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演戏,是这届大冤种家长的天职

500

文 | 十三姐

只要生个孩子,什么活久见的行为艺术都有可能让你学到。

比如前两天的热搜里有这么一条:

500

乍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在宣传什么环保好人好事,点进去一看,好家伙!

“28元100个包邮的空牛奶盒”,“21元100根的空笔芯”,明码标价,再一看,原来,“谁在大量购买空牛奶盒空笔芯”,原来还是这批大冤种——家长。

搞了半天又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

不光如此,有的家长还成堆成堆地买。为啥呢?因为孩子之间要比,看谁交的空牛奶盒多,谁就更环保,谁就能被老师表扬......

据说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任务,并在数量上取胜,就把家里的大包装牛奶改成小包装的,这样盒子数量就上去了。

还有家长为了“帮孩子完成上交空笔芯”的任务,怕孩子数量不达标,就买很多笔芯回家,全家一起疯狂写写画画,把笔尖拔下来吹光油墨,甚至到处找同事朋友讨要空笔芯......

一场声势浩大的“竞技”,到最后可不就是又要靠家长“花点小钱完成任务”来解决吗?

500

这年头,市场上一大批莫名其妙出现的商品都靠学校养着。学校一有什么任务,这些商品就供不应求。

空牛奶盒,空笔芯,一看就知道最近中小学是在流行“环保教育”了。

当过家长的都知道,在我们这种大环境下,有些词是要学会解读的。

“大力提升xx”,意思就是要“把xx纳入考试”。

“开展xx教育”,意思就是要“交xx作业/做xx问卷/看xx平台/打xx卡。

总之一句话:大部分的教育和培养,都需要“量化”,而这个量化怎么实现?

看你交了几个牛奶盒,几只空笔芯,就是一个很好的量化数据。家长和商家不谋合而地配合演出,实现“教育”的大和谐。

我到某app一搜,果然,现在空牛奶盒已经成了在售商品,卖家在头图上赫然标注:“学校要求回收的”。

几个大字,代表了它的正义性。

500

500

不得不说,现在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而且市场已经非常与时俱进。

进店的家长几乎不用怎么描述,商家自动就知道你的需求,因为都是完成学校作业,连要求都差不多,对接口径都大差不差,显得商家很“专业”。

什么是群众的刚需,学校任务是永远的刚需。

你可以不吃零食,你可以不买衣服,但你不能不帮孩子完成迫在眉睫的学校作业和任务。

恰好,全世界最喜欢逛逛逛、买买买,也最有消费实力和消费冲动的人群,就是孩子他妈。每当学校一声令下,就会有很多“孩子他妈们”自动自觉自愿地把这个市场搞活起来。

我没空做,没精力做,没心情做,也没实力做的事儿,难道还不能花点小钱来做吗!

500

曾经也是“孩子他妈们”带动了各种各样新型产业的诞生,例如“小报市场”的繁荣。

这个新兴商品从无到有活跃在了购物app上,质量也是越来越高,顺便还增加了美术老师和无业青年的就业。

家长只管搜索并付款,深藏功与名。

500

孩子刚上学的家长,都会以为学校让做小报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或者其他各种能力。

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学校训练的是家长的反应速度、供应商储备量,以及各种钞能力。

学校让做小报,你就要搜索和比较各个小报代做供应商,不久后,市场上代做小报的店铺就卷了起来。

学校让环保教育,你就要搜索和比较各个卖空牛奶盒的供应商,然后市场上卖空牛奶盒的就卷了起来。

过几天学校艺术节,你要联系卖奇装异服的、用环保材料制作服装的、卖演出道具的。

再过几天学校搞活动,你又要认识各种定制各种标牌的、卖教室装饰套装的、卖蚕宝宝的、卖水生植物的、提供摄影服务的......

500

这些不算什么,就当是协助学校和孩子丰富成长经历,也是功德一件。

但还有很多一言难尽的任务,现在市场上还存在空白和欠缺。

什么时候市场上能出现“形式主义一条龙绑定vip服务”,那就说明市场真的成熟了,靠谱了。

只要买了这种绑定服务,那可有福了。

今天代填表,明天代答问卷,后天代观看视频,大后天代打卡网站。

母亲节代孝敬母亲拍照打卡,重阳节代给爷爷洗脚拍照打卡,节假日代做一次菜拍照打卡,寒暑假代一日游拍照打卡。

平常随时随地代app答题上传,代学x法拍照打卡,代看防溺水指南拍照打卡。

还能根据需求随时提供增值服务——冬天帮你拍铲雪迎检小视频,夏天帮你拍防台风迎检小视频,春秋两季给你提供主题班会、材料总结、拍照记录全套迎检资料代上传。

有必要时还能提供代办etc、接送打针、代下载app、代关注公众号等服务。

所有打着“小手拉大手”旗号的任务,一条龙vip服务都能给你搞定,到那时候,养个孩子能轻松一大半,多好啊。

反正这些事平时都是家长提孩子完成的,大家心照不宣,要是有人能替家长来完成就更好了。

建议商家可以聘用那些比较空的大学生,他们从小也耳濡目染,曾经也都是家长替他们做,现在他们长大了,接单替别的家长做,也算给自己填补了空白,实现了教育的闭环......

500

总之,学校要什么,世界上就会多一个什么行为艺术,你想不到的、猜不到的、不敢相信的,都有人能把它当成一盘生意。

几年前就说了,要避免形式主义。

可惜啊,说归说,没有形式主义,有些学校好像就不会呼吸了。不形式主义怎么弄?对下面不搞形式主义,上面要业绩的时候拿什么上交,用一颗炙热的心和滚烫的爱吗。

中国家长苦形式主义久矣,花点时间花点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只怕这些小孩以后碰到一点“教育”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装了”......原来是在培养演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