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发现地下洞道成采矿理想场所,挖空了会因地月引力撞向地球?

500

月球探测活动已发现月球上有300多个洞穴入口,其实都是天然的月球基地备选地,重庆大学等研究团队都已经在利用溶洞模拟月球熔岩管进行验证研究了,相关论文也发布在science合作期刊《空间科学与技术》上。哈工大还提出了“月球溶洞计划”,供探月工程项目选择。

500

这足以说明,人类准备利用月球的熔岩管洞建造人类居住基地和采矿场所的可行性。其实,人类祖先最早也是生活在天然洞穴之中。

人类在探索月球过程中就发现迄今为止,在月球表面发现了300多个洞穴,其中21个潜在的熔岩管洞穴,16个分布在月海区域,5个分布在高地区域。这些天窗都是理想的居住地或者采矿地。

500

主要有四大考虑:

第一,温度稳定:月球表面极端的温差使得直接居住变得极为困难,而洞穴内部由于与外界隔离,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这为人类居住提供了天然的温度调节系统。

第二,辐射防护: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表面直接受到太阳辐射。洞穴的岩石结构可以作为天然屏障,减少宇宙辐射对居住者的影响。

500

第三,一些洞穴可能与月球内部的熔岩管道相连,这些管道可能含有水冰或其他重要矿物质,是未来基地的重要资源来源。

第四,新发现的洞穴,如在静海附近的地下通道,其宽度和长度适合建设,且位于地表下一定深度,理论上能提供足够的结构稳定性,适合建造基础设施。

500

这次《自然·天文学》发布的论文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月球静海坑(MTP,8.3355°N, 33.222°E)存在扩张的洞穴空隙或管道。该洞穴大约长30米至80米,宽约45米,可能呈平坦或是呈最大45度角倾斜,比较适合人类登月后进入。

500

在这里既可以建立月球基地,也可以开采丰富的氦-3、铁、钛、硅等战略资源。

目前不少研究团队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氧气、水循环和食物供应系统,诸如哈工大这些研究机构也给出完整的建造方案,预计后期就将逐步实施计划。

月球上发现的地下洞道确实为建立月球基地和太空采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关于月球被“挖空”后是否会因地月引力而撞向地球,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

500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来解释为什么:

第一,月球远离地球的趋势:科学研究显示,月球实际上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而不是靠近。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月球对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导致月球的轨道能量增加,从而使其逐渐远离地球。目前,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的速度大约是3.8厘米。

第二,质量减少的影响:即使在极端假设下,月球因为采矿等活动质量显著减少,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2),月球受到的地球引力会相应减小,而不是增加。这意味着质量减少的月球不会因为引力作用而更容易被吸引向地球。

500

第三,洛希极限:在天体物理学中,洛希极限定义了两个天体之间可以保持稳定的独立形态的最小距离。当两个天体距离小于这个极限,较弱的天体会被较强天体的引力撕裂。然而,即使月球质量大幅减少,它与地球的距离远远超过洛希极限,因此不会因为质量减少而被撕裂或吸引撞击地球。

第四,实际采矿影响微小:实际的太空采矿活动预计对月球整体质量的影响极其微小,几乎不会改变月球的轨道动力学。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采矿活动对月球巨大的质量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损失。

500

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以后居住在月球的坑洞里,或者在月球采矿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虽然不会导致月球撞向地球,但是也必须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规则,保护月球自然环境的同时,确保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