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普京访华引热议,发展中俄关系的确不是权宜之计
5月16日至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普京第19次以总统身份访华,也是普京第五任总统任期的首次出访,引发全球网络热议。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动荡与不安时刻干扰人类和平清梦。
2023年4月1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会参与政策辩论时曾经说过:俄乌冲突(李称战争)、日益加剧的中美紧张关系和贸易保护主义,已然构成目前影响全球的三大危机。
中俄关系及走向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世界未来秩序如何。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
数据表明,多年来,中俄元首双方累计会面40多次。这也是普京在7个月内,第二次访华。
遗憾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部分俄粉与乌粉在网络相互辱骂、对立撕扯,表现匪夷所思。
相关谣言、虚假消息更是甚嚣尘上、莫衷一是。
因此,如何全面看待、理性评估中俄关系对从事地缘政治研究、国际贸易经商、环球旅游留学的朋友来说也很重要。
16日,国家领导人在与普京会谈时深刻指出:
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树立了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普京表示:发展俄中关系不是权宜之计,不针对第三方,有利于国际战略稳定。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不是权宜之计”的确是理解中俄关系的重要关键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事实上,中俄双方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再次强调:
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中俄始终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成为当今世界大国和互为最大邻国关系的典范。
首先,《联合声明》长达一万三千余字,巨细靡遗,几乎囊括了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这在国际交往中是比较罕见的。
由此可见,不是权宜之计并非虚言。
其次,我认为就中方来说,搞好中俄关系的战略利益点并非某些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台海问题。
而是中国欲逐鹿世界,领导参与全球治理,就必须学会制定国际游戏规则,以在全球范围内谋取一言九鼎、不怒而威的地缘政治势能。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多次说过: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台湾统一从来就不是问题,也不会成为问题。
问题是怎么做,国家民族利益才能最大化。不能统一之后,让台岛成为一个负资产、定时炸弹。
换句话说,统一是核心利益,逻辑上,不会寄希望于任何一个国家对华关系的好恶远近。
当然,有人愿意鼓掌,我们当然也乐观其成。
回顾《共同声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复罗列了二十多个法律文件、条约。
比如:
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18年5月17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
2000年2月29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
2022年1月3日发表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一句话,中国对未来全球治理的布局、设计理念就是坚持依法治球。
显然,这与美国追求的“基于(实力)规则的秩序”有很大不同。
俄罗斯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地位至关重要,影响可想而知。
第三,如何依法治球?
就是充分发挥地区多边组织的作用。
也就是通常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
比如: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多边组织,使其在构建新的公正稳定的多极化国际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类似的还是金砖国家。
再如:
双方希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关国家及机制加强各领域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太平洋联盟(AP)、安第斯共同体(CAN)、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中美洲一体化体系(SICA)、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等地区组织,以及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
综上,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
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
理性评估中俄关系需要全球战略布局的高瞻远瞩,而不是简单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