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未来(3)

(3)改革预判

甲,改革的方向

A,社会主义近期目标。

经济目标:解决公有资本运作漏洞,必须有人对资本运作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负责,以保障公有资本运作可持续可循环发展;向资本主义私有资本运作学习,嵌入资本运作的成熟的定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普遍推行股份制经济制度,保证公有资本的保值和增殖;扩大再生产,繁荣经济,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降低基尼指数,让劳动者能够获取合理的报酬。政治目标:实现政治多元化,实现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管理形式,保证一流的人才治理国家。社会目标:实现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社保全覆盖等。

B,社会主义未来的成败点。

社会主义未来的成败点有两个:一个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有政改和经改。政改看是否实现政治多元化,是否实现民主和法治;经改看是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否普遍建立股份制经济制度,是否实现资社融合;政改和经改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成就的。另一个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结果可以检验政改和经改是否成功。从理论上讲,政改和经改成功,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两个成败点,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可以合二为一,只看经济是否发展,只看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否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只要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那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创新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因此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成败,在于两改是否成功。而检验两改是否成功,关键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否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关键看社会主义的生产率能否超过资本主义的生产率。经济学上有一个价值原理,价值原理的核心基础是通过不断地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不断提高生产率。如果不能提高生产率,经济便不能发展,老百姓便不能致富。如果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之中,老百姓便会抛弃社会主义,就会陷入暴力运动循环。这也是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邓小平看到了社会主义危机的根源。社会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贫穷”,而贫穷的原因在于生产率低,生产率低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缺陷。因此,社会主义生产率是否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制度成败的硬指标。而社会主义硬指标的实现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当今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已经改变,旧的“劳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已经落后,已经被“科技信息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率”的方法超越。如果说社会主义可能被打败的话,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是自己的科技信息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如资本主义的科技信息生产要素生产率。美国为什么在低端经济领域不愿与中国脱钩,而执意要在高科技信息领域(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与中国脱钩,并联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围堵中国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原因就是担心中国的科技信息要素生产率超越美国。中国的社会主义要想超越美国的资本主义,首先要改革创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政治制度,完善自己的经济制度(包括科技制度),完善自己的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意识形态),才能提高生产率,才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效果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效果。今日,许多大型国有垄断企业(铁路、石油、石化、冶金、航空、电网)都亏损,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效率低下,说明社会主义的生产率低下,说明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发展经济,来提高生产率。如果经济不能发展,生产率不能提高,不能超越资本主义,那么,社会主义优越性无从谈起,最终社会主义有可能无疾而终

C,社会主义最佳路径选择

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到底哪条路径最佳呢?

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可取。

走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消灭私有制,国进民退。这条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死路。现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公有制经济要消灭私有制经济,而是要避免公有制经济被私有制经济消灭。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机制,市场经济机制是滋生私有制经济的,所以,消灭私有制经济基本无望,防止公有制经济被消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最近十年,国进民退,效果不佳,许多国有垄断企业都亏损,地方政府债务有近百万亿之多,说明走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如果继续坚持走纯粹的社会主义道路,国进民退,则有可能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状况。走纯粹社会主义道路,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状况,人们看不到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危殆。

纯粹的资本主义道路,也不是最佳。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并取得一些成就,至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有百分之三十存活,土地仍属国家所有。如果要回头走纯粹的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这百分之三十就有可能丢失,土地国有也可能被侵蚀或私有化,社会主义有可能名存实亡。如果这样,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便少了社会主义形态,少了公有制形态,因此也失去了社会主义制度试错的意义。虽然苏东社会主义阵营都崩溃了,都回归了资本主义,但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还没有崩溃,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还在坚持公有制,还在坚持试错。试错,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不管怎样,不试到底,便不能作结论。社会主义成功与否,我们谁也不能确定。有人说哈耶克能确定,哈耶克能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会走向极权主义,极权主义会导致人的奴役和社会主义经济崩溃。哈耶克的顺向预测是成功的,但哈耶克没有作反向预测——如果社会主义走民主和法治的道路会如何?如果社会主义走资社融合的道路会如何?如果社会主义的公有资本与资本主义的私有资本相互渗透携手运作效率会如何?还有,如果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催生物质革命,进而催生社会制度革命,那么,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便有可能萌芽,那时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或许重新具有试错意义。退一步说,如果走民主和法治的道路,走资社融合的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携手发展,社会主义便不可能走向极权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便有可能殊途同归,便有可能建立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社会形态。

无可否认,资本主义道路走的是自发秩序,走的是改良之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资本主义的自发秩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与人类期待的理想的社会形态还是有些差距。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有人性的贪婪,还有盲目的竞争,还有贫富悬殊、阶层固化、暴力运动、战争等重复现象。因此,走纯粹的资本主义道路,也非最佳的选择。资本主义自身还在不断的改良,其改良的趋势,也在向社会主义理想的目标靠拢,比如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全民社保等。

资社融合的道路(共有主义发展道路),可能是最佳路径选择。

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拥有各自的某些优点——

先来谈谈资本主义的优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之上,是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和改良。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违背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私有制原则,资本主义制度完善了市场经济制度,实现了“资本引领经济”,一切都资本化、商品化。普通劳动者成为雇佣劳动者,没有了人身依附(奴役)关系,“君可择臣,臣可择君”,普通劳动者就业有了双向选择,有了选择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完善了政治制度,全体公民拥有“一人一票”的民主权利,可以通过民主程序参政议政。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信仰自由权和言论自由权等“人权”得到充分的保护。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有一些毛病,但这些毛病都处在不断的改良之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精神)之争,虽然有可能酿成战争危机,但在人类“关系理性”的指引下,战争危机是有可能消除的。

再来谈谈社会主义的优点。优点一,社会主义拥有巨大的公有资本,社会主义公有资本有多大?全部国土资源属于公有,国土之下的矿藏资源和国土之上的湖泊、河流、植被资源属于公有,国家管辖范围之内可利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属于公有,所有公有资源都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所有货币(资源)都可以转化成资本用来投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资源都可以转化为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公有资本之大是超出人们想象的;优点二,公有资本赚取的利润全部归国家支配,可以用于社会公共福利支出和国民的二次分配,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拥有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公共福利;优点三,国家可以利用公有资本,投资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项目;优点四,国家在平时,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发展军工和加强国防建设,在战时,可以调配全国的资源为前线服务,有利于抵御外侮(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都强调共产形式有利于战争;从美苏冷战的巅峰时期,证明共产形式在调动全国资源为战争服务方面略胜一筹);优点五,土地公有,可以为国家未来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的优点可以用一张白纸来形容,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画成美丽的图案,也可以画成丑陋的图案,全凭你的画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有优越性的,但就看你在社会主义这张白纸上怎么画,就看你能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看你能不能画成美丽的图案。迄今为止,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这张白纸画的图案都不尽人意,交了白卷,被退回去了。中国,也没有把社会主义的美丽画出来,也没有把社会主义的优点发挥出来,许多公有制优点成了缺点,成了包袱,这是事与愿违的地方,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不出来?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源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缺乏内生动力;资本主义制度源于“自发秩序”,自发秩序具有内生动力,所以,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其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共通性。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其运作都是资本运作。资本虽然有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之分,但资本具有共同的本质,具有共通性,可以相互投资持股,可以共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依赖市场经济形式,可以在市场经济同一赛道上公平竞争,也可以携手发展。携手发展所获利润,一部分可投入扩大再生产,一部分可进行国民的二次分配(扶贫或公共福利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式被资本主义国家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意思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国家是私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两者都具有资本的共通性,只是操作性不同而已。

另外,资社融合发展路径,实质上就是共有主义发展路径,共有主义实际上就是资社融合的实现形式,共有主义的形式是看得见的,几乎无处不在。比如一个企业,是企业主和员工的生存共同体,共享企业的发展;比如一个几千户的小区,绿化带和公共设施便是共有的;比如一个地方的山川湖泊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地方全体居民共有的;比如一个国家的国家资本也是全体国民共有的。。。。。。地球也是人类共有的,共有的现象是无处不在。共有主义依附不同的经济实体,兼具“共有不必共产(产权明晰),共富不必均富(共享效益,允许富裕程度上的差别)”的优点。共有不必共产,共富不必均富,符合人性的发展,是社会所有阶层可以接纳的。

所以,走资社融合发展的道路,能够夯实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模式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和自发秩序的结合,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有可能是最佳的发展路径选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