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超级蜂巢》 就交给时间吧

光明网评论员发文:<<评央美毕设作品被嘲垃圾堆,“为何专业要向非专业致歉”,大家怎么看?>>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展上的这个毕业设计作品题为《超级蜂巢》。“为何专业要向非专业致歉”?光明网作者如是问,是问《超级蜂巢》创作者,还是针对此作品发表评论的大众?作者似乎是为了引人注意而有意这么写的。作者在文中说:“人们似乎不再相信有什么专业判断,不给专业判断留下多少空间”“如果社会对专业性缺乏尊重,自然会产生某些反智的氛围,比如可以让一位央美毕业生给普通网民道歉”。

这个毕业设计作品《超级蜂巢》,到底应该怎么评价?500

我以为,首先,《超级蜂巢》属于装置艺术作品,是一件小众美术作品,网友的观点见仁见智,包括出现一些否定的看法,其实是可以预料的,这是常见的舆论生态。

难道所有评论都是正面的,都对作者加以肯定,那才是正常吗?

先请看两位网友的观点。

网友1:(《超级蜂巢》)之所以会引发争议,我认为是对于“艺术”理解的不同。这位学生也许是想追求大巧若拙的境界,而公众理解的艺术是高雅、精致、绚丽的东西,两者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争议。最后,我想说,艺术这东西不可能追求普遍性认可,只要有人欣赏就肯定有人反感。作为艺术家应该有相信自己的勇气,你追求的才是你坚持的,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众。 

网友2:如果蜂巢的创作者确实觉得她创作了一个精彩绝伦、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她完全可以坚持她的专业想法,没有人逼她道歉。但是大家说她的作品不美,而且花了2万也不值得,也是大众的评论自由。你可以说这个作品是给专业人员看的,但是既然让大众看到了,大众就有批评的自由。

你看,这两个网友的观点,就是对作者予以肯定,鼓励作者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不必道歉。所谓专业向非专业道歉,这根本就是伪命题,谁逼他道歉了?道歉,完全是创作者自身的选择,只能说明他定力不够,自信不够,他退却了。

其次,要了解装置艺术作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作品与传统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

美术一般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书法、篆刻、摄影等门类。而绘画是美术中的一种主要门类,是作者在纸张、布、墙、地面等各种物体的表面,通过画笔、刷子、海绵或布条等,加上颜色、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以图像为中心,通过图像呈现出作画人希望表达的意思。

装置艺术作品与传统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技术和材料运用。装置艺术作品不再单纯地依靠画笔、刷子、海绵或布条等,加上颜色、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以图像为中心,而是利用各种“现成品”来完成作品。其特点包括实验性、瞬时性和观众参与性。它直接采用“现成品”作为创作材料,如徐冰在《尘埃9·11》中采用世贸大厦废墟的一点点尘埃,作为传达作者情感的一种工具。此外,装置艺术作品还具有空间性、整体性、观众参与、跨媒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其独特性和魅力。装置艺术作品甚至要求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外,还要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是装置艺术与传统绘画在技术和材料运用上的主要区别。

现在,装置艺术作品也被看作一种美术形式。

所以,读者不能带着欣赏普通绘画作品的眼光,来欣赏装置艺术作品。

再次,创作者有必要对这种新颖的美术作品加以介绍,使更多读者明白装置艺术作品是一种小众美术作品形式,与一般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如何欣赏,而不是一旦有读者表示不理解就马上自我否定,甚至道歉。 

更不应该看到部分观众否定自己的作品,就认为读者反智,“反智”这个帽子也戴得太沉重了吧。

而且,所谓装置艺术,在中国能否被中国观众接受,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知道。关键还是要这种作品得到中国美术界认可,然后才能有艺术生命。如果连国内美术界都不认可,那就谈不上得到更多人认可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