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人生的尽头是考公,不如说大家都希望过上稳定的生活,少些不确定性…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哈佛大学毕业生省考上岸杭州余杭区公务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哈佛毕业生考公,大材小用?

作者 stormzhang

前段时间一张杭州市余杭区公务员录用名单的截图在网络上疯传,进入公示名单的人中,不乏许多毕业于名校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哈佛毕业的……许多人对此感到惊讶,认为连哈佛毕业生都参加公务员考试,难怪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人生的尽头是稳定的编制,即使是海归也难以摆脱这一命运安排。

紧接着这一话题立即引发了关于「哈佛毕业生考公是否大材小用」的激烈讨论。

有的说,高材生毕业进编制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团队素质,由他们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好日子即将到来;也有的认为,一些高学历人才去街道办可能只是为了刷个基层经历,毕竟哈佛学历加编制背景,甭管在什么场合下,这都是一个亮眼的加分项。更别说很多市长级别的,学历也都是

top 级别名列前茅的,这种高学历的直接被列为重点培养,与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相比,人家已经跳了好几级。

种种观点纷至沓来,揭露的一个现实,即考公的火爆不仅仅吸引了普通人,也吸引了其他高学历者。

考公成功后能有多安稳,看现在考公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其它考试无非是拿个证而已,只有考公通过是直接拿到了一个饭碗,性价比极高。不仅福利很好,还有补充公积金养老金;不用担心被裁员失业,更不用担心养家糊口,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都能执行到位等等,总之就一个字:香。

所以,哪怕人家哈佛毕业的,回来选择考公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费劲扒拉读书考试,也不过是要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稳定的生活。而当考公成为他们最终结合个人情况后选择的一条「求稳之路」时,自然其他没优势的竞争者会有议论。毕竟,看到哈佛

title,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十分亮眼的学历,干啥不行,非得争着一起加入考公热,很多人对此还以为世界颠了。

殊不知,人类的悲欢本就不相通,富人的许多决策在普通百姓眼里,是难以理解的。让孩子到国外读书,对很多富裕家庭来说只是一个消费,人家花几百万出国只是体验生活而已,后面回国再读个清北博士,然后搞个一线城市公务员等等,这类操作多的是。最终富人孩子有了个铁饭碗,还有父辈家产,只要不作不闹,下辈子稳稳当当的富贵就恭候着。

之所以大家对这件事很有过多讨论,背后原因无外乎是普通考公者担心竞争对手强大,会降低他们自身的竞争力。毕竟普通人跟他们不一样,绝大多数普通人可能耗费一辈子工作,都挣不到别人一个零头。如果有更多选择,可能也不会跟着加入到竞争激烈的考公队伍里去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也算老生常谈了,眼下的就业市场形势整体大环境并不理想。许多公司不是缩减规模就是直接倒闭,员工不是被降薪就是被「毕业」,大家日子难混。即便是在杭州这类新一线城市,除了个别像阿里之类的互联网大厂,其他企业挣的钱可能都没公务员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不够稳定。更别提现在哪怕你是大厂高学历的,人到中年,照样得被裁。

说句扎心的,在私企里,如果你不够卷,很可能会被「毕业」,但在体制内,一旦通过进入,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所以,也难怪考公会比其他选择更有吸引力,之前不还有数据显示,考公甚至热过考研么。特别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考公更是比任何企业都吸引人。

必须承认,对于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考公就是为了图个安稳和舒适。那么当一些更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时,自然大家多少有点争议,毕竟,谁希望别人来抢自己饭碗呢?

现阶段有很多普通年轻人乃至中年人,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所以,相比考虑是否大材小用屈才了,都显得滑稽了,因为眼下能找到不错且合适的工作,都得拼尽全力,有就算真得不错了。如果此刻有出现比比「考公」更稳定的机会选择,我想也会有更多人前仆后继赶着上车的。

与其说人生的尽头是考公,不如说大家都希望过上稳定的生活,少些不确定性,多些安定感。但现实告诉我们,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有那么多确定的安稳之路呢?

如果真有,那也就不叫人生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