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将推动港珠澳大桥单Y回归双Y?

    深中信道管理中心昨日在广东中山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信道将于六月三十日十五时通车试运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昨日也公布关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批复。收费车型执行《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489-2019),项目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六十六元/标准车次。其中,东人工岛(起点)至西人工岛的收费标准为三十七元/标准车次;西人工岛至万顷沙枢纽互通的收费标准为二十三元/标准车次;万顷沙枢纽互通至横门互通(终点)的收费标准为六元/标准车次。

    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三十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三十一公里,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开通运营后,从深圳到中山驾车只需要半个小时。深中通道通车后,由中山、珠海驾车到深圳,就不用绕一个大弯,而且免受虎门大桥塞车之苦。当然,同样也方便了粤西一带城乡的驾车人士到深圳。这不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果,也为广东省大基建添砖加瓦。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极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通道全长二十四公里,采用东隧西桥方案。其中海底隧道长约六点八四公里,桥梁部分长约十七公里。桥梁段包括两个航道桥,西侧为中山大桥,东侧为伶仃洋大桥。伶仃洋大桥为主跨一千六百六十六米的全漂浮系悬索桥,大桥长约二点八三公里。由于在三十多年前,珠海市政府曾经提出过「伶仃洋大桥」的宏伟规划,现在伶仃洋大桥的桥名已经被深中通道采用,这是否会激发珠海市方面,加快深珠信道的筹建进度?

实际上,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于一九八三年提出兴建伶仃洋大桥,连接香港和珠海。这个方案得到珠海市的热烈欢迎。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未能实现。后来,一九八九年香港的青屿干线通车,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善用青马大桥等基建设施;于是珠江口两岸的大桥的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原伶仃洋大桥计划正式搁置,并在最后演变为港珠澳大桥。在经历了「单Y」和「双Y」方案的争论后,最后确定采用「单Y」方案,在东、西两端分别以香港和珠海、澳门为落脚点。

     正因为港珠澳大桥没有考虑深圳的利益,因而「深中通道」就被提上议程。•二零零六年中旬,深圳市政府提出兴建「深中大桥」,以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而大桥位于港珠澳大桥北面。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广东省交通厅宣布推荐方案,采用「东隧西桥」方式兴建,并正式将之定名为「深中通道」。

      虽然深中通道也将能为珠海带来巨大利益,实际上在房地产高热时,就有珠海的房地产商宣称,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海的房价将会翻番。但在整体经济利益看,可能会让中山对珠海造成「截流」的作用。这就催生了「伶仃洋大桥2.0版」。只不过是「伶仃洋大桥」已经被深中通道的东侧大桥所用,因而定名为「深珠通道」。

深珠通道是规划中连接深圳市与珠海市的一条跨海大桥,是G0412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初步规划,深珠通道选址位于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之间,为公铁两用桥。通道起于深圳,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向西延伸至江门和阳江。深珠通道通车后,三十分钟就可从深圳前海直达珠海。

而深珠通道的规划,同样也激发了港珠澳大桥回归「双Y」方案的初衷。广东省政府官网在二零二一年发布《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这是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后,首次将新「双Y」研究正式列入广东省政府相关规划文件。而时隔三年,今年四月,《珠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草案公示又提出港珠澳大桥可望「政策突破,连通深港」,被相关人士认为是「从省到市,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

       其实,当年港珠澳大桥在酝酿阶段时,深圳一直希望可以参与其中,将大桥同时接驳深圳,形成「双Y」走线。只不过后来由于粤港利益考虑不同,尤其是香港和深圳有竞争关系,香港特区政府担心如果大桥采用「双Y」方案,深圳盐田港的服务收费较便宜,而且也无须经过复杂行政关卡,货流很大机会被深圳「截糊」,因而力主「单Y」方案。据说,澳门方面也担心无法承担来自深圳的车流,因而也赞成「单Y」方案。这就不但令港珠澳大桥的效益被大为削弱,而且也不方便澳门与深圳之间的陆地往来,在绕一个大弯的同时,承受虎门大桥塞车之苦。即使是深中通道通车,也是要绕一个大弯,如果港珠澳大桥恢复「双Y」初衷,从澳门驾车到深圳,只需用三十分钟。

     实际上,澳门和珠海以至深圳的车主以至普通市民,都深受「单Y」模式之苦,未能实现珠江口两岸的交通方便。而且,也让国务院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的五条地区性环线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珠三角环线高速」,编号G94),变成「掘头路」,因港珠澳大桥是跨境通道,而让没有出境权的内地车辆在此受阻。

  现在终于正本清源,作出「否定之否定」的决策,决定港珠澳大桥回归「双Y」方案。而延伸到深圳的支线的走向,可能是为了避开香港特区的「敏感情结」,宁愿多花逾倍的投资,直接从东人工岛引出,不经香港陆地和水域,直到深圳前海。而且采用港珠澳大桥的桥梁与隧道相结合的模式,在连续香港和深圳的航道的路段,采用隧道方式,其余路段则是桥梁方式。这样做,就等于是整条深圳支线都位于内地水域之内,避免与香港特区的管辖权产生冲突,实现「主导权在我」。

  按照此模式,从珠海到深圳,在珠澳人工岛可以绕过珠海口岸,直接上桥,在到深圳后,也无需经过口岸,直接登陆。亦即无需办理出入境手续,因为整座大桥,在东人工岛以西,都是属于内地的水域。反之,深圳及珠江口东部的汽车,也可经港珠澳大桥到珠海和珠江口西部。因为直接用这种方式上桥,并未涉及到出入境,颇为方便。而「G94」号高速公路也将成为真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但澳门车辆则有所不同,必须在珠澳人工岛的澳门口岸,和深圳口岸分别办理出入境手续,但在大桥上行驶时,却是在属于内地管辖的关境之内。

  这样,首先是现有的「粤澳两地牌」得益,可以直接从港珠澳大桥入境深圳,无须绕道虎门大桥或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及正在筹划的深珠通道,真是「掂过碌蔗」。

                                           (发自台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