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的配套发动机涡扇8是当时国内可以仿制的。

【本文由“guan_17174163302326”推荐,来自《民航局八十年代拒绝运十的原因》评论区,标题为guan_17174163302326添加】

  • 黄金史姆莱
  • 在我看来,谈发动机寿命,必然是包含大修之后的总寿命,而不能是一次性无故障使用的“时长”,

    在我看来,当时民航为了有理有据的毙掉这个项目,相关报告里必然是用实验里最极端、最差的数据来佐证让其下马的合理性,

    所以这些数字,未必就是真的,更可能是某些(关键)零件的寿命来“平替”发动机的总寿命·····

    不然,按照这种“一次性”这个逻辑,坦克也只是“几百小时”(摩托机时)就会“报废”了···

500

简单说涡扇8的技术并不高,已经是当时中国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仿制出来的。

其实JT3D技术是不高的,它是第一代涡扇发动机,是由J57涡喷发动机改造而来,而J57又是美国第一代涡喷发动机,它甚至是50年代前设计的。当时中国的涡喷7或者斯贝的技术都比它高,所以有人以涡喷7刚搞利索和斯贝没完成为依据,说涡扇8搞不成是不成立的。

就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角度说,涡扇8由于是仿制,所以不存在设计方面的问题。而涡扇8的原型JT3D发动机的设计很好,所以尽管使用的技术低于斯贝,可燃油效率和寿命都超过斯贝。而同期的涡扇6指标比涡扇8高多了,而且是自主研发,碰到很多的是设计上的问题。

而生产方面,斯贝是属于第二代涡扇发动机,加工精度要求自然比第一代的JT3D高,斯贝当时的情况是机加工已经可以了,国产的斯贝是由本土机加工英国胚料生产的,79年国产斯贝通过英国测试考核的。后来斯贝仿制的困难在于材料不过关,即国产的材料仿制不过关,主要是高温材料方面。既然技术水平高于涡扇8的斯贝可以机加工完成,那么涡扇8理论上机加工也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材料方面,其中难度最高的涡轮材料耐受温度,涡喷7甲是1015度,而涡扇8只有885度,当时中国能造涡喷7甲,没有理由涡扇8的材料不能造

1983年6月,上海市航空工业办公室召开涡扇8发动机研制成果总结交流会,认为已基本具备设计定型的条件和小批量生产的能力。

后来随着运10的停顿而涡扇8也搁置,这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损失,涡扇8本来还可以有其他用途。JT3D有一款改型JT3D-8A(TF33-P7)推力达到9.5吨,这个就与轰6上的涡喷8推力相当,可涡喷8的油耗是0.9-0.97,而JT3D-8A才0.56,这样也不用嫌弃斯贝太贵不造轰6I了,这个可比斯贝便宜多了(斯贝是相当贵的发动机,都快赶上三代发动机的价格了。), 而且航程更远,还改进更容易,省掉占用一对挂架,中国的准战略轰炸机不用等到20年后的轰6K,谈到寿命更加不好比,涡喷8到82年才800小时,JT3D在67年已经达到了20000小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