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河南错过中科大的落户:背后也是因为老毛子

网上和民间的传言,一直都有河南当年因为粮食,错过中科大的巨大遗憾。

我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时,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发现,结论是:

一、来:以中科大,外经贸大学为代表的13京校外迁,是因为老毛子的压力。

二、留不住:中科大没有迁往河南湖北,也是因为老毛子的压力,河南湖北在搞4001工程,焦枝铁路。

500

提起世界处于核大战的边缘,大家都对古巴导弹危机有印象,但对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和铁列提克的战斗结果,引起的核大战风险,却所知甚少。

3月,珍宝岛,中国占优

8月13日,铁列提克,中国吃亏,苏联内部强硬派主张使用核武器

9月,胡志明葬礼,相对温和的柯西金,在返回莫斯科途中,从杜尚别改飞北京,总理只在机场接见他,好的一点是还有同志的称呼,坏的一点,苏联对我国的长期的巨大的压力,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态度,而有根本变化。

10月,13所京校正式外迁(此前已有工作小组赴地方选址),作为战备疏散。

这就是中科大外迁的背景,因为苏联的巨大压力,这是1969年,你不能把它当作是1991年的苏联。

中科大选址首先来到河南和湖北,那为什么河南留不住中科大呢?

因为8月13日的铁列提克之后,16日一条事关国Fang战bei的重点工程就即刻摆在了河南和湖北领导的面前,要河南计划投入42万,湖北投入38万农民工,在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在豫西鄂西的崇山峻岭哪里难走,走哪里,修通一条以隧道桥梁为主的772公里的铁路。

注意,这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际施工中,河南最多时,同时在工地上的农民工超过60万人,当年河南总人口为5860万。

有过知青下乡经历,干过重体力活的温铁军老师说过:平时的口粮供应是紧的,但上这种重体力活的口粮供应是有保证的,你总不能把人当机器使,又不管够粮食吧,一般来说,工地上,一个人的饭量相当于三个常人。

500

好吧,河南当时还有一项重大工程,红旗渠在收尾,这个工程的录像,1974年成为二代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这些事,对当时河南的领导来说,估计他首先想到的不会是荣誉和机会,而是去哪弄出粮食来。

——有一说一,河南当年没有接收中科大,湖北也没有,中科大选址小组后来落脚安徽,但河南接收了外经贸大学。

——但世事难料的是,两年以后,中美靠近,压力散去,13京校外迁的,陆续又回北京了。

——中科大留在了合肥,是因为北京和合肥两边校舍的巧合原因,和一些三十年后说的...远见卓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