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下降,谁之过?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这个事讨论的很热烈,上至中央,中至专家学者,下至平头百姓,都在摆自己的看法。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经济手段到行政措施,应有尽有,但效果都不理想。专家学者们在讨论原因,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在想原因。公众几乎一致地把经济原因摆在了第一位,即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社会独立所需要的花费太大。但以我个人的观察,虽然我也认为养育成本是原因,但我不认为这是第一位的原因。昨天看到网络图片反映的那些东北关停的学校,更确定了我这方面的想法。出生人口减少第一位的原因是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大迁移的必然现象。

或许人们会问为什么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我以为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相关。人口的移动必然导致亲情关系疏远,亲情关系的疏远必然导致族群意识的淡薄,这些对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比如两个同乡男女结合,而且他们就生活在家庭和家族的关系之内,那他们的生育一定会多从家庭和家族的角度考虑得多,而不是仅从他们个人考虑。同样,两个远隔千里的异地男女结合,且完全脱离家庭和家族生活于第三地,那他们对生育的考虑就自然而然地多从自我方面考虑了。而中国现在这样结合的男女越来越多,几乎可以用普遍化来定义。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等观念正在远离现在的年轻人。所以传统的、促使人们生育的观念正在远离,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之所以说生育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因为我观察到很多个例。比如 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在中央党校教书,在北京与一位小他很多的女子结了婚,在中国应该算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错吧,他们应该不缺养育孩子的资本吧。但最后在爱人和我们这些旁人的劝说下,才在五十岁时生了一个孩子。他给我们讲了他的观点。传宗接代不需要,因为他们有三兄弟,即使他没有孩子,他的那两个哥哥也可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养儿防老更是不需要,他问我们,他给他的父母养老了吗?恰恰是在老家的两个哥哥为他完成了养老的使命。他说就他现在的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不会守着他们,他们只能靠自己。既然一切只能靠自己,为什么还要生养这个孩子呢?而有这种想法的人,现在不是个别。

生育是个观念问题而非经济问题,还可用传统社会作对比。中国传统社会时期,农业经济是其主要经济形态。一方土地养活一方人口。所以人丁兴旺是延续这个家庭或家族的先决条件,再穷也得生。而且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有后。在这种生育观念的推动下,出现了很多畸形的生育现象,如借腹生子,共妻生子,妻妾成群,外室留后等等。想想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生育条件极其艰难,但中国人口还是在增长,有时还增长的相当快。你还能说生育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吗?

权当抛砖引玉吧,中国现阶段生育率下降主要是观念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我还可列举很多个例。可惜的是,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而且这种统计也太难了,无法进行。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