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的提法当休矣!
柯炳生,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这位仍朝气勃发的不老的老先生,最近开抖音账号了。“说三农事,讲三农理”,这是一位三农学者。说实话,作为一个返乡创业近七年的村干部,对此非常高兴。农业、农村、农民,这农村的事啊,关注关心的人太少了,能有一个如此重量级身份的专家学者旗帜鲜明的宣讲涉农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啊。
连续看了几期柯老师的视频,我却是高兴不起来的。视频评论区的亦是反对声音喧嚣。柯老师的“热点辨析—农村衰败论”中说到,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不是面貌依旧,更不是比以前差了,而是比以前好得太多了。柯老师说农村是兴旺还是衰落,从根本上还是这三件事:农业生产怎么样、农民生活怎么样、农村设施和环境怎么样。然后柯老师就此进行了展开,论证了现原农村比以前是好太多了。
柯老师说的事实与道理,是无可辩驳的存在的。为什么网友并不认同呢?有高赞评论说:农村没有衰败,让你的儿子、你的孙子都到农村来,让他们在农村生活试试。
柯老师与群众的认知差距甚远啊,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情况呢?
这几年的农村创业生活,我一直在思考,明明国家在农村投入巨大,明明农村基础设施的提升巨大,明明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巨大,可为什么农民并不买账?农村问题的“三农”提法,真的合适吗?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农村破败,解决方法就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修路、装路灯,垃圾统一处理、装一安装自来水、进行厕所革命、搞美丽乡村建设……二十多年下来,乡村面貌确实已经大变天了,农村确实可以说是城市人的诗和远方。农业效率低下,那就引入大资本、大集团下乡,进行土地流转,搞规模化耕种,或者规模养殖。这么做的效果确实是很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肉蛋奶供应丰富,人们在生活上的支出基本保持稳定。农民问题,核心就是增收的问题。曾经,“十亿农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曾经,广东工厂的车间里,攒满了年青农民的青春;曾经,春运车票一票难求……经商,务工,是解决农民增收的二大支柱。在这个历史阶段,三农的提法,解决了当时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在那时,功不可没。
然而,三农提法,还符合当今社会对农村的期望吗?还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吗?
“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安不了灵魂”,是两代农民心头的痛。在农民眼里,农村只适合逢年过节回家聚聚,只适合让老人在家安老,只适合在朋友圈发发感想。现在的农村,并不是可以让年青一代的农民安身立命之所了。农村没有实业,打不了工;养猪养鸡,竞争不过大集团大资本;种地,好地已经被资本圈占做规模种植,汗流浃背能不亏本就谢天谢地了。在农村里,曾经的田土,要么荒废要么已流转。这样的农村,农民怎么可能认可“比以前好得太多了”呢?
随着这几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被迫返乡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回到家乡,又该如何生存?平坦的水泥路,洁净的村庄,美轮美奂的家乡,却挣不到一份养家钱,这种凄凉谁人能懂?
农村,是一个统一有机和谐乡村社会,不是可以随意分割的物件。很多的老传统老道德,都是依附于这样的一个乡村社会的。农民也应当能在这个和谐的乡村社会里恬然生活。老有所养,壮有所业,少有所教,欣欣向荣,这才是一个繁荣兴盛的乡村社会。三农提法及根据三农概念施行的政策,是在强行解构乡村社会,对农村来讲,只是一时之急,而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柯老师,农业问题领域重量级的人物,在今天,仍然持三农概念来解释农村问题与现象,又如何能赢得人民的欢迎呢?柯老师这种理念,说明在我国理论界,以三农概念解释农村问题,不仅仅是主流,也许是唯一。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我在农村创业七年,时间不长,但我喜欢思考。也许,我的观点不深刻,但我欢迎批评,欢迎探讨。
中国的崛起,不能仅仅是城市的崛起,农村不可或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如果继续抱持三农概念以解决农村问题,必将造成无可计量的损失。
三农的提法,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