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师妹,大不了咱不干了。”

最近,几起医学生离世的消息接连出现在我的朋友圈和微信推送上。

说实在话,我已经近乎麻木了。

接连不断的医学生猝死、自杀事件给规培和相关医院蒙上了阴影,而一次又一次意外的发生,却像石头仍在湖水中的涟漪,越来越微弱,激不起一丝波澜。

500

后台很多人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说实在的,网上反反复复、说来说去不就是那些车轱辘话么,“批评规培制度和它的发起者”、“要求劳动保障和提高待遇”。

我不想说这么多宏大的,我也不想讨论规培本身。我知道,这堵墙似乎也不会因为几篇文章的敲击而有一丝松动。

我只想对离去的师弟师妹说几句真心话,虽然已经来不及了。

首先,我不想责备你们,一点都不。我不会说,你们脆弱,我不会说你们对不起父母。一个人都决定去死了,他还能有任何错误么?凭什么还要接受别人的指责呢?

我深深地理解你们,因为我懂那种至暗时刻,就是看不到光明的时刻。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再也遇不到光明了,而是你身在那一分、那一秒的光景下,你的大脑里的光明消失殆尽了。

我类似的体验发生在研究生二年级,心脏手术意外,开刀开了18个小时,下了台还要看病人,连续再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周,同时还要继续收病人、写病历、换药。

我整个人都恍惚了。

身体上的累就算了,更关键的是心理上的疲惫,那种巨大的无力感。医生不是救人的么?为什么一个走进来的心脏病人,却因为手术经历这一切,直到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全身水肿,最后死亡?

当时,我真的产生了一丝轻声的念头,还好在我走出医院,晒到阳光、看到蓝天的时刻消失了。

而那些师弟师妹们,他们可能比我经历的更加痛苦。人在极度失望和疲劳的情况下,是会失去理智的,从而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今天,我看到了凤凰weekly的推送《生死疲劳:25岁规培生之死》,写得很好,把一个可爱的小师妹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可她却选择在提交完最后一份病历之后,用冰冷的手术刀割破了自己颈动脉。

500

我好想穿越到她拿刀的时刻,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她:“师妹,咱不干了,咱不做医生了。”

人过三十,我逐渐明白——人生呐,哪里就只有这一条路呢,哪里就规定我们就要当牛做马走到黑呢?

我的转变从博士开始。

读博之后,时间相对充裕和自由,我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做自己的事。我开始在网上做一些兼职,帮忙分析数据、润色翻译,逐渐有了自己的收入。

同时,我的公众号也有了起色,一些广告商竟然找上来,收入也还可以。逐渐的,我的副业收入竟然慢慢超过了每个月的工资。

我的心态变了,虽然我不会辞职,但我开始意识到,医生也只是一份职业,是为了我的生活和人生服务的,当这份职业影响到了我的健康,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我都有资格说一句:“老子不干了!”

我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的自杀率一直在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女性的自杀率逐年降低。原因无他,改革开放以后她们可以出去打工了,打工赚钱之后她们能依靠自己生存了,不需要被困在农村的家里,受丈夫家庭的控制了。

假如你也迷茫,也困惑,不妨试着做一些副业,钱是其次,主要是为了自己有底气、有退路,知道自己不干了也饿不死,对那些强迫你、PUA你的人说出“不”字。

很多人可能会说,临床累都累死了,哪里有精力搞副业,自己也没本事。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后路的话,你的家庭至少应该承担起兜底的责任。

去年我出了一点意外,可能影响到自己接下来找工作的事情,害怕家人担心,于是没告诉父母。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回家的时候给爸妈说了,结果妈妈说她好几晚没睡着觉,生怕我的工作黄了。

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真的挺失望的。妈妈从小就对我充满了期待,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比我还难受失望,可我我多想听到一句“没事,大不了不做医生”啊。

当然,我不会真的不做医生,但这种有家人兜底的感觉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力量,让我有勇气面对这些挑战。

我不知道这些离去的师弟师妹家庭情况如何,是不是和之前的我一样是那种父母充满期待、自己又很听话的“乖孩子”呢? 

现实里有很多人,渐渐地不再跟家里人沟通,因为他们知道说了也没用,除了徒增担心和责备。

“再忍忍,过两年就毕业了。”

“别人都受得了,怎么你就受不了?”

听到这些话还能怎么办呢,只有自己默默承担。如果家里人能在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跟她说一句:

“宝贝,大不了咱们不干了,爸爸妈妈养你。” 

我想,事情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假如你深陷和师弟师妹一样的疲惫、失望和困难之中——

有可能的话,请做一点副业,给自己多一份选择。

假如你的孩子跟你吐槽工作劳累辛苦、看不到希望,还说过不想活的话——

那么,请抱抱他,跟他说一句“宝贝,大不了咱们不干了,爸爸妈妈养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