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啥生育率下降了?为啥不愿意生孩子了、甚至不愿意结婚了?

【本文由“guan_17149667952037”推荐,来自《《过去一个家庭养5、6个孩子很容易吗?-再读“老干部健民的家庭经济账本”》》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jjdz
  • 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在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不能平均匀速提高养育孩子的标准,使得家庭能够养育多个孩子,到底是养育标准提的太太高了,还是大众家庭在社会总分配里获得的相对比例值其实是变少了。

与你的生育观是不一样的,还是愿意拿出来讨论,供你参考。就直说最通俗的语言。

现在为啥生育率下降了?为啥不愿意生孩子了、甚至不愿意结婚了?这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也提高了。世界上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发达国家都是这个规律。你想象的那个社会还是一个物质、文化比较落后的环境。

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知识水平有多高?本科都是最起码的,研究生学历也很常见。劳动力市场,只要涉及脑力劳动,本科竞争是条件之一。现在每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就有1000万,你算算与这些人的父母辈、祖父母辈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了多少?他们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平均小学、父母辈文化水平平均中学,这就是历史的发展呀。

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生育率就下降。特别是女性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生育观对社会进步影响非常大。女性为什么要生一大堆的孩子?你去问问她们,看看你自己多可笑。不要说现在的知识女性,就是60年代女性年轻干部、技术人员,你看哪一个生了一大堆的孩子?有两三个就完了,还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做呢。只有文化水平很低的城镇女性、无职业家属才会在那里一生一堆孩子,生孩子就是她们的职业。前面Dave网友给了一个国家调查统计,从50年代到80年代人口增长最多的时代,城镇家庭成员平均没有超过6个的,都在四点几、五点几的范围,到了80年代家庭更加小型化,只是四点几了。也就是说,除了父母,家里的孩子不超过4个是城镇家庭常态,哪怕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是如此。

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表现更加突出。老北京人谁不知道当年住房难、家庭孩子多就业难呀。上海就更激进了,人家60年代自己就“计划生育”了,大龄男女到了30多岁才结婚比比皆是,而且结了婚很长时间没有孩子也正常。为啥?城市的物质资源太少了呀。结婚能找到婚房就谢天谢地了。北京也是这样。

现在物质条件变了,富裕了但是价格也高了。外来户,到超大城市生存肯定很困难的。花钱买房就是难关。可是过去也是一样的呀。你有钱也买不到,更别说没钱了。还有户籍限制,外地人怎么会跑到北京、上海自己找工作就业呢?不都是国家分配的去的吗?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物质条件和资源的挤压(正反作用都存在),以及文化知识的提高,造成了现在的城镇年轻人不愿意多生育而多考虑自己的生活乐趣和自由,这是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你愿意尝试,可以去国家偏远偏僻的地区,找上志同道合的伴侣,那里自然资源很充沛但服务资源很缺乏,这与你想象的过去是一样的,你想生多少就生多少,没人管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