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自己的孤儿

他们,是自己的孤儿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即事》,文天祥 〔宋代〕

500

只有很少的人

能够不解释  也不刻意沉默

摘一株芳草递予我们

以微笑

对待我们的鼓噪和胡闹

只有很少的人

在他们离开时

留下一艘空空的木船

让我们以为

从来就没有人渡过彼岸

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这样

白昼将尽  将最后的光芒

全都加冕于我们

任由篝火与醉酒挥霍

而他们,做自己的孤儿

    注: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奉诏出使元军兵营谈判,因据理抗争被扣留。在镇江伺机逃脱后,又为所谓扬州劝降的谣言所害,被诬陷通敌。为表明心志,文天祥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诗。祥光元年(1278)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末句“我欲从灵均”中的“灵均”,是楚大夫屈原的字。

500

改  变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贺新郎·端午》,刘克庄〔宋代〕

500

石榴花没有改变盛放的季节

龙舟和它赖以争渡的一条河流

没有改变流向

天空、星辰和大地上的儿女

没有改变她们的颜色……

我们的悲剧在于,我们以为

江中蛟龙的口味已经发生变化

    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还反映对当时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词的上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风物,如一幅民俗风情画,清新欢快。下片用嬉笑怒骂的笔调嘲弄往江中投粽子以飨屈原的传说和历史遗习。全篇针砭世情,传达出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深慨。词牌《贺新郎》又名《金缕曲》。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