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刘虞安置了部分流民就得了“仁”名,为什么到了秦就成了残暴的代名词?

【本文来自《敌视秦始皇就是敌视中华文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快乐生活
  • 六国与秦,彼此彼此罢了?不,差距不小啊。你知道中国古代“人头论功”这个情况是谁发明的?秦,山东其他六国都没有那个;秦国到春秋时期还有“陪葬”,山东其他诸侯国没有。

    所以那时山东中原哪怕是南方荆楚都看不清秦。

人头论功,提供了底层向上的阶级流动渠道。昨日还是奴隶,明日就当宰相,这种事也只有秦国才能发生,可以说正是“秦国梦”的代表制度。

至于陪葬,好像跟流民的产生没什么关系。

要说起来,唐朝的流民逃户问题更严重,以至于户籍巅峰人口6000万,史学家估算实际人口有8000万~1亿+,路有冻死骨头。而且唐朝也制定了专门的逃奴法,这能说明唐朝残暴吗?事实上,唐朝首次规定了不得无故诛杀残害家奴,这种看起来很可笑的规定,实际上已经是古代人权的巨大进步了。

中国古代,即使后世生产力大幅提升,也一直存在顽固的流民问题,今天的客家人,就是当年的流民群体之一,可谓源远流长。说先秦时代只有秦国有流民,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跟史实的。

而且,春秋战国,正是井田制崩坏的时代,本来就有大量的奴隶逃亡,形成流民,朝不保夕,各国都是当羊一样往别国边境赶。秦国愿意征召,解决其生计问题,相比六国反而更高一筹。招揽流民逃户,损害了贵族群体利益,六国看不清秦是正常的,当年欧美也看不清苏联。

而汉末刘虞只是安置了部分流民,就得了“仁”名。为什么到了秦,就成了残暴的代名词?

全部专栏