果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读者,很可能会大为惊讶和不解?其原因在于我们过去认识历史的视角和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完全恰当的地方。从而使人们对大量就摆在眼前的铁证视若无睹。

1.历史并不完全是越老越值钱

人们普遍认为追溯的历史越久远,越能体现我们历史的悠久,越能代表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越是能体现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历史越是古老,似乎就越显得我们的历史文化牛气。但历史并不完全是这样。对我们今天的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最近一代或两代的历史。就如同亲生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而越是往前追溯,会发现源头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如果简单地从理论上说,父母这一辈就有2个源头,到爷爷奶奶这一辈就会有4个,曾祖父曾祖母有8个,高祖父高祖母16个,天祖32个,烈祖64个、太祖128个、远祖256个、鼻祖512个......所以,越往前追溯,可能会发现源头越来越多。那些源头当然都是我们的源头,但事实上,第一他们在我们今天的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小。

第二是如果追溯得太远了,搞不好就追溯到中国之外,甚至是追溯到非洲去了。现代智人的非洲起源说是一个学术界主流看法,当然也有人认为现代智人是东亚起源。但不管如何,即使持现代智人是东亚起源说的,也认同直立人是非洲起源。所以,追溯得太远了,有纯粹的科学意义,但对民族文化自信就没啥价值了。

第三是对于一个技术、文化或科技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不完全是最早出现在哪里,而是在哪里最先完成集大成、完善、再创造、升华和真正成型。例如,铁器最早出现在哪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不完全重要,因为最早出现的铁器一般采用的是陨铁,这种铁是天然的、从天上掉下来的铁,其发现和利用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无法成规模地推广使用,所以其社会意义和价值也没那么大。谁通过开发地球上的铁矿最早创造出完善的人工冶铁技术,成规模地应用铁器,这才是真正重要的、能够对全社会产生有意义影响的事情。

2.如何准确理解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的文明?

我们说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个到底如何准确的理解?如果去看看良渚、三星堆、石峁古城、二里头、仰韶、半坡、马家窑、大汶口、石家河、陶寺、井头山、屈家岭、彭头山、河姆渡、跨湖桥、贾湖、龙山、凌家滩、后李、磁山以及号称“万年村”的中国最早水稻遗址之一的浦江上山......他们无疑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问题在于,他们的大多数文化特征已经在后来失传了。

例如,贾湖骨笛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9000年前的乐器,曾延续了1200多年。但从现在认为文明时代的夏朝以及之后的遗迹中,中原等地区再没发现过这种骨笛。不过在哈萨克和藏族等地区,直到现在却还有类似贾湖骨笛的乐器存在。如果想听一下中国9000年前的中原古老乐器是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看一下这个央视报道的贾湖骨笛发现过程以及测音,正式的权威论文介绍等相关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V411M7Pf/。

当然,即使那些失传的文明,也可能部分融入到了后来的文明血液中,但不可否认,中断和失传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大量存在的普遍现象。商即使朝建立之后,也有很多次有史书记载的大规模文化失传过程。即使在已经形成稳定的中华文化之后,也不断出现新的创造、引入的外来文化,同时也持续伴随着部分文化成果的失传和中断。

例如,王子朝奔楚导致的周王室秘藏典籍系统性灭失,侯景之乱中皇室典籍的系统性灭失,南宗灭亡时大规模的文化失传......事实上,每次大规模战争都城被攻下,往往都会有大规模文化失传事件发生。很多技术发明因师徒相传,如果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或自然灾害导致系统性的技术掌握者同时死亡,相应的技术很可能就会失传。那么,我们说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到底是指什么?该如何最准确系统地去理解?有很多人说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体现在我们的文字一直没有中断,现在的人也可看懂几千年前古人写的文字,这个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可是,英语从英国传到美国、澳大利亚,文字也没有中断,能不能由此就说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就是属于英国的传统文化,是英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至少现在并没有多少人这么明确地认为?

3.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不是鼻祖

对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比最大,影响最大,最普遍,可以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直系母亲是谁,这才是对我们今天来说最最重要的。我们的鼻祖、鼻祖的鼻祖、鼻祖的鼻祖的鼻祖......是谁,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问题当然是应当去研究的。但对现实来说,自己亲生的母亲是谁难道不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连自己亲生的老妈是谁都没搞清楚,把精力全用在不断去追寻更远的,岂不是本末倒置?

4.都城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人们对历史最关注的对象往往是各个王朝的都城。一般情况下,历史上的都城的确是相应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的汇聚和创造之地。如果不是都城,一般都会被置于次要,甚至极少关注的位置。但实际的历史可能并不是这样。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历史早期有作为都城的,但在后来大的、比较辉煌的历史时期和各个大的朝代,大多数都没有处于都城或不是主要都城的地位。但这丝毫不能否认其长期作为中华文化核心位置的地位。

人们往往只关注到在京城里功成名就,住着豪华宫殿的儿女,但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却一直住在老宅的简陋草房子里,自己一直布衣粗食。可以说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历史阶段总是起源于她,或者她起到至关重要的某种作用,而她自己却总是“功成不必在我”,从来不显山、不露水、不争名。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的原因,我今年初来到商丘市虞城县,受聘商丘市虞城县五金工量具行业总顾问,在对当地广泛调研期间,突然间发现中华文化真正的母亲,居然是住在这个几千年来一直不争名不争利的地方,我可能也会一直忽视这一点。

每一个地方可能都会因为对自己家乡的情感而争取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名气。这个是人之常情,不过这同时也会容易引入历史认识过程中的一些主体误差。比如我的老家襄阳市就曾和南阳市之间争诸葛亮隐居之地到底算谁的。当然各自都是站在自己家乡的立场上,认为诸葛亮是属于自己的。其实双方提供的证据还真的都是有道理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样大家其实都不会否认。

问题只在于历史上地域的边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当年确实是属于南阳,这也是历史记载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法原因所在。甚至连现在襄阳市的很多地方,在当年汉末时都曾属于南阳郡,但现在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地点确实又属于襄阳市,对这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就是他当年“躬耕”的地方隆中基本上也没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所以,这个官司就没法说了。到后来就有人就写了一首诗来和稀泥:功高盖世本不分先主后主,鞠躬尽瘁何需分襄阳南阳。两个城市都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名片,这个最后双方也都不反对。

500

客观点说,如果要向前追溯,就连诸葛亮的祖上也和商丘发源的商文化有深刻的关联。诸葛亮本人是出生于琅琊阳都,琅琊就是现今山东省临沂市,阳都就是该市沂南县。所以诸葛亮本人算是沂南县人。诸葛这个姓氏祖上主要来源于葛姓。相传夏朝时葛国国君叫葛伯。夏朝末年,商汤居亳(就是现今河南商丘),与葛国(现今商丘市宁陵县)相邻。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了灭夏的战争。夏朝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入山东诸城,若干年后这支诸城葛氏又有一支迁往阳都县,就是诸葛亮出生的沂南县。但阳都原来是有姓葛的家族的,诸城葛氏为区分于当地葛氏,遂改复姓称诸葛,意指诸城迁来的葛氏。连作为我老家襄阳名片的诸葛亮,居然追溯到祖上都是商丘人,也是服了。

如何去克服或平衡历史认知过程中的主体误差呢?我们不能去硬性地违背人之常情,甚至应当尊重人之常情。因为违背人之常情可能会引起反弹,使这种情感带来的情绪更大,从而误差也更大。在充分照顾人之常情的前提下去客观地厘清历史事实,这才能最有利于使主体误差更小地来认清历史事实。

商丘作为中华文化之母的地位,商丘人从来没去争过,也几乎是不需要争的。商丘不仅是今天没争过,其持不争的态度已经有几千年了。夫唯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想想也是,真正的母亲,有几个会与自己亲生儿女争的?是我今年初来到这里持续不断的震撼性发现以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感到这个事情必须要说清楚。这些发现不止是要用惊讶,而是要用一次又一次的撼人心魄、炸裂、惊天霹雳、目瞪口呆等等词汇来形容。

事实上,即使在今天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规律:美国的都城是华盛顿,但科技的中心却是在西部的硅谷,德州的休斯顿,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马萨诸塞州首府的波士顿,金融中心在纽约,影视文化中心在洛杉矶......现在中国的都城是北京,但科技创新的中心是在深圳,金融中心在上海、香港,互联网产业中心在杭州、成都......北京当然也有大量科技文化,但显然要想理解今天的中国科技、文化等等,仅仅去关注北京无疑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情况并不只是今天才有,古代早就是这样了。例如,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有茶叶、瓷器、丝绸等,也有在都城发展起来的,如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国都建康(现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但他们绝大多数的最杰出规模化生产地并不是处在以往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都城之中。例如瓷器之都景德镇历史上并未作为都城。

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他们没有一家是在相应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都城丰镐(就是现在的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产生的。离现在历史越近,这种情况越明显。过度地关注都城,是历史学家们无法看清中华文化的真正母亲和源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研究以往周朝、战国等时期的历史时,当然最关注的是那些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而商丘作为历代前朝王室分封汇集之地,都是一些最小之列的诸侯国。如杞国,陈国,宋国等。他们并不是普通的诸侯国,而是在二王三恪制度下被分封的前朝后裔,代表了更早历史时期文化传承的极特殊诸侯国。所以,用一般诸侯国大小来判断重要性的眼光就会很容易忽视他们的存在。

(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第三代科学方法论——概念跨学科定义法

历史研究需要科学化

赵括 ——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战神和军魂

四大发明与工业文明波浪模型

从诺亚方舟、跨湖桥文化湮灭到冰期天文理论

钱塘江——中国文明的另一条母亲河

只有清楚良渚文明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

人的历史何时开始?终极解密!

能用统一的数学公式解释人类所有的历史吗?!

为什么早期人类总是从非洲走出?

是谁打响了发令枪,让世界各地同时开始农业文明?

500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