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需要以出格的方式把辩论搅浑吗
跨海辩论刚刚结束,关于这种辩论的讨论和解读已经响彻我的微信群组。有一位朋友认为,刘欣的表现有些丧气,太过于表现自己理性中立,而在气势上输了翠西一头,无助于宣传。既然翠西最终目的就是挑事,那么刘欣需要放开自己,硬怼回击,不怕水不浑,而怕节目表现不够夺目,要给美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倒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的确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出格的事情才能引人注目,所以媒体会倾向采用耸动主题,但我不认为可以因此要求刘欣。
首先我和朋友共识的地方在于,这次辩论就是一场局,是FOX为了收视率而开的一场局。贸易战、不同种族的美女主播、同台互怼......哪一条都是热点。辩论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说话技巧,对大多数人而言很难把握,看辩论其实是看热闹。而且一次辩论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关于贸易战的辩论美国搞多,但现场改变认知的人微乎其微。人都是有系统性偏见的,在互联网时代还具有了更多信息选择的能力,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这意味着偏见会有固化倾向,这不是民族主义者口中的美国人劣根,而是人性。翠西的节目有相对固定的受众,他们接受并认可翠西的价值观,只凭刘欣的只言片语不可能改变认知,若情况反过来我们也是一样。
既然没什么效果,搞点耸动出来岂不是更好?
FOX要的是收视率,那么做一些夺人眼球的事情反而成就了翠西,特别是擂台是人家的、裁判是人家的情况下,你的任何表现都会被刻意解读(翠西后来就认为刘欣承认技术偷窃)。同时大陆主播也并不擅长这种互撕的主播方式,与其这样,不如表现保守一些,定位在把话讲清楚。整个节目看下来,虽然翠西先声夺人,攻势凌厉,但并没有咄咄逼人,实际上整个节目后来的节奏完全偏离了辩论,变成了程式化一问一答,这也可能是为了适应刘欣的节奏。这样的转变可能的确让诸位看官比较遗憾,但我想更遗憾的是FOX...
这次辩论的意义有很多:积累与外国主播的互动经验,了解中美认知差异......但绝不在于“说服”,原因如上。所以以争强好胜来解读这场辩论,就我看来是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我理解大家对辩论不符合心意的情绪,但我朝主播和美国风格不一样,恕我直言,一旦被挑逗,未必能从翠西那里讨到什么好处,那就展现自己的风格就好。我从一开始对刘欣的期许就是把话讲明白,能反问几个问题就行(虽然这点她也没做到),没必要走入互撕的地步。如我所说,擂台人家的,裁判人家的,真要互撕你的形象反而比现在还差,而且人们只会记住两个人女人吵架,却不知道吵了什么。作为历史首次,刘欣能挺身而出已经很不容易,我作为一个看客,能够做的就是合理化她的表现,而不是埋怨她为什么没和翠西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