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怒之下让大侠们去当大头兵,结果如何?

500

尽管宋朝、明朝是武侠小说的最爱(金庸小说半数左右都在这两个朝代,倭寇和日本战国人物频繁登场的古龙小说自然也是明朝背景居多,温大侠更是把四大名捕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宋朝),但大侠们真正能“为国为民”、影响天下格局的时刻却是在秦汉时期。

500

侠客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士、门客,战国四公子人人养士三千,他们都被当成是“侠之大者”,就连信陵君的门客小弟张耳也被当成了大侠,让年轻的刘邦视之为偶像。战国时期的门客、游侠们好勇斗狠,是主人们手中令人生畏的利剑(孟尝君的门客除了能鸡鸣狗盗外,还能在魏国当恐怖分子,替孟尝君争取到魏国丞相职位,在孟尝君遭到平原君嘲笑时,更是敢砍杀赵国一城百姓出气),但不是好战士,不能当正规军使用。

500

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就做好了带门客肉包子打狗的准备,得到候赢的计谋后也是以魏国原有的边防军、武卒为主力。在秦始皇灭亡六国的战争中,大侠们只敢搞刺杀和秦军进行小规模作战。

500

真正让游侠们武力升华的人还是秦始皇,秦朝统一后游侠们的生存空间缩小,但也和普通民众们一起接受了秦朝全套军事、纪律训练。大侠们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傅籍”(也叫做“始傅”),成为秦帝国的“耕战”机器的一部分,和普通人一样接受每年一个月的“更卒之役”,在家乡附近干修路、治河、开渠、漕运、运输物资等辛苦工作。秦朝的兵役和徭役合二为一参与者都叫“卒”,侠客们服徭役给秦始皇当免费劳工的同时也要接受“正卒”军事训练,他们在从事了一年的更卒之后便转为正卒。

500

秦始皇三十五年后秦朝同时展开了修建阿房宫、骊山陵、长城、开拓南疆等活动,帝国每年抽调直接服役人口接近200万人,供应这些人的间接服役人口在900万人左右。侠客们和所有的秦朝成年男子一样接受了秦朝的组织、军事训练,还保持了自己强大的关系网络,因此在秦末能振臂一呼成为起义队伍的核心,刘邦、张耳、英布、彭越等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500

刘邦建立的西汉保持了秦朝强大的动员能力,由于西汉功臣和刘邦自己的出身原因对游侠阶层还多有纵容。两汉的风气勇于公战,但也不怯私斗,为家人、朋友、师长复仇也是政治正确,讲义气的、替人复仇的侠客也往往是全民偶像。西汉还保留了秦朝的全民武艺考核制度(“都试”之役),有众多粉丝的大侠们武装潜力不容低估。因此无论是诸侯王造反,还是汉军平叛,统帅都需要拉拢当地有影响力的大侠们,侠客成了两汉重要的政治打手。

500

东汉建立后刘秀废除了西汉盛行的“都试”之役,良民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但侠客阶层依旧保持了武力,东汉政府每次对外用兵都要征召“剽轻剑客”“亡命奸臧”“猛士”等侠客中的佼佼者参军,部分官吏征兵时甚至制定了“攻掠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置家业者为下”的标准。因此东汉三国时期具有游侠经历的将领也不在少数,关羽、典韦、孙坚、甘宁等人都当过亡命侠客。袁绍、曹操等人更是以“侠之大者”自居,吸引低一级的侠客猛人替自己卖命。

500

直到唐朝游侠儿参军杀敌依旧是诗作中的热门内容,侠客首领当上将军在唐朝也是常事(比如郭待封)。反而是宋明两朝侠客和战争越走越远,他们的武艺也更接近于江湖械斗,和军中武艺有了明显差别,组织号召能力更是远远不如,“侠之大者”也就离他们远离越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