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质生产力”战略焦虑

美国的“新质生产力”战略焦虑,终于暴露了。

这一次耶伦访华,美媒炒作“中国自主新能源”先进生产力的产能过剩,但决口不提“合资汽油车”的落后生产力产能过剩。

本质上,耶伦此行扩大了“科技打击”的范围,从上游的科技研发,向下游的科技产能拓展,此轮炒作“产能过剩”打击的对象,就是中国以外贸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科技产品”。

今年3月的两会,中国确定了“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这引发了美国方面剧烈的反应,耶伦火急火燎访华,游说中国削减所谓的“过剩产能”——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特征聚集的新能源车、外贸新三样等领域,而不是传统出海电商那些廉价的日用商品,以及落后产能真正过剩的“美系、日系、德系等合资汽油车”市场。

美国人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产能过剩”是一个好噱头,因为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让这些领域成为“竞争性”领域,竞争性下的“适度过剩”,可以推动新质产业升级,否则都像合资车一样躺着吃利润,却不知道推动技术进步,中国的科技崛起、科技自主就没有盼头,美国不要求削减美系合资汽车等“落后产能”的过剩产能,而是要求削减先进生产力的所谓“过剩产能”,本质上还是在扩大化“科技战”。

纵观美国近两年的政治游说,几乎都是建立在“损人利己”的逻辑上的:一方面自己不断放宽中国向美出口廉价的、不赚钱的低端日用品,帮助美国人民降低货币超发带来的“历史性通胀”;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自废武功,限制新质生产力,维持美国科技霸权的全球竞争力。

其实,当前美国面临三个“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焦虑:

一是,担心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抢了美国人的科技产业饭碗。汽车产业是美国的重要产业,但美国除了特斯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车、智能车产品和技术,未来这块产业链的铁饭碗要不保了。

二是,担心中国新质生产力集群式崛起,会带来对美国科技霸权的“破窗效应”。美国的霸权只要在一个点上被突破,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其他地方也都会陆续被击穿,比如,新能源车的市场化竞争,将推动“国产化芯片”的对美替代,要知道一辆智能新能源车有两千多块芯片,未来这块市场的自主生态建立起来,中国芯片企业就可以实现“正循环”,有了赚钱效应和造血能力,芯片产业崛起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三是担心新质生产力会影响“美元潮汐”政策,推动全球科技产业资金流向中国。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一旦中国以新能源车为首的新质生产力集群崛起,全球产业资本都会涌向中国寻找机会,美国当前是用“高息”揽储,这是不可持续的资本政策,中国未来是用“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市场”来吸引资金,这是可持续的资本政策,资金一旦从美国大规模流出,美元政策就会崩溃,美国收割世界的阴谋就会落空。

所以,新质生产力是一支射向美国科技霸权“心脏”的箭,它一箭三雕,带来了全球的“汽车铁饭碗、芯片高科技和产业大资本”向中国和亚洲转移。所以,美国不想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应该偏要做什么,中国新质生产力一旦崛起,美国就会被抢掉“汽车铁饭碗、芯片高科技、产业大资本”,何乐而不为呢?

500


| 科技道,数智经济第一人(代表作《数智经济》《数智经济100大生产力跃迁(筹)》)

| 商业道,资产轻量化导师(代表作《轻资产时代》《商业向心力》《末端爆发》)

| 公关道,公关三十六计玩咖(代表作《金牌公关人》《无公关,不品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