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道下水航空母舰的,只剩意大利了……

5月25日,意大利海军新建的两栖攻击舰“的里雅斯特”号在拿波里的芬坎蒂尼造船厂里正式下水。按照计划,这艘排水量3.3万吨的两栖攻击舰在竣工后将替换已经服役了30多年的意大利海军 “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和“加富尔”号航母构成意大利海军的核心力量。

500

▲ 毕竟是要做舰队核心的大军舰,对意大利也好,对海军装备界也好都不是小事

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虽然意大利一直给人一种费拉弱鸡的感觉,但怎么说意大利海军都是造过无畏舰,签过海军条约,好歹在冷战结束前挤进了航母俱乐部,现在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常年保有两艘航母的国家(吨位小归吨位小,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啊)。

500

▲ 两艘小航母也是两艘航母!

芬坎蒂尼在拿波里的造船厂也算是有历史年头了,“的里雅斯特”号的下水还是用了船台滑道下水的方式,在当代也是相当难得。从技术的角度说,当代水面舰艇在建造的时候多少都会对下水前的预舾装程度有要求,而滑道下水因为会对船体产生不小的冲击,对于舰体结构以及预舾装的舰上设备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新的舰艇,特别是大吨位的水面舰艇在下水的时候都会使用船坞注水浮起或者浮船坞下水法。

500

 ▲ 滑道下水有动态感,比起“进水仪式”要热烈得多

在航空母舰这个领域,在苏联解体之后,当代几个大国造航母基本上都已经放弃了滑道下水的形式,唯独意大利“不忘初心”,前几年建造“加富尔”号航母的时候,也用了滑道下水。

500

▲ 这么硬核的下水别的不说,好看是肯定的

因此“的里雅斯特”号这样大吨位的两栖攻击舰之所以采用滑道下水,多少也反映了意大利造船工业的“历史悠久”——和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下水铁甲舰时代的照片一比较,这种同步的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

500

▲ 这么一比较,你们是不是觉得人类文明就没怎么发展过……

“的里雅斯特”号和当代很多国家建造的“两栖攻击舰”或者“战略投送舰”一样,在用途和设计上都有不少多样化的考虑。比起之前的“加富尔”号航母,“的里雅斯特”更多强调了作为两栖攻击舰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比如该舰尽力拓展飞行甲板的面积,取消了“加富尔”号上的那种滑跃起飞跳板,也没有像西班牙建造的那一系列战略支援舰那样把舰艏甲板往上翘;采用两台折叠舷侧升降机,避免飞行甲板被挤占;使用双舰岛布局,尽可能将舰面用于舰载机和相关附属车辆的布置……经过这样的优化之后,“的里雅斯特”可以在飞行甲板上系留超过5架以上直升机的同时,一次性放飞8架运输直升机,其航空作业能力显然是相当不错。

500

▲ “的里雅斯特”当初的设想,这已经属于基本定案之后的样子了

“的里雅斯特”的这个双舰岛设计也算是跟风之作了。当年英国航母上搞双舰岛的时候,外界对双舰岛的优点是一通赞扬,到了“的里雅斯特”这儿,这个双舰岛最根本的因素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并非双舰岛好才用此设计,而是因为有两根烟囱才不得不这么做。作为一艘意大利军舰,“的里雅斯特”虽然是个两栖舰,但对于航速也不能堕落到别国那种18节19节就能对付的状态,两台MT30燃气轮机让其拥有25节的航速,但对于强劲动力的追求和追求安全性分开布置的结果,就是要布置两个烟囱的困扰。

500

▲ 人家英国航母舰岛之间能藏个升降机,意大利这就只能停俩直升机

在这一点上,其他国家还是更加倾向于将烟道在舰内集中之后,通过单个烟囱排放的经典设计,虽然这么做肯定会复杂化舰内的结构,但至少在甲板上占据的面积要小得多。虽然即使这样,甲板上舰岛的位置还得靠烟囱来“定位”,没法跟核航母那样想把舰岛搁哪儿就搁哪儿(“戴高乐”极为靠前的舰岛和“福特”超级靠后的舰岛都需要以摆脱烟囱束缚为前提)。

500

▲ 黑色的“加富尔”舰影与较早期“的里雅斯特”方案的对比,可见二者的烟道位置基本一致

在大型两栖舰的研制思路上看,“的里雅斯特”算是意大利海军思路最为正常的一艘舰了,在此之前意大利海军的两栖作战核心是1988年到1994年间服役的三艘“圣·乔治奥”级船坞登陆舰。这三艘舰排水量只有8000吨左右,设置了全通飞行甲板,但其中之后舰尾的一部分可以起降一架直升机,其余位置可以停放车辆,可以存储物资,可以放直升机,但是就是无法用于直升机起降,而且因为有限的舰内空间都用于布置车辆甲板和坞舱,舰上也没有直升机机库,这就使得全通甲板这种本该是强化航空作业的东西最后毫无用处。

500

▲ 能看出来,前面的“海王”根本施展不开

这一系列特点看起来和后来日本建造的“大隅”级在某种程度上颇有精神相同之处,但人家“大隅”作为日本“航母计划弯弯绕”的第一步,天然就带有技术验证和舆论试探的作用,但意大利国内的环境没那么复杂,而且在建造三艘“圣·乔治奥”级的时候其航母“加里波第”都已经服役了,这就让这事儿显得有点……智障。

500

▲ “大隅”级好歹还能同时起飞两架CH-47

后来意大利海军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这几艘舰进行了改进,将左舷的登陆艇吊艇架降低,将舰艏的火炮撤除,将帆缆甲板封闭,然后将飞行甲板力所能及的予以扩大。虽然机库这种东西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会有,但好歹这下是具备了同时起降4架直升机的能力——如果说“圣·乔治奥”级一开始的答卷是个笑话,那么经过改进之后这波挽尊,对于一艘8000吨级的登陆舰还挺成功的。

500

▲ “拆违整治”之后,虽然没有机库,登陆艇也少了,但直升机运作能力有了巨大飞跃

经过“圣·乔治奥”级的弯弯绕绕,意大利海军总算是搞明白两栖舰艇应该咋弄了,下一代的意大利两栖船坞登陆舰终于解决了机库的有无问题,但是目前看起来全通式的甲板意大利海军还是不想舍弃,虽然这多少会带来一些关于舰艇内部空间的问题,但考虑到意大利本身没有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实际需求,这种强调车辆搭载能力和航空操作能力的设计,对于经常要派两栖舰艇身兼数职的意大利海军来说,反而成了比较有用的“香饽饽”。当然,那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